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江苏大学专利

0

一种混动汽车燃油蒸汽双模回收与检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510555955.1      申请日:2025-04-29      公开号:CN120175530A      公开日:2025-06-20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张泽宇   何仁   陈梓含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动汽车燃油蒸汽双模回收与检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1、ECU判断发动机是否运行;1.1、若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自然脱附模式开启;1.2、若发动机不处于运行状态,ECU判断车辆是否熄火;1.2.1、若车辆未熄火,计算双模碳罐的活性炭脱附等级L是否满足阈值Lup;(a)、若L≥Lup,强制脱附模式开启;(b)、若L

天地一体化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动态构建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510291748.X      申请日:2025-03-12      公开号:CN120141442A      公开日:2025-06-13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蔡英凤   张舜尧   李祎承   王海   孙晓强   陈龙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天地一体化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动态构建方法及系统,实施步骤包括:汽车终端启动,开启车机系统,确定车辆身份,接入云服务中心;云服务中心对车辆进行分类与分组,提供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服务;启动常规汽车参与高精度地图动态构建的过程;启动智能汽车参与高精度地图动态构建的过程;云服务中心构建车辆置信度档案并筛查数据,将筛查后的数据发送给科学计算节点;科学计算节点生成局部临时路网,通过评估后更新至宏观地图。本发明实现了高效、实时、动态的高精度地图构建与更新,显著提升了地图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降低了数据获取与处理成本,同时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与安全性,满足自动驾驶技术对高精度地图的需求。

天地一体化协同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510284227.1      申请日:2025-03-11      公开号:CN120143687A      公开日:2025-06-13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蔡英凤   张舜尧   陈龙   王海   刘泽   孙晓强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天地一体化协同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方法及系统,实施步骤包括:汽车终端启动,校准车辆定位信息,通过通信双链路接入云服务中心;启动自动驾驶主系统与孪生系统,根据车辆状态动态切换自动驾驶模式为初级模式、中级模式和高级模式;若为初级模式,则启动初级模式下的基础自动驾驶策略及方法;若为中级模式,则启动中级模式下的双系统自动驾驶策略及方法;若为高级模式,则启动高级模式下的车云协同自动驾驶策略及方法;在主系统异常失效时,则启动应急的驾驶方法。本发明实现了复杂驾驶环境下的全方位天地一体化协同自动驾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多级自动驾驶模式实现高效且安全的车辆控制。

高精度定位支撑的汽车行驶场景车道感知和拓扑理解方法及模型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510247769.1      申请日:2025-03-04      公开号:CN120088421A      公开日:2025-06-03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蔡英凤   董微   李祎承   刘泽   王海   陈龙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精度定位支撑的汽车行驶场景车道感知和拓扑理解方法及模型,包括:提出基于高精度定位的在线矢量化建图模型,实现实时车道感知与动态建图;利用低轨卫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息作为模型的先验,实时提供车辆绝对位置、车道位置、方向和速度信息;基于Transformer的编码器,融合BEV特征和道路先验信息,获得精确的车道感知结果;设计拓扑理解模块,构建车辆周边车道网络拓扑预测模型,该模型根据后台提供的车辆行驶轨迹和位置,实时动态调整车道拓扑。其中后台基于大量的车辆行驶数据,进行强化学习训练,不断更新优化信息,为当前车辆提供服务。本发明有效解决静态高精度地图采集成本高且无法实时更新的问题,实现轻地图的高阶智驾。

天地一体多域融合的汽车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510109848.6      申请日:2025-01-23      公开号:CN120018088A      公开日:2025-05-16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蔡英凤   陆思凯   刘泽   王海   陈龙   孙晓强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地一体多域融合的汽车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通过卫星平台、云端平台和车端平台等多域信息融合,实现自动驾驶汽车更全面、无盲区的感知和定位,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综合效能的全面升级。基于云端误差播发和高低轨卫星融合增强技术,解决了单一地面通信受限于基站覆盖度产生的汽车通信失联问题;基于云端强化学习架构,通过通信网络自适应切换,提升了天地一体系统的通信网络稳定性;基于平台搜集的车辆高精度轨迹数据建立道路语义地图以及决策控制经验池,通过云端联邦学习场景经验分享,弥补单车感知能力的局限性;车端通过局部地图匹配,实现对云端道路语义地图的动态更新;基于高精度定位为底盘多域融合技术实现提供信息支撑。

一种无氟透明自清洁固态润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510051960.9      申请日:2025-01-14      公开号:CN119823644A      公开日:2025-04-15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宋云云   张扬   张忠强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氟透明自清洁固态润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固态润滑涂层由蜡基悬浮液涂覆在基底上固化形成,蜡基悬浮液由蜡微粉、疏水性黏合剂和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在溶剂中制成,以蜡微粉提供粗糙度和疏水性,以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增加涂层硬度和一定水接触角,使涂层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度、出色的自清洁、疏水、稳定性和耐久性,优选透明度可达99%,经过砂纸磨损、纱布磨损、沙子冲击、水冲击和酸雨冲击后仍能保持疏水的性能,同时制备方法简单环保,无氟无VOC排放,蜡的添加量不受制备局限、能够灵活调整,可适用于太阳能板、建筑外墙、汽车表面等多个领域,优选自清洁后的光伏板功率损耗可达≤1%,具有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基于三质量二级主动悬架的二次扩展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1900873.8      申请日:2024-12-23      公开号:CN119939760A      公开日:2025-05-06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陈士安   魏善门

摘要:本发明公开汽车悬架领域中的一种基于三质量二级主动悬架的二次扩展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将主动减振结构的电机、液压泵/马达与减振器液压缸制成一体作为悬架第三质量设计二次扩展滑模控制器,建立悬架的运动微分方程,将非簧载质量加速度,第三质量加速度以及簧载质量加速度分别作为状态量扩展到状态向量中,对状态矩阵和控制矩阵进行扩展,改写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代入黎卡提方程中求解出唯一解和反馈向量,最后求解出扩展最优滑模控制向量和主动控制力;本发明仅依赖于一种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易于测量的加速度信号重构出包含了非线性力的车辆状态向量,为控制器提供更精确的悬架结构信息,有效吸收由地面传递至车身的高频振动,提高控制精度。

一种基于Deep-SORT与最小二乘法的行人轨迹预测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1591362.2      申请日:2024-11-08      公开号:CN119540917A      公开日:2025-02-28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王兴锐   何友国   张春光   刘国伟   司浩睿   李嘉琪   刘家齐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eep‑SORT与最小二乘法的行人轨迹预测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目前行人轨迹预测精度低、实时性差的问题。首先,利用Yolov7算法实现行人检测。然后,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Deep‑SORT模型进行行人轨迹的跟踪。最后,基于深度相机坐标变换原理,计算行人在相机坐标系下任意一点的三维轨迹坐标。通过垂直投影方法将行人的三维轨迹解耦成横向和纵向二维轨迹,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行人横向和纵向二维轨迹进行预测,将横向和纵向预测轨迹合成行人三维轨迹,实现了实时的单目标行人轨迹预测和多目标行人轨迹预测。本发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预测精度高、实时性高的特点,可以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人防冲突需求。

一种智能网联下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1453717.1      申请日:2024-10-17      公开号:CN119176144A      公开日:2024-12-24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周卫琪   马黎明   施德华   汪少华   安兴科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网联下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道路交通流状态、环境温度、动力电池实时温度、车辆行驶状态数据;建立车辆行驶状态预测模型,利用车辆的历史行驶状态数据,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车辆行驶状态;建立热管理模型预测控制器,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动力电池温度状态;根据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类型,确定电池最佳工作温度范围;根据动力电池类型和预测动力电池温度状态进行动力电池温度状态划分;根据动力电池温度状态采取相应的电池热管理预测控制策略;采取动力电池应急热管理策略。本发明的电池温度预管理策略,有较高的电池温控准确性,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续航能力。

基于主被动安全信息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1293838.4      申请日:2024-09-14      公开号:CN119176143A      公开日:2024-12-24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林勇峰   袁朝春   何友国   蔡英凤   翁烁丰   王桐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主被动安全信息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环境检测模块、风险预测模块和协同控制模块。其中,环境检测模块包括乘员状态监测、车辆系统监测和交通环境感知三部分,风险预测模块包括车辆碰撞风险预测和乘员损伤风险预测两部分,协同控制模块包括车内智能约束系统、车辆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控制执行部分;本发明充分利用主动安全系统对潜在风险的预警能力,依据建立的车辆风险预测模型和乘员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实时计算车辆碰撞风险概率和乘员损伤概率。当遭遇不可避免的危险工况时,系统调整约束系统状态,使其达到当前乘员保护的最佳状态,避免主动安全系统与约束系统作用的不协同导致乘员额外所受的风险。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