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江苏大学专利

0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ISG轻度混合动力车模式切换优化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1189775.7      申请日:2019-11-28      公开号:CN110949367A      公开日:2020-04-03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汪若尘   余未   罗丁   周卫琪   陈龙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ISG轻度混合动力车模式切换优化方法,通过综合衡量温差发电器输出功率与自重消耗,建立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从而得到整车修正效率,再利用二次规划,分别计算发动机单独工作模式、电动机助力模式、行车充电三种模式下,随车辆速度、加速度变化的最优整车修正效率,通过对比获取任意车辆速度、加速度下的最优整车修正效率,其对应工作模式即为当前工况下的最优模式,并以此作为整车工作模式切换依据。本发明方法实现了ISG轻度混合动力车模式切换的优化,提高了整车效率与温差发电器能量利用率,对所有使用温差发电器的车辆都有一定借鉴意义,且步骤明确、实施简单、优化结果明显,具有较强实践性。

可识别驾驶倾向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及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1191022.X      申请日:2019-11-28      公告号:CN110949386A      公告日:2020-04-03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姜顺明   匡志豪   周涛   王奕轩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识别驾驶倾向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雷达、车速传感器、ACC控制器、加速/减速执行装置、驾驶倾向识别器和驾驶员身份识别器。在人工驾驶车辆时,所述驾驶倾向识别器进入驾驶倾向识别工作模式,计算驾驶员的驾驶倾向系数并保存与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的驾驶倾向系数;在车辆自适应巡航驾驶时,所述驾驶倾向识别器进入驾驶倾向提取工作模式,提取与当前驾驶员身份对应的驾驶倾向系数,所述ACC控制器根据驾驶倾向系数对期望车距进行修正,使修正的期望车距符合当前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心理预期,有益效果: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各驾驶员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信任度和利用率。

一种基于零知识身份认证的人车交互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1189337.0      申请日:2019-11-28      公告号:CN110996301B      公告日:2022-12-16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韩牟   程彭洲   张星   马世典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身份认证的人车交互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能够提高并保证用户在共享汽车使用下的安全性。该系统包括:首先下载app向第三方可信机构进行注册,然后选择系统可以租赁的车辆,第三方可信机构会建立车载端与手机端之间的相互认证机制,生成订单的同时产生公私钥对,最后用户与共享汽车进行身份认证,在认证成功后,可获取车辆的控制权,直到还车后支付租金来结束此次服务。该系统提供了零知识身份认证协议,既能保户用户隐私,也能进行严格的验证。本发明基于密码学原理的人车交互系统,从而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因此本系统能满足车联网环境下车内网对外的信息安全需求,在汽车行业和计算机行业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环境光检测的汽车前照灯亮度自适应调节装置及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1189805.4      申请日:2019-11-28      公告号:CN110979156B      公告日:2023-01-17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罗石   刘志伟   朱大全

摘要:

一种交直轴电感可变式永磁无刷电机及其广域高效优化设计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1189804.X      申请日:2019-11-28      公告号:CN110994834B      公告日:2021-12-21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朱孝勇   周雪   刘玫   吴文叶   范文杰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轴电感可变式永磁无刷电机及其广域高效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多工况的永磁电机的磁路图获得交直轴电感之比;步骤2,当汽车处于不同工况时,通过交直轴电感之比的变化来使得电机分别满足对应工况下的转矩、调速范围、广域高效的需求;步骤3,设置交直轴电感可变式永磁无刷电机;步骤4,对转子磁障及弧形永磁体的尺寸大小进行初步优化,给出了初始尺寸和约束条件;步骤5,根据不同工况的需求对步骤4的初始转子磁障及弧形永磁体的尺寸进行综合优化。本发明使电机在结构简单的情况下获得比传统永磁无刷电机更高的综合效率,并且保证在轻载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转矩密度等这些不同工况下的多目标需求。

一种基于车辆运动学和遗传算法的车辆紧急换道危险评估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1171802.8      申请日:2019-11-26      公告号:CN110877612A      公告日:2020-03-13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刘志强   王磊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运动学和遗传算法的车辆紧急换道危险评估方法,首先考虑车辆运动学和车辆动力学的约束,基于五次多项式的紧急换道路径规划,其次表征紧急换道过程中的车身所需要的横摆率,然后采用遗传算法搜索车身所需横摆率的全局最优,获得车身所需横摆率的等效最大值,并依据等效最大横摆率、横摆率条件约束构建危险评估函数F,然后基于前后车辆边界距离推导出优化后的危险评估函数E,最后通过设定E为0,推导得到最优危险评估函数Kc,并考虑到区间(0.8,1)上的Kc随xfl的减小和vx的增加而急剧增加,最终危险阈值Th=0.85作为主动紧急换道避撞系统触发条件。

基于分数阶极值搜索的非线性ABS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1166318.6      申请日:2019-11-25      公开号:CN111027136A      公开日:2020-04-17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何仁   苑磊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分数阶极值搜索的非线性ABS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分别建立汽车动力学模型、轮胎模型、参考滑移率模型;设计非线性ABS控制器和设计分数阶极值搜索控制器;将极值搜索控制中的滤波器和积分反馈设置成分数阶微积分算法,以制动减速度作为搜索控制的输出,建立以制动减速度为指标的分数阶系数寻优函数,通过寻优能够使分数阶系数寻优函数最大的分数阶系数,确定最优分数阶系数。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将分数阶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的优点转化到极值搜索控制器当中,与非线性控制配合,能够提高制动系统的响应特性,增加车辆的制动减速度,减少制动距离。

一种电动汽车和集成转向与悬架的轮毂结构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1159198.7      申请日:2019-11-22      公告号:CN110949498B      公告日:2021-08-03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李勇   吴浩   徐兴   江浩斌   王峰   张成   何定畅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和一种集成转向与悬架的轮毂结构,该轮毂结构包括转向机构、悬架机构和驱动制动机构。转向机构由支架、转向电机、转向轴和转向轴座组成,悬架机构由悬架桥、摇臂、减震器、稳定杆和转向节组成。悬架机构分别与驱动制动机构、转向机构相连,支架与汽车底盘连接。将该轮毂结构应用于电动汽车,可实现电动汽车的每个车轮独立驱动、制动和通过转向电机实现360度转向,且驱动、制动和转向全部采用线控,通用性高。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弯道ACC目标车辆识别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1116952.9      申请日:2019-11-15      公告号:CN110949395A      公告日:2020-04-03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蔡英凤   吕志军   王海   李祎承   孙晓强   陈龙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弯道ACC目标车辆识别方法,属于辅助驾驶领域。将车载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按照一定的要求安装在车辆上,使用CAN总线获取其输出信息,并将雷达输出的空目标、无效目标及对向车辆目标予以剔除得到有效跟踪目标。将车载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进行空间同步使两传感器数据处于同一坐标系中,再对其进行时间同步以解决两传感器采样时间点不同步的问题。根据车载摄像头的数据建立弯道行驶区域,将雷达输出的目标数据与之匹配,确定处于当前车道的车辆,最后根据距离最近原则确定主车的最终跟踪目标。本发明利用车载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技术,通过建立弯道行驶区域与雷达数据匹配,实现弯道中目标跟踪车辆的有效识别。

基于两段二阶贝塞尔曲线的自动平行泊车路径规划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1113684.5      申请日:2019-11-14      公告号:CN110949374A      公告日:2020-04-03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范琳   马世典   李玥   江浩斌   韩牟   方伟锋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段二阶贝塞尔曲线的自动平行泊车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目标车位信息,确定泊车目标位置并以它为原点建立全局坐标系,构建泊车轨迹分段判断模型以确定规划轨迹分段数量,规划第一段轨迹结束位置范围,确定各段规划轨迹起止点及控制点位置,用二阶贝塞尔曲线进行路径规划,每隔一段时间监测并用动态调整规划轨迹法调整规划轨迹。本发明降低了对待泊车辆起始位姿的要求,提高了路径规划方法的环境适应性;可人为通过简单调整将车辆驶入所规划区域,以降低成本,可应用于中低档车中;泊车轨迹规划的控制点易确定、轨迹生成算法简单、路径曲率连续;降低了对轨迹误差的修正难度,提高了车辆避障性及泊车效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