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江苏大学专利

0

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多目标协同跟踪的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119099.2      申请日:2020-02-26      公开号:CN111220998A      公开日:2020-06-02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陈小波   王彦均   冀建宇   蔡英凤   王海   梁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多目标协同跟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主车和协同车定期独立跟踪车载传感器检测范围内的目标状态;协同车将目标跟踪结果获得的自身状态通过车车通信发送给主车;将从协同车接收到的跟踪目标状态和协同车的状态均同步到主车感知时刻;获得的主车自身状态和同步后协同车的状态,计算协同车在主车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计算两车坐标系之间的相对角度与两车各自跟踪目标之间的关联;将两车关联上的目标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并保留各自没有关联的目标状态信息。有益效果:本发明能提高多目标的跟踪精度而且扩大了智能车的感知范围,缩小了感知盲区;可以根据需要减少单车传感器的数量,有助于降低智能汽车的制造成本。

基于深度学习的主动式气囊拉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0115141.3      申请日:2020-02-25      公告号:CN111605505A      公告日:2020-09-01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洪亮   刘刚   杜睿   李思远   王子康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主动式气囊拉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气囊回收装置用于回收主动式安全气囊的气囊袋;拉带模块布置在气囊回收装置中;单向电机为卷筒提供动力;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单向电机输出轴的旋转圈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单向电机的输出轴和卷筒相连,用于将单向电机输出的转矩传递至卷筒,使得单相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筒同步转动;挡板位于卷筒中心,用于隔离卷筒的两端拉带,防止在拉带回收时发生缠绕现象;卷筒固定连接传动轴上,用于在安全气囊泄气时回收拉带;摄像头采集儿童乘员坐姿图像;语音提示模块用于提醒乘员佩戴安全带;主动式安全气囊在校车发生碰撞时,为乘员提供最佳防护;上述装置在ACU内置算法控制下进行相应动作。

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及工作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0115974.X      申请日:2020-02-25      公告号:CN111251889A      公告日:2020-06-09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沈钰杰   韩嘉伟   赵舒天   陈龙   杨晓峰   刘雁玲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及工作方法,采用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耦合的结构形式,可实现“馈能”、“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三种不同工作模式。“馈能”模式下可有效地实现系统的振动能量回收,具有更高的能量回收效率;“被动控制”模式下可将复杂的机械网络通过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外端电网络进行模拟实现,同时实现复杂机电网络的一体化集成设计;“主动控制”模式下可将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作为力发生器对振动系统进行调谐控制。本发明所述的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可实现复杂的系统阻抗输出,其受非线性因素影响较小,且动态性能优越,可有效地节省安装空间并实现振动能量的回收。

一种电液复合制动防抱死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0101416.8      申请日:2020-02-19      公告号:CN111301384A      公告日:2020-06-19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张厚忠   梁家晟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液复合制动防抱死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液压制动执行机构、电机制动执行机构以及环境感知与控制决策机构,液压制动执行机构的控制模式为3通道式后轴低选ABS,依据不同的路况,电机制动执行机构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与液压制动执行机构进行组合并交替补偿,对车轮进行制动。电机制动执行机构在整个调控过程中起快速调节与精准调节的作用,液压制动执行机构起到提供大转矩的作用。本发明最大化利用路面附着力,将电机与液压两执行机构的各自优点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制动需求。

一种基于变步长的车辆状态估计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0101426.1      申请日:2020-02-19      公告号:CN111231976A      公告日:2020-06-05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商高高   刘刚   朱鹏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步长的车辆状态估计方法,首先设计前轴纵向力滑膜观测器和轮胎自适应侧偏刚度回归器,接着建立利用自适应侧偏刚度和侧偏角表征侧向力的车辆单轨模型,最后以时间系数、整数N、瞬态指数和传感器组件的最大同步采样频率,调节扩展卡尔曼算法步长,实现对车辆状态进行变步长估计。本发明简单有效、方便实施,提高了车辆状态的实时性和精度。

一种能够适应恶劣天气的近光照明控制系统及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101335.8      申请日:2020-02-19      公开号:CN111731182A      公开日:2020-10-02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耿国庆   丁大状   刘威   刘国学   罗石   王波   孙丽琴   王成皓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适应恶劣天气的近光照明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汽车智能前照明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采集汽车行驶信息及道路信息,判断是否处于恶劣天气。步骤2:通过毫米波雷达判断车辆前方是否存在其他车辆,并确定其具体位置。步骤3:通过毫米波雷达检测前方车辆与本车的相对距离L和相对速度v,通过设计的前照灯垂直偏转模型获得当前的前照灯偏转角度。步骤4:将步骤3获取的前照灯垂直偏转角度信号输送至步进电机控制模块,进行前照灯角度调节。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在阴雨天气的行车安全性,改善了在跟车及会车行驶时对其他车辆驾驶员造成的眩光现象,改进了自适应照明系统,显著提高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一种防误踏双油门踏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0099800.9      申请日:2020-02-18      公告号:CN111301163A      公告日:2020-06-19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张学荣   杨通   牛延笑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误踏双油门踏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系统、双油门踏板装置和减速装置,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和执行单元,双油门踏板装置包括主油门踏板、副油门踏板和踏板限位装置,踏板限位装置包括内置弹簧、内置限位杆、限位立柱,减速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挠性连接带,挠性连接带与刹车踏板底部相连,本防误踏双油门踏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以根据驾驶员行为进行判断其是否误踩油门,误踩之后锁死油门踏板并进行主动制动,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汽车上下坡的盲区检测以及车速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0095837.4      申请日:2020-02-17      公告号:CN111231951B      公告日:2021-07-20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袁朝春   丁懋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上下坡的盲区检测以及车速控制方法,步骤1,获取目标车辆自身的静态参数;步骤2,获取目标车辆外部环境信息;步骤3,根据是否检测到障碍物,选择不同决策;步骤4,若检测到障碍物则获取当前目标车辆以及障碍物的动态参数并计算实际距离S1及安全距离S2;若未检测到障碍物,则根据目标车辆静态参数及动态参数判断盲区位置,并建立假设障碍物模型;步骤5,比较实际距离与安全距离,控制车速;步骤6,判断爬坡是否结束;步骤7,循环步骤1至6,直至爬坡结束。本发明能够主动判断上下坡时盲区位置,根据环境以及自身动态参数通过假设模型进行不同风险下的安全距离计算,提高了智能驾驶汽车上下坡时的安全性。

一种自适应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驾驶意图识别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095913.1      申请日:2020-02-17      公开号:CN111396547A      公开日:2020-07-10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商高高   朱鹏   刘刚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驾驶意图识别方法,涉及汽车变速箱换挡控制策略技术领域,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驾驶意图分类编号,为解决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对模型学习能力的影响,利用自适应双粒子群算法进行支持向量机参数寻优,然后利用采集的数据集优化的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和验证,最后通过实时采集的数据对驾驶意图进行识别。本发明采用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并对支持向量机进行优化,能快速地识别出驾驶意图,并且识别准确率较高,可以运用到汽车变速箱换挡控制策略中,进一步地提高汽车行驶时的换挡合理性,改善换挡品质。

一种热电冷却耦合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电压调控策略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096933.0      申请日:2020-02-17      公开号:CN111180832A      公开日:2020-05-19

申请人:江苏嘉和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嘉和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大学

发明人:唐爱坤   刘朝阳   李宝民   沙红军   熊双元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冷却耦合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模块和热电模块,热电模块与液冷模块相连,电池与热电模块相连,热电模块的置冷端与电池接触,热电模块的热端与液冷模块接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热电冷却耦合液冷的电压调控策略,电池与热电模块相连,热电模块与液冷模块相连,控制热电模块的差值电压在液冷模块冷却液流动方向上依次增大。本发明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相比于单纯液冷,电池低温温升和高温温降都可以得到极大改善,极大程度上稳定了电池组模块的温度,且这种制冷和加热集成化的设计,实现了汽车空间的有效合理利用。本发明的电压调控策略能够减小冷却液中温度梯度对热电模块制冷性能的影响,大大减小了电池组间温差。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