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江苏大学专利

0

一种主动延伸式汽车前保险杠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52297.5      申请日:2020-10-26      公告号:CN112193193B      公告日:2022-01-11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薛红涛   丁殿勇   吴蒙   张子鸣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主动延伸式汽车前保险杠,U型固定车架的横梁的后侧壁上刚性连接三个固定套筒,每个固定套筒内部中间有间隙地套有一个撞击杆,每个撞击杆的前端都穿过U型固定车架的横梁后固定连接保险杠,每个撞击杆的后端均固定连接一个左右水平布置的活动横梁,U型固定车架的左右纵梁中各是一个能前后移动的活动纵梁,活动横梁左右端分别伸在对应的U型固定车架的左右纵梁中且固定连接活动纵梁前端,每个活动纵梁后端各固定连接一个液压机构;相邻两个固定套筒之间各设有一个吸能机构,通过主动延伸机构和吸能机构实现保险杠与车身之间距离的改变,高强度弹簧、吸能机构和液压机构以多级吸能的方式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在变曲率弯道行驶的纵向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46578.X      申请日:2020-10-23      公告号:CN112193253A      公告日:2021-01-08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耿国庆   鲁思南   施桂强   张佳   江浩斌   徐惠民   施皓哲   韦斌源   姚晗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在变曲率弯道行驶的纵向控制方法,根据路径信息,计算输出车辆在参考点处的安全纵向车速vx;以路径信息、车辆状态信息以及参考点处的安全纵向车速vx作为输入,通过基于BP神经网络的仿驾驶员理想纵向加速度模型计算输出当前工况下的理想纵向加速度a0;基于参考点处的安全纵向车速vx、当前车辆所在位置沿车道中心线到达前方参考点处的距离s和车辆当前的纵向车速v0计算输出纵向加速度阈值a′;基于理想纵向加速度a0和纵向加速度阈值a′,计算得到当前工况的期望纵向加速度ades,并输出到纵向加速度跟踪模块,对ades进行精确跟踪。本发明可以同时考虑道路曲率和横向运动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提高弯道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种提高汽车车身稳定安全性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49141.1      申请日:2020-10-23      公告号:CN112193337B      公告日:2021-09-10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陈士安   管毓亮   薛梦笛   姚明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汽车车身稳定安全性的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左右对称布置在前侧两个轮胎之间的两个前轴气罩、左右对称布置在后侧两个轮胎之间的两个后轴气罩,在前轴气罩和后轴气罩之间设有左右对称布置且结构相同的左侧双向风机和右侧双向风机,通过与双向风机密封连接的密封管路及在前后轴处布置的密封气罩,将底盘处的空气进行对侧交叉转移,通过控制双向风机的旋转方向以及功率大小,实现将位于汽车底盘的空气进行定向、定量的转移,从而产生稳定车身的主动升力,可以减小汽车因失稳而引起的车身俯仰角、车身侧倾角的变化,抑制汽车失去稳定产生的俯仰、侧倾趋势,提高汽车车身稳定性,降低在极限工况条件下的车辆事故率。

提高汽车紧急避让工况安全的主动升力转移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46602.X      申请日:2020-10-23      公告号:CN112319634B      公告日:2021-09-10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陈士安   薛梦笛   姚明

摘要:本发明公开车辆安全控制领域中的一种提高汽车紧急避让工况安全的主动升力转移方法,通过两个后轴气罩上均布的密孔将位于后轴下部空气吸收,造成底盘后轴处空气压力减少,将吸收的空气输送给两个前轴气罩吹出,造成底盘前轴处空气压力增大,从而增大应急汽车减速避让工况下的不足转向特性;通过一侧后轴气罩上均布的密孔将后轴处的空气吸收,传送到另一侧前轴气罩吹出,同时通过一侧前轴气罩上均布的密孔将前轴处空气吸收,传送到另一侧后轴气罩吹出,能将应急汽车底盘处的空气进行对侧交叉转移,达到空气升力主动转移的目的,减小应急汽车进行转向避让时的横向负荷转移率,提高应急汽车进行转向避让时车辆行驶安全。

车载电动机匝间短路故障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23067.6      申请日:2020-10-20      公告号:CN112462293B      公告日:2022-12-16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张荣标   徐涌金   张业成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载电动机匝间短路故障诊断装置及其方法,运行继电器由三路开关组成,三路开关分别对应地连接电动机中的三相绕组,诊断继电器由三路开关组成,暂态检测电路由三个电容、三个电阻和三个电压传感组成,每个电阻的两端分别对应地连接一个电压传感器,诊断继电器的每路开关分别对应地串联暂态检测电路的一个电容,诊断继电器和暂态检测电路串联后形成的三路分别对应地与三相绕组两端相并联;当电动机运行时,运行继电器闭合、诊断继电器断开;当汽车挂空挡时,运行继电器断开、诊断继电器闭合,暂态检测电路将检测到的实际电压传递给微型处理器;采用电路暂态效应检测匝间短路故障,检测速度快,适合间歇运行这类时间短的检测。

一种基于俯仰侧倾力补偿的顶层车身姿态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20014.9      申请日:2020-10-19      公告号:CN112319169B      公告日:2022-02-25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吴麟麟   许春妞   汪若尘   丁仁凯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俯仰侧倾力补偿的顶层车身姿态控制方法,属于汽车底盘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车身姿态控制方法,通过悬架控制器判断理想阻尼力是否处于减振器所能提供的有效阻尼范围内,对于超出减振器有效阻尼范围内的理想阻尼力进行修正,利用逻辑门限值控制方法来判定加速度所处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俯仰力权重系数、侧倾力权重系数的分配计算,使理想阻尼力始终处于减振器阻尼力所能提供的有效范围内。本发明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车身姿态恶化问题,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自供能磁流变减振器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15789.7      申请日:2020-10-19      公告号:CN112360916B      公告日:2021-09-10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汪若尘   蒋俞   丁仁凯   孟祥鹏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自供能磁流变减振器,属于车辆系统减振领域。本发明由刚性连接的磁流变减振器和直线电磁动力吸振器组成,控制简单、能耗较小的磁流变减振器用于抑制车身振动,提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乘坐舒适性;直线电磁动力吸振器包括定子和动子,且始终工作在被动馈能模式;直线电磁动力吸振器为作用于车轮的质量‑刚度‑阻尼共振系统,无需外部控制,有效降低车轮共振频段车身加速度、轮胎动载荷和悬架动挠度,抑制车轮的振动,提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行驶安全性。当定子与动子发生相对直线运动时,线圈绕组产生感应电流,为磁流变减振器提供能量,实现减振器自供能,同时,剩余能量储存至蓄电池,实现能量回收。

一种电涡流-磁流变液复合制动器及其制动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090811.7      申请日:2020-10-13      公告号:CN112319233A      公告日:2021-02-05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姚明   李建军   彭靖尧   余汪梓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涡流‑磁流变液复合制动器及其制动控制方法,包括磁流变液制动器、电涡流制动器和制动盘;根据初始制动车速v0和制动车速阈值V的比较,采取相应的制动模式,当初始制动车速v0<V时,仅采用磁流变液制动模式;当初始制动车速v0≥V时,采用电涡流‑磁流变液复合制动模式;本发明利用电涡流扭矩和磁流变液制动器相应的剪切力矩进行复合制动,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磁场强度的大小,进而控制制动力矩的大小,实现线控制动。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回收及辅助制动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048806.X      申请日:2020-09-29      公告号:CN112193222B      公告日:2021-12-21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沈钰杰   洪婉祯   任洁雨   刘洲延   李晗琦   潘奕辰   陆双倩   刘宸宇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回收及辅助制动装置,通过与车轮相连的啮合齿轮及运动转换机构,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车轮旋转运动转换为旋转电机与直线电机的运动,当旋转电机与直线电机用作发电机时,可实现汽车行驶能量的回收。当旋转电机与直线电机用作电动机时,可以对汽车进行辅助制动,同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实现不同模式的能量回收与辅助制动作用,该装置实现了油电二合一的混合型运作,从而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降低汽车的运行成本,并提升汽车的操控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自适应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013209.3      申请日:2020-09-23      公告号:CN112193232B      公告日:2021-10-12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施德华   刘盛   容香伟   汪少华   蔡英凤   陈龙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自适应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模式判别模块、驱动控制模块、制动控制模块、转矩分配模块。模式判别模块判断车辆工作模式,并由驱动控制模块和制动控制模块采用相应的控制策略求解不同动力源的理想输出转矩,转矩分配模块进一步根据驱动控制模块或制动控制模块的输出量进行不同动力源输出转矩的分配,驱动控制模块采用等效燃油消耗最小控制策略。针对等效燃油消耗最小控制策略中固定等效因子工况适应性差的缺点,采用等效因子求解模块根据平均功率预测模块预测的路段平均需求功率和电池当前荷电状态进行等效因子的模糊自适应求解,从而显著改善大范围道路行驶条件下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燃油经济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