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江苏大学专利

0

一种高洁净低脆性Fe-Cr-Al-Y-La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344728.6      申请日:2021-03-31      公开号:CN113122778A      公开日:2021-07-16

申请人:江苏大学, 钢铁研究总院淮安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钢铁研究总院淮安有限公司

发明人:吴晓东   王忠英   黄寅舜

摘要: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洁净低脆性Fe‑Cr‑Al‑Y‑La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真空感应熔炼炉工艺,采用金属铬、电解铝、电解高纯铁和高纯稀土金属制备高洁净低脆性Fe‑Cr‑Al‑Y‑La合金材料。本发明生产的Fe‑Cr‑Al‑Y‑La合金材料,通过选择高纯原料控制合金材料中杂质元素含量,提高合金材料的洁净度,并通过添加稀土金属钇和稀土金属镧改善合金材料的脆性,提升合金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该材料适用于摩托车、汽车、柴油车尾气净化器催化剂载体或电热合金器件领域。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自动驾驶汽车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系统及建立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351401.1      申请日:2021-03-31      公开号:CN113177258A      公开日:2021-07-27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蔡英凤   滕成龙   陈龙   王海   孙晓东   熊晓夏   孙晓强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相空间重构的自动驾驶汽车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系统及建立方法。在平面单轨模型PSTM的基础上建立历史序列输入和未来序列输出的车辆动力学相空间重构模型VDPSRM,再建立用于收集和存储真实车辆驾驶数据的获取和存储模块RVDDM,使用虚假最近邻计算模块FNNCM计算各典型驾驶工况下驾驶数据序列随延时的虚假最近邻,求取车辆动力学相空间重构模型中的嵌入维数m和每个时步的延迟时间τ,使用平均互信息计算模块AMICM计算各典型驾驶工况下驾驶数据序列的延时互信息,求取车辆动力学相空间重构模型中的预测维数n,构造深度神经网络模块DNNM学习相空间重构模型的重构映射Grec,建立了对未来状态有良好预测能力的自动驾驶汽车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一种应对驾驶员干扰的自动驾驶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及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305005.5      申请日:2021-03-18      公开号:CN112937545A      公开日:2021-06-11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杨昆   陈龙   唐斌   蔡英凤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驾驶员干扰的自动驾驶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车辆信号模块,自动驾驶控制器、转向系统、转向轮。车辆信号模块提供车辆运行状态的必要信息,自动驾驶控制器根据自动驾驶功能的要求,将相关指令发送给转向系统以驱动转向轮;转向系统通过算法判断驾驶员对于车辆运行的干扰行为,根据干扰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设计自适应转向干扰控制率,控制转向执行单元抑制和消除驾驶员转向干扰,保证车辆横向运动的稳定性。该控制系统响应快,能够实时保证转向系统对自动驾驶要求的精确跟随,能够有效增强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安全。

一种五自由度悬浮支承的不倒翁式车载飞轮储能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286861.0      申请日:2021-03-17      公开号:CN112953102A      公开日:2021-06-11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张维煜   张林东   朱熀秋   单龙   俞珏鑫   王健萍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五自由度悬浮支承的不倒翁式车载飞轮储能装置,飞轮由金属飞轮转子和复合材料圆环过盈配合组成碗状,金属飞轮转子由上段圆环、中段空心半球体和下段圆环组成,复合材料圆环紧密套在上段圆环的外部形成碗状的碗口部位,上段圆环的底端内壁沿径向向内突出圆环状的轴向推力盘,轴向推力盘上方区域是碗口空槽层、下方区域依次是球面空槽层和碗底空槽层,形成飞轮内腔,支撑架套在内定子中,下段圆环正中间的碗足中心轴和下段圆环之间形成碗足圆环腔,碗足圆环腔中容纳有驱动电机;本发明将磁轴承和电机都内置于飞轮中,有效减小装置的轴向长度,提高集成度,飞轮为上轻下重的形状,重心集中在碗底,实现天然自平衡。

一种单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机构及其动态协调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244120.6      申请日:2021-03-05      公开号:CN113022294A      公开日:2021-06-25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施德华   刘盛   沈华平   汪少华   蔡英凤   汪若尘   杨桃   陈龙   李春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机构及其动态协调控制方法,属于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及控制领域。该机构包括:发动机、行星齿轮机构、第一及第二电机、离合器A及B、制动器A及B、齿轮A及B、第一及第二传动轴;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轮、行星架、齿圈和行星轮组成。本发明通过控制各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合与松开,使该机构的多种工作模式满足汽车复杂的行驶工况要求,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燃油经济性;并针对该机构在模式切换过程中的转矩波动,公开了一种减小冲击度的协调控制方法,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一种低振动永磁无刷电机优化设计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243749.9      申请日:2021-03-05      公开号:CN112968582A      公开日:2021-06-15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朱孝勇   朱庭辉   项子旋   周雪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低振动永磁无刷电机优化设计方法,将电机转速设计为基速的五倍以上,分别使单个的设计变量在初始范围内变化,除该单个的设计变量外的其余设计变量均设为初始值,通过仿真得到对应于该单个的设计变量的应力σ,将应力σ与极限屈服强度G作比较,在单个的设计变量的初始范围内选取满足约束条件σ≤G的最大范围作为精准范围,将径向电磁力谐波最低阶次、转矩和转矩脉动作为变量目标构建径向电磁力谐波最低阶次为最小、转矩为最大、转矩脉动为最小的优化模型,该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是设计变量在精准范围内,本发明保证了转子的高机械强度,确保了电机的高可靠性,在保证输出性能的同时,直接高效地实现低振动特性。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车车协同汇流系统和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217710.X      申请日:2021-02-26      公开号:CN112977477A      公开日:2021-06-18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陈龙   王蛟   蔡英凤   孙晓强   王海   熊晓夏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车车协同汇流系统和方法,属于自动驾驶汽车决策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神经网络对汇流区场景进行学习和分类,根据不同的汇流场景类型执行相对应的汇流方法,包括自适应巡航策略、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策略、最近智能网联汽车向内变道策略、后车减速策略、后车补位策略、前车减速策略、中间汇入补位策略和后车加速策略。本发明进一步完善了无人驾驶车辆和人类驾驶车辆混行的汇流情况。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火情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206179.6      申请日:2021-02-24      公开号:CN113053054A      公开日:2021-06-29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夏长高   张凡   杨鹏程   冒志恒   孙陈曦   张演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火情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涉及汽车主动预警领域,传感器检测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数据融合处理模块;数据融合处理模块用于预处理传感器信号,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火情判定模块;火情判定模块用于特征融合与决策判断,并将决策结果发送给网关控制器和车联网模块;网关控制器用于将火情判定结果路由,执行各控制器火情下的控制策略;车联网模块将起火车辆的数据发送到主机厂云端,同时将旁车信息发送给旁车安全风险判别模块;主机厂云端模块根据车联网发送的数据,训练修正火情预测模型;旁车安全风险判断模块根据车联网传输的旁车信息进行旁车安全风险判别,并将判别结果发送回车联网模块进行旁车预警。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206188.5      申请日:2021-02-24      公开号:CN112977003A      公开日:2021-06-18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尹必峰   裴一啸   孙闫   于瀛霄   董非   贾和坤   崔弘杨   解玄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口依次与冷却水泵、电子节温器、第二电子三通阀、散热器和第一电子三通阀形成闭环连通;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另一端通过相变储热装置与第一电子三通阀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吸附腔室A分别与冷凝室和蒸发室连通;所述吸附腔室B分别与冷凝室和蒸发室连通;所述冷凝室与蒸发室连通;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选择性控制控制阀组件的导通,使热水源依次与吸附床A或吸附床B和散热器连通,使冷水源依次与吸附床B或吸附床A和空调水箱连通。本发明可以将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的低温余热利用起来,作为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热源进行利用。

一种地棚控制动惯性悬架的垂向振动负效应抑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207194.2      申请日:2021-02-24      公开号:CN112906133A      公开日:2021-06-04

申请人:江苏大学      当前权利人:江苏大学

发明人:杨晓峰   宋航   任洁雨   沈钰杰   刘雁玲   何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棚控制动惯性悬架的垂向振动负效应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地棚控制算法和包含弹簧、阻尼器和惯容器元件的动惯性悬架结合而成。通过串并联组合弹簧、阻尼器和惯容器形成动惯性悬架,施加地棚控制,粒子群参数优化求解最佳悬架参数而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垂向振动负效应抑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轮毂驱动汽车的垂向振动负效应,提升其舒适性和道路友好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