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专利

0

一种FSAE赛车踏板的快速调节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1032895.6      申请日:2019-10-28      公告号:CN110979273B      公告日:2024-04-19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当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发明人:秦瑛康   王俊杰   周烜平   秦玉龙

摘要:

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静态偏心故障检测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866206.5      申请日:2019-09-12      公告号:CN110703091A      公告日:2020-01-17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马琮淦   王普威   赵慧超   王金昊   王宇   尹相睿   卢炳武   柴之龙   郭守仑   林展汐   孙明冲   崔洪玮   张星星

摘要:一种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静态偏心故障检测方法,涉及电机测方法,其步骤如下:确定永磁电机中单元电机的数目;设置单元电机绕组电压测试线;测试每个单元电机每相空载反电动势;提取每个单元电机每相的空载反电动势的极大或极小值,将各单元电机各相空载反电动势极大或极小值取平均值,计算其畸变率;若 ,则未发生静态偏心;若 ,对已知不同偏心率的标准电机进行测试,获取各单元电机的畸变率与静态偏心圆周角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数据预测模型;将导入建立好的数据预测模型中,得待测永磁电机静态偏心圆周角和静态偏心率。本发明原理简单、使用方便、通用性较高、准确性高。

一种碳纤维三片式组合轮辋的成型模具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545237.0      申请日:2019-06-21      公告号:CN110254128B      公告日:2022-05-17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当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发明人:刘逸群   范宣霞   王剑锋   李娜   刘梅青   李卫华   杨娜

摘要:一种碳纤维三片式组合轮辋的成型模具,本发明涉及轮辋成型模具领域。一种碳纤维三片式组合轮辋,外轮圈的里端面与内轮圈的外端面通过高强度胶粘接密封固定连接组成了轮辋本体,轮辐的里端设有中心凸台,轮辐的中心凸台设置在轮辋本体的中心腔内,轮辐与轮辋本体锁固连接。成型模具包括外轮圈模具组和内轮圈模具组,当外轮圈模具组的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上模的环形凸台顶面与下模的圆环形内凹槽的槽底面之间形成与待制作的外轮圈轮廓形状一致的空腔,用以形成外轮圈轮廓;内轮圈模具组的圆管内芯与模盖及圆饼内芯之间同轴设置且相互插接定位,圆管外模与模盖及模底之间同轴设置且相互插接定位。本发明用于成型碳纤维轮辋。

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超低纹波电动汽车充电电源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170562.3      申请日:2019-03-07      公告号:CN109905035B      公告日:2021-01-05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当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发明人:孟凡刚   杜青筱   高蕾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超低纹波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本发明由三组双向交‑交变流器、三组LC滤波器、三组隔离型变压器、两组三相全控整流桥和平衡电抗器组成。本发明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全控型器件的导通关断状态,实现电能在电网侧与负载侧之间的双向流动,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在电网波谷时对蓄电池充电,在电网波峰时蓄电池储存的能量可通过充电电源回馈至电网,起到合理分配电能,减缓供电压力的作用。当蓄电池工作在充电模式时,由隔离变压器、两组整流桥和平衡电抗器组成的12脉波整流器可将LC滤波电路输出的高频三相交流电频率提升为原来的12倍,具有有效降低输出电流纹波系数的作用。

一种热态金属管类零件气压成型模具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0037340.X      申请日:2019-01-10      公告号:CN208743454U      公告日:2019-04-16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当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发明人:刘发   赵洪运   杨海峰   李建阳   陈志斌   刘相宏   马振   钱守道   任一舒   郑余飞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态金属管类零件气压成型模具,它由上模、侧滑车和下模组成;上模设置于下模的上方;侧滑车设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上模包括上模底板、上模顶块、上模型腔镶块;侧滑车包括侧滑车本体、滑车型腔镶块、侧滑车驱动块;下模包括下模底板、下模型腔镶块一、下模型腔镶块二、下模型腔镶块三;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适用于热态金属管类零件的成型,加热后的管材变软,成型所需的气压压力减小,所需气压成型设备的吨位大大降低;热态金属管类零件成型后会快速冷却,大大改善了管类零件的力学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可实现管类高精度形状复杂类零件成型,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无线充电的磁耦合结构及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1242777.3      申请日:2018-10-24      公告号:CN109177763A      公告日:2019-01-11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蔡春伟   武帅   秦沐   刘金泉   张言语   任秀云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的磁耦合结构及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磁耦合结构应用于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包括设置在充电坞上的发射端和设置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上的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线圈和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远离所述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一侧的发射磁芯。本发明可以帮助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实现海底无线充电,解决了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续航能力差、充电困难的问题。该磁耦合结构的发射端,在发射线圈的一侧设置发射磁芯,降低了发射磁芯对发射线圈的限制,增加了发射线圈设置的灵活;且发射端的磁芯与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之间留有距离,避免海水压力改变发射磁芯的参数,从而提高该系统的对于水下无线充电的适应性。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的磁耦合结构及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1076315.9      申请日:2018-09-14      公告号:CN109177759A      公告日:2019-01-11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蔡春伟   武帅   秦沐   刘金泉   张言语   任秀云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的磁耦合结构及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系统,所述磁耦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充电坞上的发射端和设置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上的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磁芯和绕设在所述发射磁芯上的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磁芯包括长形的主体和位于所述主体上的至少两个绕线部,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绕设在所述至少两个绕线部上的分体线圈。本发明提供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的磁耦合结构,解决了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续航能力差、充电困难的问题。该磁耦合结构的接收端体积小,占有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内部空间小,不改变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外形,对于非对准的容忍能力更强,降低了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停靠精度。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冷却盒的激光填粉摆动焊接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641528.5      申请日:2018-06-21      公告号:CN108747022B      公告日:2020-08-21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当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发明人:刘福运   檀财旺   陈波   赵云鹏   宋晓国   冯吉才

摘要: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冷却盒的激光填粉摆动焊接方法,属于材料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盒的连接问题。技术要点:在电池冷却盒的连接部位,利用安装有振镜扫描系统的激光器产生摆动的激光束进行填粉焊接。通过控制振镜扫描系统,控制激光束的摆动幅度,摆动频率,使得激光束摆动到焊缝一侧的薄壁上时,减弱激光束能量,防止焊穿。激光束摆动到焊缝另一侧,增强激光束能量,形成焊缝。焊接时同步送粉,激光束直接作用在金属粉末上,促进了对激光的吸收,增加了能量吸收效率;金属粉末起到缓冲激光束和保护接头的作用,避免了腹部结构件薄壁因焊接时的扰动而造成的焊穿问题。本发明为复杂结构件的焊接提供了新思路。

一种金属管类零件热态金属气压成型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710006266.0      申请日:2017-01-05      公告号:CN107052123B      公告日:2018-08-14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当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发明人:赵洪运   刘发   刘冠利   姚圣杰   初冠男   杨海峰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管类零件热态金属气压成型方法,具体工艺流程为:闭合模具,接通电源,模具型腔加热至指定温度;冷却系统工作;管坯放入感应加热装置中进行感应加热;压力机运行,将成型模具打开;自动上料装置夹取管坯并将其放入到模具型腔中;压力机运行,将成型模具闭合并对其施加压力;高压气源通过密封堵头向管坯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管坯和模具型腔完全贴合;释放管坯中的压力,压力机启动,将成型模具打开;自动上料装置将成型后的零件从成型模具的型腔中取出。本发明通过高压气体作用于热态金属管内壁,迫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可实现管类高精度形状复杂类零件成形,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