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1003342.3      申请日:2018-08-30      公告号:CN109114848B      公告日:2020-06-23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闫成亮   韦秀梅   齐欢欢   胡从义   王文君   张青   朱红雷   汪涵   唐艳秋   班艳琴   齐磊   曹金山   曹超   戴超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包括冷凝器芯体、风扇和导流机构;冷凝器芯体包括扁管和集流管,扁管具有环状形状,集流管将层层堆叠在一起的多个扁管编织形成圆柱状的冷凝器芯体;导流机构包括平板和锥体部,锥体部的底面与平板的表面固定连接;风扇和平板分别固定在冷凝器芯体的两个端面上,且锥体部位于冷凝器芯体的腔体内。本发明的汽车空调冷凝器通过冷凝器芯体和导流机构的结构设计,相同占用空间条件下的冷凝效率相较于现有的冷凝器可提高至少30%,从而在满足冷凝需求的同时可有效减小冷凝器的占用空间。

一种基于整车质量和体积的汽车滑行阻力综合评价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1003280.6      申请日:2018-08-30      公告号:CN109238740B      公告日:2020-03-24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陈彬   王亮   李广胜   王文志   韩家庭   任平   鲍小鸥   惠周朋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滑行阻力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建立数据库,记录样本车辆的试验质量M和整车体积Q;步骤B:根据预先设置的滑行阻力与试验质量M及整车体积Q的关系,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滑行阻力;步骤C:根据步骤B的各样本车辆的滑行阻力与试验质量M及整车体积Q的关系,获取数据库中对应的平均滑行阻力;步骤D:根据所述样本车辆的实际滑行阻力与所述数据库中对应的平均滑行阻力,得到滑行阻力差值的标准偏差;步骤E:根据所述标准方差进行标准化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准确代表了该车辆的阻力水平,合理评价了滑行阻力水平。

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990104.X      申请日:2018-08-28      公告号:CN108944900B      公告日:2020-10-09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董宇   韩震   初洪超   董宏兴   王哲   徐旭东   袁磊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包括:启动动力电池状态监测;判断动力电池是否处于常态工况,所述常态工况是指动力电池在放电时处于内阻变化较为稳定的状态:若否,则控制燃料电池以怠速功率或额定功率输出;若是,则实时检测行驶工况;根据行驶工况计算需求功率;控制燃料电池按照需求功率输出。本发明有利于优化整车经济性能并确保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不仅能够实现基于实际工况的燃料电池汽车的能量分配,而且有效避免了燃料电池输出状态频繁变化导致电池寿命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节省燃料、增大续航里程的目的。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994669.5      申请日:2018-08-28      公告号:CN108979826B      公告日:2020-06-23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翟晓红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散热器、冷却器、空调加热器芯体、电子水泵、第一三通、管道连接件、电磁阀和节温器;发动机本体通过管路与第一三通、散热器、节温器和电子水泵顺次连接形成第一闭合回路;发动机本体通过管路与第一三通、冷却器、电磁阀、管道连接件和电子水泵顺次连接形成第二闭合回路;发动机本体通过管路与空调加热器芯体、管道连接件和电子水泵顺次连接形成第三闭合回路。本发明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多个不同的闭合回路,有效减少了发动机外缠绕的管路,提高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紧凑性。

一种高性能PA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989294.3      申请日:2018-08-28      公告号:CN108795031B      公告日:2020-12-01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刘凯   孔俊   王添琪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PA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制成:PA6为80份‑100份;改性硅灰石为10份‑16份;抗氧剂为0.1份‑0.5份。用本技术合成改性硅灰石来改性PA6物理性能要好于直接用硅灰石共混改性PA6,改性硅灰石作为硅灰石粒子的有效载体能够使其更均匀地分散在PA6基体中;硅灰石粒子和EVA橡胶之间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包藏结构,这种包藏结构的复合粒子更容易发挥硅灰石粒子和EVA橡胶的协同作用,使PA6基体发生脆韧转变,提高PA6的物理性能。

滑门防夹条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968299.8      申请日:2018-08-23      公告号:CN108928224B      公告日:2020-10-09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董国明   胡建锋   雷学明   王斌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门防夹条,包括:防夹条本体,呈长条状,贴覆于滑门关闭过程中,朝向关闭方向的一侧的钣金上;密封塞,与所述防夹条本体连接,且密封的插接在所述滑门的走线孔内,所述密封塞具有走线通孔,其环绕所述走线通孔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呈环形或者弧形,在所述密封塞外周,形成密封环。本发明的滑门防夹条通过密封塞密闭走线孔,避免漏水等情况,对车门内部的零部件造成腐蚀、损害,密封环一方面可以提高密封塞的密闭程度,另一方面保证密封塞插接在走线孔内的牢靠程度。

一种汽车性能的颈筋电位检测试验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922396.3      申请日:2018-08-14      公告号:CN108871802B      公告日:2020-01-14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刘守银   周宁   韩丽   周星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性能的颈筋电位检测试验方法,在测试人员颈部每侧的胸锁乳突筋上各设置有两个筋电位传感器,并将筋电位传感器与电位检测器连接;试验车辆行驶及颈筋电位数据采集,试验车辆在试验路线上以设定的速度行驶,电位检测器每隔设定时间采集一次颈筋电位数据;将电位检测器采集的每个颈筋电位数据取绝对值后相加,除以采集点数得到颈筋电位平均值。颈筋电位平均值能够客观判定试验车辆的行驶性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

一种汽车电平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871845.6      申请日:2018-08-02      公告号:CN108944747B      公告日:2021-03-09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代永刚   胡俊勇   虞卫飞   杜成磊   曹慧颖   杨越   刘景阳   程剑峰   李杰

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平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电平衡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点火开关信号;根据所述点火开关信号检测车辆是否处于启动状态;如果是,获取发动机转速以及档位开关信号检测车辆是否处于怠速状态;如果是,获取蓄电池SOC;根据所述蓄电池SOC控制发电机输出电压和发动机转速,以维持整车的电平衡。通过本发明,维持了整车的电平衡。

发动机防盗单元的认证方法及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871874.2      申请日:2018-08-02      公告号:CN108944784B      公告日:2020-03-24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朋飞   李创举

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防盗单元的认证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是否接收到点火锁的点火信号;如果是,根据所述点火信号,计算当前第一点火次数;根据所述第一点火次数将车辆VIN码以及随机数进行组合,得到待加密的明文;对所述明文进行不可逆加密运算,得到认证数据;将所述认证数据发送给发动机控制单元,以使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点火信号、所述车辆VIN码以及所述随机数得到加密数据后,将所述认证数据与所述加密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控制发动机起动和运行。通过本发明,提高了车辆防盗安全级别。

一种汽车乘员舱新风热负荷测量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871082.5      申请日:2018-08-02      公告号:CN109115516B      公告日:2020-01-10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陈博   刘俊红   陈波   张雷   许志宝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乘员舱新风热负荷测量方法,通过在样车内对应的测点布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电加热器;启动样车的新风系统鼓风机至预设挡位,直至样车内外达到热平衡;开启样车内的电加热器,直至样车内外重新达到热平衡,记录此过程中样车内各个测点的温度、湿度、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并得到对应的变化曲线;调整实验舱内风力喷口,使得样车的车前迎面风速改变为多个不同的预设风速,并对应每个预设风速,重复步骤3‑5,得到多个变化曲线;根据所述变化曲线,得到汽车乘员舱新风热负荷,从而实现汽车乘员舱新风热负荷的简单有效的测量及标定,为整车热负荷标定系列实验提供参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