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扭矩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64995.6      申请日:2021-07-29      公开号:CN113428012A      公开日:2021-09-24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黄秋生   李大朋   王宏乾   高军   许在文   赵卫   尹孝源   魏俞斌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扭矩控制方法,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在于,结合纯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特点,设定出覆盖全面的不同工况,并根据各个工况特点制定出相对独立的扭矩控制策略,以降低力矩冲击对传动系统的损坏,从而实现对传动系统各部件的保护。本发明无需额外增加结构部件,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对于市面上的纯电动汽车的传统系统而言,具有较佳的普适性。

一种汽车油液的液位监测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66797.3      申请日:2021-07-29      公开号:CN113588039A      公开日:2021-11-02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胡磊   王宇峰   陈国三   叶海舰   高波   苏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油液的液位监测系统,包括:液压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器和浮球检测装置。所述液压传感器设置在汽车油液箱的底部,所述液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液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油液箱内的油液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油液压力控制所述显示器实时显示油液液位。汽车油液箱内设置有所述浮球检测装置,所述浮球检测装置用于对油液箱在设定液位进行检测。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汽车缺少对油液进行实时液位检测的问题,能提高汽车运行的安全性,提升驾驶人员的满意度。

一种前悬置总成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76467.2      申请日:2021-07-29      公开号:CN113427991A      公开日:2021-09-24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刘双双   陈韬   李二涛   秦政委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悬置总成,其包括前悬置上板、安装螺柱、定位销、前悬置下板、橡胶主簧,所述前悬置上板设置在橡胶主簧的顶面上,所述前悬置下板设置在橡胶主簧的底面上;定位销设置在前悬置上板上,橡胶主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定位销的限位头的容纳孔、供安装螺柱穿过的第一过孔;所述前悬置上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同轴的第二过孔,所述前悬置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同轴的第三过孔;安装螺柱的螺纹段穿过所述第三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后,由所述第二过孔穿出;所述安装螺柱的限位头与所述前悬置下板相挡接。本发明能够使得橡胶主簧的各个方向都能够受到较好地限位,提高橡胶主簧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节省空间,保证汽车的舒适性。

一种发动机窜油量的控制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66803.5      申请日:2021-07-29      公开号:CN113431659A      公开日:2021-09-24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柴洪磊   陈玮   王润身   姚德新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窜油量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抽送设备、第二抽送设备、驱动装置、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一抽送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汽车油底壳相连通,所述第一抽送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汽车进气歧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抽送设备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汽车油底壳相连通,所述第二抽送设备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汽车进气歧管相连通。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抽送设备和所述第二抽送设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抽送设备和所述第二抽送设备进行交替抽取或推送油液,并使所述第一抽送设备和所述第二抽送设备对汽车进气歧管交替推送油液。本发明能提高发动机窜油量的控制精度,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

电动汽车制动末端减速度的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58429.4      申请日:2021-07-28      公开号:CN113460014A      公开日:2021-10-01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何新华   尹爱霞   雷曦   杨寅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制动末端减速度的控制方法,包括:在解耦状态下,对机械液压力随制动踏板行程的变化关系进行标定;在刹车时,获取制动踏板行程;根据机械液压力的标定结果和所获取的制动踏板行程,控制通过能量回收扭矩和/或机械液压力进行刹车减速。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制动末端减速度的控制方法,根据机械液压力的标定结果和所获取的制动踏板行程,控制通过能量回收扭矩以及机械液压力进行刹车减速,实现车辆的平缓减速度和平稳刹停,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制动舒适性的问题,避免刹停时整车的前俯后仰给人带来的不舒服感。

电动汽车整车系统功率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110867871.3      申请日:2021-07-28      公告号:CN113428017B      公告日:2022-11-22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亚生   贾宁   陈磊

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调节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53057.6      申请日:2021-07-27      公开号:CN113459914A      公开日:2021-10-01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丽斌   侯辉   梁鹤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座椅和调节机构,座椅包括头枕及头枕骨架,头枕骨架设置在头枕内,调节机构设置在头枕骨架上,且用于调节头枕与人体头部的距离;调节机构包括密封气腔和电动气泵,密封气腔套设在头枕骨架上,且头枕骨架上设有与密封气腔连通的充气孔;电动气泵设有气泵出气管和气泵进气口,气泵出气管与头枕骨架连接,并经由充气孔与密封气腔连通;电动气泵与车身电源电连接,以使得电动气泵在车身电源的控制下调节密封气腔的容量大小。本发明主要通过调节头枕与人体头部之间的距离,使得乘坐人员能够得到更满意的舒适感,同时还能够避免车体在急刹等情况时,本发明的头枕能够更好的对人体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一种车载安全睡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31685.4      申请日:2021-07-22      公开号:CN113459909A      公开日:2021-10-01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章峰   叶尚阳   刘玉锦   余纪邦   吴晨   尹延   丁永杰   张志勇   吕健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安全睡篮,包括底座、万向支撑、睡篮以及连接机构;所述睡篮及其与所述万向支撑之间的所述连接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万向支撑转动,所述万向支撑及其与所述底座之间的所述连接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本发明主要针对0‑6月无法独立坐的婴儿所设计,但同时也可应用于0‑2岁的儿童睡觉休息使用,万向支撑与底座可以使得车身在收到任何方向上的碰撞力时,都能够使婴儿的受力点在背部,防止婴儿头颈部受损。销轴上的方形凸台与睡篮连接孔和底座连接块上的方形槽相配合,可以保证睡篮或万向支撑在翻转时,不会与其中一个连接机构出现转动的情况;圆槽及弧形槽与弹性锁片相配合则保证了睡篮及万向支撑相对于另一连接机构转动。

燃油车管路泄漏下线检测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25591.6      申请日:2021-07-21      公开号:CN113551856A      公开日:2021-10-26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凯   刘文彬   吴代明   温敏   徐洪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车管路泄漏下线检测方法,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在于通过下线检测设备与被测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进行指令交互,以按序完成安全校验、诊断条件判断、下线诊断控制、过程监控以及结果输出等环节,并在诊断模式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流程实现对管路泄漏的快速诊断。本发明能够使汽车生产厂家在车辆装配完成后及时、高效地进行燃油管路泄漏的判断,避免由于装配误差、管路开裂等导致的泄漏车辆流入市场,从源头上进行一次问题检测,确保车辆燃油管路的密封性及安全性。

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27104.X      申请日:2021-07-21      公开号:CN113400945A      公开日:2021-09-17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晨亮   郭亚子   王周晨   朱行蔬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在于,根据当前电池电量、电池温度获取允许的能量回收标定功率,并根据车载附件的信息获得附件下消耗功率,将二者结合求取理论所需功率值。在电量较高时,通过预设的调控区间以及单体电压最大值,对偏大或偏小的理论能量回收功率进行调整,防止因标定功率过大导致单体电压过高而中断能量回收,以此确保电池处于一种可持续的接近能力极限的能量回收模式,有利于提升高电量工况下的能量回收贡献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