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电杆回正装置、集电杆组件及车辆。该集电杆回正装置包括有连接杆、驱动机构和旋转臂,连接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旋转臂转动连接,旋转臂的后端用于与集电杆的前端连接,连接杆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一端布置在旋转臂的前侧,驱动机构处在连接杆与旋转臂之间。利用旋转臂安装在车顶的安装位的宽度,集电杆下方的托架安装尺寸减小,节省车辆顶部的空间。当集电杆需要回正时,驱动机构通电使得驱动机构回位到初始位置,驱动机构的复位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通过传动轴和旋转臂的配合带动集电杆转动,实现了快速回正,避免了机电与周边设施碰撞导致集电杆和周边设施损坏的风险。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式防护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该翻转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撞梁,防撞梁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远离防撞梁一端设有铰接结构,可与车架或设置在车架上的连接部铰接,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连接臂包括挡止部,挡止部与车架或设置在车架上的限位结构配合,可限制连接臂向下翻转的角度,连接臂还配置有锁止结构,可使翻转的连接臂锁定保持一定的角度;该车辆车架上安装有上述翻转式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向上翻转连接臂带动防撞梁向上翻转与锁止,增大防撞梁的离地高度,提高车辆通过性;还可以限制连接臂向下翻转的角度,阻止车辆钻入,提高缓冲能力,增强保护效果。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驾驶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及其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包括弹性部和弹性部中设置的至少两个导电条;弹性部包括用于感知碰撞的碰撞面,当碰撞面受到挤压时弹性部会沿挤压方向收缩;导电条在弹性部受挤压后的收缩方向上间隔设置,并随着弹性部的收缩而靠近;弹性部用于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导电条之间距离变为0时,导电条之间形成的电压也变为0,所以当碰撞面受到挤压时,使得弹性部产生形变,挤压内部的导电条,使得两个导电条之间距离变为0,进而电压变为0,因导电条用于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使得控制器能够检测到电压变化,进而识别出碰撞的发生。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架及电动车辆。车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两个纵梁均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两个中段顶部设有顶板,顶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前侧板和后侧板,顶板、前侧板、后侧板以及两个中段围成用于盛放动力电池的安装腔;车架还包括用于固定并支撑动力电池的托板,托板密封固定在前侧板、后侧板以及两个中段的底部,以封盖安装腔的腔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动力电池放置在顶板、前侧板、后侧板以及两个中段围成的安装腔内,以充分利用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使得车架的整体尺寸相对较小。而且利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两个中段围成安装腔,降低了整车重量,提高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纯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循环管路、电驱动循环管路、热泵空调循环管路和散热器循环支路,其中,电池循环管路通过换热器与热泵空调循环管路连接,电池循环管路、电驱动循环管路和散热器循环支路通过六通阀连接,并通过控制六通阀控制冷却液循环路径,实现工作模式的切换。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驱动循环管路与电池循环的有效集成,并在拓展出6个工作模式的前提下,简化了管路结构和控制逻辑,减少了控制阀的数量;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电池循环管路与电驱动循环管路之间设置有节流阀,能够实现电池循环管路内部压力的调节。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电弓的支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电杆锁定机构及无轨电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保护一种集电杆锁定机构和无轨电车,无轨电车包括顶盖、顶盖设置有集电杆、集电杆驱动装置和集电杆锁定机构,集电杆锁定机构具有导向坡面、锁钩和锁钩驱动装置,锁钩包括连接段和限位段,在集电杆处于落杆状态时,锁钩驱动装置能够驱动锁钩转动使锁钩的限位段与导向坡面围成集电杆锁定空间,限位段呈角度为直角或钝角的拐角形,且上挡止边上靠近锁钩末端的高度不低于远离锁钩末端的高度,使得上挡止边处于集电杆的上方,限位段不容易与集电杆干涉,解决了无轨电车的集电杆锁定机构在解锁时锁钩容易与集电杆干涉、解锁过程不通畅的问题。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供电系统及车辆,属于电动车辆动力装置领域,当车辆充电时,若检测到动力电池有热管理需求,则控制电源唤醒控制器,控制器控制DCDC工作,DCDC将动力电池的高压电转换为低压电,经过蓄电池的供电线路对空调进行供电,进而便可通过空调对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取消了车辆专用的空调DCDC,利用动力电池经过整车上原有的DCDC对空调进行供电,解决了车辆专用的空调DCDC无布置空间的问题,并且节约了成本,同时减轻了整车重量。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及车辆,属于车载终端防拆报警技术领域。当车载终端的备用电源处于终端的壳体内时,若人为打开车载终端的上盖,进而断开备用电源对处理器的供电,就无法实现车载终端的防拆报警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终端内增设微动开关,处理器连接微动开关,当上盖盖装在主壳体上时,微动开关的触发端处于抵压状态,当上盖与主壳体分离时,微动开关的触发端处于分离状态。处理器通过检测微动开关触发端的状态来判断上盖与主壳体是否分离,从而判断车载终端是否被打开,可用于实现车载终端的防拆报警功能。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的动力系统领域。一种车辆动力系统,包括行星排,行星排用于将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动力输出轴耦合,或者在太阳轮、行星架、齿圈之一固定的状态下将第一电机或发动机与动力输出轴耦合;车辆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设置在第二电机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位于车辆动力系统的末端;在第二电机的径向上,所述变速机构的外壳的至少一侧的尺寸小于第二电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能够解决现有的车辆动力系统的尾部空间有限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及其顶置空调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顶横梁;所述顶横梁内设有型腔,顶横梁包括位于型腔顶部的顶边和位于型腔底部的底边;固定结构还包括固设于顶边和/或底边上的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上固设有预埋螺纹件,预埋螺纹件向上穿出所述顶边,所述预埋螺纹件供螺母旋拧并将空调机组压紧在顶边上。与现有技术中在顶横梁的内部设置连接件且在外部设置折弯钢板的方式相比,节省了材料,轻量化优势明显,且预埋螺纹件不再悬置,结构强度好。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拉铆螺栓的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市面上成熟、通用的材料/零件/工具,节省开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