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表面纹路的CVJ防尘罩,主要包括罩体、纹路、排水通道,罩体为波纹状管体,罩体的管体表面设有纹路,罩体的相邻表面接触时纹路与接触面间形成排水通道。纹路具体尺寸以及纹路分布根据具体产品型号进行优化。纹路环形层级分布。本实用新型表面设计有纹路,避免两面接触形成封闭空间,在汽车转弯涉水时能及时通过两接触面之间留有的排水通道把残余的水分排干,降低发生异响的风险,提升驱动轴总成NVH性能。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可呼吸的密封万向节,涉及汽车万向节领域,主要包括十字轴、防尘罩、油封、轴套、滚针挡圈、滚针、垫片和轴头,十字轴的四个轴头上均套有轴套,轴套底部与轴头端面之间设置垫片,轴套内圆与轴头外圆之间设有若干滚针,油封安装于轴套口部,油封与滚针之间设置滚针挡圈,轴套口部安装防尘罩;所述油封上设置有前橡胶唇口和后橡胶唇口,前后橡胶唇口上均匀分布若干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呈斜向上的角度,使其出口处于相对入口较高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不改变万向节密封防尘结构、不影响万向节运动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新型的组合式可呼吸油封,有效降低漏油风险,保证密封稳定性,提高万向节装配效率。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动轴上与变速箱和驱动桥螺栓拧紧用的固定结构,主要包括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驱动桥、传动轴、车身、六角定位套、工装,车身下方前端安装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后方通过万向传动连接传动轴,传动轴后方连接驱动桥,传动轴轴头的外径上连接六角定位套,六角定位套配套工装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动轴本体上增加固定传动轴旋转的结构,使整车装配操作方便,消除叉节件磕伤、轴管变形、油漆划伤等质量风险,劳动强度低,无质量隐患。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密封性磁性密封结构,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包括内骨架、外骨架、橡胶和磁性橡胶,轮毂单元的轴承内圈上固装有内骨架,轴承外圈上固装有外骨架,内骨架外包覆磁性橡胶并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所述磁性橡胶在内骨架与轴承内圈配合处溢胶实现密封,外骨架外包覆橡胶并与轴承外圈过盈配合,所述橡胶在外骨架与轴承外圈配合处溢胶实现密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磁性密封件与内圈及外圈配合部位,使用橡胶及磁性橡胶包裹骨架,形成良好的密封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完全避免泥水的侵入,提高了现有磁性密封件的密封作用。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密封性轮毂轴承单元,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包括磁性密封件、轴承内外圈,磁性密封件安装在轴承内外圈之间,磁性密封件由内外骨架、橡胶和磁性橡胶组成,内骨架固装在轴承内圈上,在内骨架外包覆磁性橡胶并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磁性橡胶在内骨架与轴承内圈配合处溢胶,外骨架固装在轴承外圈上,在外骨架外包覆橡胶并与轴承外圈过盈配合,橡胶在外骨架与轴承外圈配合处溢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磁性密封件与内圈及外圈配合部位,使用橡胶及磁性橡胶包裹骨架,形成良好的密封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完全避免泥水的侵入,提高了现有磁性密封件的密封作用,使得整个轮毂轴承单元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撑密封结构,主要包括外部挡泥防尘罩、中间支撑密封圈等,外部挡泥防尘罩和中间支撑密封圈两层相互交叉组合构成密封的迷宫结构,外部挡泥防尘罩设有挡泥圈A、挡泥圈B,中间支撑密封圈设有内径密封唇口A、内径密封唇口B、端面唇口,内径密封唇口A、内径密封唇口B与轴A、轴B、轴C接触密封,端面唇口与外部挡泥防尘罩内侧的挡泥圈A形成组合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交叉组合密封,泥水可自然排出不会进入到中间支撑密封圈内径位置,且改进后中间支撑密封圈采用接触是橡胶密封,从而提高了中间支撑密封性能;能够解决传动轴在运转期间外界泥水进入轴承内部的问题,提升中间支撑寿命。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缸径电子驻车制动器总成,主要包括驻车电机等,轮毂单元连接制动盘,制动盘位于钳体内,制动盘内位于制动盘内外侧分别安装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进行摩擦制动,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之间设置回位弹簧进行连接和回弹,内摩擦片内侧设置活塞,活塞连接在丝杠螺母上,丝杠螺母配合安装在丝杠上,丝杠末端连接驻车电机,驻车电机带动丝杠旋转从而驱动丝杠螺母和活塞,推动摩擦片压迫到制动盘上。本实用新型增加钳体活塞的缸径,提高了电子驻车制动器的制动力;丝杠螺母与大缸径活塞匹配设计,减小活塞壁厚从而有效降低了产品的重量;摩擦片增加回位弹簧,降低了产品的拖滞力矩,能有效降低汽车的油耗;可适用于大型SUV及轿跑车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主要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纵臂,后横梁的两端各连接一根纵臂,纵臂的前端与前横梁相连接,前横梁的两端和两根纵臂的后端均设有套管,前横梁的两端与纵臂之间均设有前束安装支架,纵臂上固定有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副车架整体和局部刚度、强度和疲劳,实现轻量化设计。(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由前横梁、左右纵臂和后横梁焊接构成;后横梁由后横梁前板、后横梁后板和后横梁加强板焊接而成;左右纵臂相互对称布置,前横梁与左纵臂搭接处下部焊接左前束前后安装支架并通过左支撑板与后横梁前板固接,前横梁与右纵臂搭接处下部焊接右前束前后安装支架并通过右支撑板与后横梁前板固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单个U型冲压件改为两个L片拼焊,避免两侧翻边回弹,导致焊接尺寸超差;取消后横梁后下控制臂安装点的调整垫片,改为直接冲压出的凸包,减少焊接工序,开设若干减重孔,降低产品重量;优化后横梁走向,中部凸起加宽,有效的提高后下控制臂安装点的静刚度。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简单后上控制臂,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包括本体前板和本体后板,所述本体前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后板的下表面相互接触并通过点焊连接,两者关于接触面对称,在本体前板及本体后板的内外两端分别开有内侧翻孔和外侧翻孔用于压装衬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创新式的改变本体结构形式,取消成本较高的钢套,改为翻孔压装衬套;本体前后板为对称件,左侧前板与右侧后板共用,左侧后板与右侧前板共用,节省模具制造成本;采用前后板点焊的方式,零件数量减少,工艺简单;采用双层板结构,且两侧都有翻边,提高了结构的弯曲刚度;成品重量仅为0.816kg,与现有技术方案比,实现了10%的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