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同济大学专利

0

一种采用烧结渣土的非牛顿体材料路面减速带及制备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1662767.7      申请日:2021-12-31      公开号:CN114263133A      公开日:2022-04-0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李坛   肖建庄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烧结渣土的非牛顿体材料路面减速带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乙二醇溶液混合,得到非牛顿体材料;再与增强纤维、烧结渣土混合,得到增强非牛顿体内容物;最后加入至弹性壳体内,即得到非牛顿体材料路面减速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非牛顿体路面减速带由橡胶外壳及内部填充的纤维剪切增稠液体复合材料构成,利用剪切增稠液在冲击荷载下的增稠的效应,在汽车驶过减速带时,保证必要的减速并保持汽车在行驶中的舒适度,有望在道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实车数据的动力电池评估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1461088.3      申请日:2021-11-30      公开号:CN114167301A      公开日:2022-03-1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刘向   董英骅   姚超捷   谭丕强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实车数据的动力电池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历史实车运行工况的电池数据,对采集到的电池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预处理;步骤2:基于获取的SOH数据和健康特征构建LSTM神经网络模型;步骤3:基于数据集对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基于LSTM的评估模型;步骤4:通过基于LSTM的评估模型进行动力电池健康状态在线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在线应用方便、评估精度高和泛化性强等优点。

任意起始位姿的连续曲率泊车路径在线规划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1216135.8      申请日:2021-10-19      公开号:CN113830079A      公开日:2021-12-24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慧   刘美岑   张书恺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任意起始位姿的连续曲率泊车路径在线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在线规划方法采用分段式路径规划思想获得泊车路径,将路径规划过程分为库位内调整路径规划和入库路径规划,所述库位内调整路径规划包括用于获取入库目标位姿的第一库位内调整路径规划和用于使车辆位姿满足最终位姿要求的第二库位内调整路径规划,所述库位内调整路径规划采用最优化方法进行逐段规划,所述入库路径规划采用改进Hybrid A*算法规划获得车辆当前位姿到入库目标位姿的入库路径。所述自动泊车系统采用前述方法,可进行重规划与重跟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计算效率高、提高泊车性能、可泊入任意库位(平行、垂直、斜向库位)等优点。

基于平顺性的混动汽车能量回收力矩梯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1182657.0      申请日:2021-10-11      公开号:CN113829885A      公开日:2021-12-24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楼狄明   康路路   张允华   房亮   谭丕强   胡志远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平顺性的混动汽车能量回收力矩梯度控制方法及系统,车辆进入能量回收模式后,监测电机制动力矩的梯度,如果梯度大于预设置的梯度阈值,则对电机的制动力矩进行样条多项式最小二乘滤波优化处理,电机基于滤波优化处理后的制动力矩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考虑到在混合动力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的过程中涉及电机制动的介入与退出,由于电机制动力矩的特性与液压制动力矩不同,会出现很大梯度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带来严重的平顺性问题,本申请识别力矩梯度的变化,使用样条多项式最小二乘滤波优化处理进行对应的优化处理,使车辆的平顺性达到较高的水平。

基于多源载荷加载的汽车盘式制动器性能试验系统与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1113851.3      申请日:2021-09-23      公开号:CN113758726A      公开日:2021-12-07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孟德建   童永生   张立军   凌虎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源载荷加载的汽车盘式制动器性能试验系统与方法,该系统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的滑轨、动力驱动机构以及分别安装在滑轨上进行法向位置调节的传感器固定机构、机械载荷调整机构和热载荷调整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方便地获取制动盘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变形场与温度场,检验制动器的机械性能与热性能,明确机械性能或热性能关键的设计参数,能够缩短制动器开发周期,具有经济简便、效率高的特点。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起步抖动主动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965717.X      申请日:2021-08-23      公开号:CN113635902A      公开日:2021-11-1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郭荣   周子巍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起步抖动主动控制方法,包括:接收驾驶员模型输出的起步信号后,整车控制器输出得到电机期望转矩;根据混合动力系统纯电起步时的转矩传递路径以及传动间隙死区模型,构建混合动力系统非线性模型;根据混合动力系统非线性模型,进一步构造非线性扩张观测器;设计反馈控制器,将非线性扩张观测器的观测值输出给反馈控制器,以得到电机补偿转矩;结合电机期望转矩和电机补偿转矩,电机控制器输出得到电机控制转矩,以相应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在纯电起步工况下提高电机控制精度、有效减小纯电起步抖动现象。

一种长隧道运行车辆气动风洞试验段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970001.9      申请日:2021-08-23      公开号:CN113820090A      公开日:2021-12-2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徐淳傲   李启良   李卓明   孙宇庆   杨阎瑞祺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长隧道运行车辆气动风洞试验段,该试验段是由封闭的壳体形成的洞壁结构,横截面为公路或铁路隧道截面,所述试验段的长度至少大于五倍横截面的当量直径,所述试验段内设有模拟长隧道内地面与车辆相对运动的单带移动地面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单、多编组汽车或高速列车在长隧道运行的试验能力,通过移动地面和洞壁扩张分别消除地面边界层和洞壁的影响。

一种针对EMS型高速磁浮列车悬浮框的冗余容错控制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90516.8      申请日:2021-08-04      公开号:CN113665368A      公开日:2021-11-19

申请人:同济大学,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陈琛   陈健   徐俊起   荣立军   林国斌   孙友刚   姜付杰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EMS型高速磁浮列车悬浮框的冗余容错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线路、第二控制线路和第三控制板,第一控制线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控制板、第一多路选择器、第一驱动板、第一IGBT开关和第一电磁铁;第二控制线路依次连接的第二控制板、第二多路选择器、第二驱动板、第二IGBT开关和第二电磁铁;第三控制板分别连接第一控制板、第二控制板、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第三控制板还接收有第一电磁铁输出的传感器信号和第二电磁铁输出的传感器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两个悬浮控制器进行了集成,有效降低了列车载重,并且采用一块控制板同时实现了两块控制板的冗余控制,有效避免了以往冗余设计导致系统大幅增重的设计。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型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00256.0      申请日:2021-07-14      公开号:CN113503660A      公开日:2021-10-15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郑钦月   鲍国   赵兰萍   杨志刚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型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仅通过控制八个简单阀门,即可以满足五个温度工况及三个行驶工况的全工况需求。本发明在动力总成热管理子系统内增设了相变蓄热模块,可以高效回收系统中各部件产生的余热,并在合适的时候释放余热,克服了能量在供需上存在的数量、形态和时间的差异,可以实现高效制热及制冷。采用空气源热泵的方式,由空气源、系统余热、少量电能提供低温热源,可以实现不同低温工况的需求,并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发明将三个子系统进行有机整合,阀门控制可操作性强、组成部件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其中,相变蓄热模块的增设可以减小前端散热器面积,从而可以减小迎风面积、降低风阻、提高续航里程。

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状态测量装置、系统及电动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750548.8      申请日:2021-07-02      公开号:CN113625179A      公开日:2021-11-09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王学远   魏学哲   戴海峰   朱建功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状态测量装置、系统及电动汽车,该装置包括:传感器模块:输出端与第一计算存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采集到的电池内部状态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发送给第一计算存储模块;第一计算存储模块:输出端与调制解调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处理接收到的电池内部状态数据;第一调制解调模块:与第一计算存储模块连接,用以将第一计算存储模块输出的内部状态测量结果数据进行调制后输出到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上,以及接收电池单体正负极上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后发送到第一计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用以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操作性强、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对于提升电池寿命和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