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同济大学专利

0

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520098626.0      申请日:2015-02-11      公告号:CN204758301U      公告日:2015-11-1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熊璐   谌继伟   李彧   余卓平

摘要:一种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包括转鼓、同步带、带轮、喷丸装置、收集装置;所述同步带共两条,在转鼓处相互贴合,同时下层同步带内侧与转鼓贴合,上层同步带外侧与车轮轮胎贴合;所述喷丸装置位于两条同步带未贴合部分两带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驶向转鼓一侧;所述收集装置位于两条同步带未贴合部分两带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远离转鼓一侧。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转鼓试验台,完成汽车的耐久性、动力性等性能的测试。与现有的转鼓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更好地反映真实的路面情况,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容易等特点。

一种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520099559.4      申请日:2015-02-11      公告号:CN204774691U      公告日:2015-11-1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余卓平   徐松云   刘天洋   熊璐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该复合制动系统包括真空助力器、分别与之相连的制动主缸和空行程大于原有制动系统的空行程机械构件、与空行程机械构件相连的复合制动控制系统、分别与复合制动控制系统相连的电机控制器和液压控制单元以及与电机控制器相连的电机,液压控制单元还与制动主缸相连。本实用新型对原有的液压制动系统改动较小,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又兼顾了驾驶员的传统制动踏板感觉和制动感受,使得驾驶员可保持传统的驾驶习惯。

一种汽车电控座椅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420132834.3      申请日:2014-03-21      公告号:CN203766551U      公告日:2014-08-13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张立军   吴军   朱沛沛   罗科   张泽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控座椅,包括靠背、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座椅调节机构及驱动机构,靠背上设有靠背本体齿轮,座椅背侧设有齿条,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转轴、靠背驱动齿轮转轴、靠背驱动齿轮及靠背开关,靠背与座椅通过靠背转轴转动连接,靠背驱动齿轮套设在靠背驱动齿轮转轴上,并与靠背本体齿轮常啮合,靠背开关设在座椅的背侧,控制靠背的转动;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开关及座椅开关底座,座椅开关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座椅开关底座用以支撑座椅开关;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丝杆,丝杆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同时与靠背开关及座椅开关传动连接,带动靠背开关与座椅开关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性高等优点。

一种可发电的减振器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420079312.1      申请日:2014-02-24      公告号:CN203770506U      公告日:2014-08-13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张立军   吴军   李文博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发电的减振器,包括外围装置、减振装置、补偿装置及发电装置,外围装置包括工作缸筒、储油缸筒及油封,减振装置、补偿装置及发电装置均设在工作缸筒内部;减振装置包括活塞杆、活塞、伸张阀及流通阀;补偿装置包括支撑座圈、压缩阀及补偿阀;发电装置包括深沟球轴承、铁芯、永磁体、线圈、转轴及滚针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上部利用油液在单向阀中的节流作用起到减振的效果,而下部通过活塞杆的上下移动,通过螺纹传动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与转轴固定的永磁体随之转动,造成磁场的变化,周围的线圈不断切割磁感线产生电能。通过以上装置可对车辆振动的能量加以利用,转化为直接可被汽车电器利用的电能。

一种具备主、被动液压助力的分离式制动主缸总成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420054913.7      申请日:2014-01-28      公告号:CN203766754U      公告日:2014-08-13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孙泽昌   刘杨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主、被动液压助力的分离式制动主缸总成,由踏板感觉模拟组件、集成式制动主缸和高压油源组成,踏板感觉模拟器缸体与集成式制动主缸缸体分离式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功能设计集成了踏板感觉模拟、主被动液压助力和失效备份制动功能,高压油源、踏板感觉模拟组件和集成式制动主缸实现了分离式设计,实现了模块化设计,提高了设计灵活性,不仅能够用于车辆传统制动系统,还可广泛应用电纯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及其他线控制动系统。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充电机的交流加热电路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420012159.0      申请日:2014-01-09      公告号:CN203721849U      公告日:2014-07-16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魏学哲   刘耀锋   朱建功   孙泽昌   戴海峰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充电机的交流加热电路,通过电池包充电接口P3与待充电汽车动力电池包B连接,所述的交流加热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输入接口P1、整流模块Mod1、滤波模块Mod2、稳压模块Mod3和充电机输出接口P2,所述的充电机输出接口P2与电池包充电接口P3连接,还包括开关S1、S2,开关管M1、M2、M3、M4,电阻R1,微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高频充放电控制进行电池内部进行加热,具有能量损耗小,效率高、保证电池安全性等优点,能在低温下有效加热电池,使电池快速升高至室温,并避免充电过程中有锂金属析出。

一体化单纵臂悬架齿形链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320726802.1      申请日:2013-11-18      公告号:CN203600986U      公告日:2014-05-2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辛波   许乃文   肖棋文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单纵臂悬架齿形链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由电机、主动齿形链轮及轴、小轴承、小轴承支座组装成一体化驱动组件并固定于车架上,成为簧载质量的一部分。从动齿形链轮与车轮一起绕弹性铰轴线摆动。利用齿形链传动存在紧边和松边进而存在一定的中心距可变范围,从而使得从动齿形链轮在随车轮跳动而摆动时,从动齿形链轮与主动齿形链轮及轴的中心距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变化,故该结构方案合理可靠。同时选用齿形链进行动力传递,存在紧边和松边特点,且具有中心距可变可缓和路面冲击等优点。加装纵臂杆连接两端直纵臂和斜纵臂,以提高单纵臂的侧向刚度。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减小了非簧载质量,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

一种有张紧机构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320688148.X      申请日:2013-11-04      公告号:CN203543558U      公告日:2014-04-16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辛波   许乃文   姜宇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张紧机构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其中从动同步带轮、同步齿形带、主动同步带轮、电机、摆臂壳体、张紧臂体、转动销轴张紧螺杆为一体化结构,形成一体单纵臂悬架轮边减速箱体组件;壳体质量得到了一定减轻,所述一体化单纵臂悬架轮边减速箱体组件通过弹性橡胶铰与车架铰接。电机的动力传递路线为主动带轮、从动同步带轮、驱动轴、轮毂及轮辋。同步带传动的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臂体、电机、主动同步带轮、轴承、摆臂壳体、转动销轴、张紧螺杆,其优点是:采用同步齿形带传动省去了润滑和密封,提高了传动效率。有效地降低了汽车的等效簧下质量,提高汽车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模块的主动均衡电路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320028336.X      申请日:2013-01-18      公告号:CN203071614U      公告日:2013-07-17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孙泽昌   王代壮   戴海峰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模块的主动均衡电路,属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均衡电路包括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开关组单元、充放电总线单元、能量转移电路和均衡控制器。其中,充放电开关组单元将电池组连接到充放电总线单元上,能量转移电路的两侧也连接到充放电总线单元上,均衡控制器与电池组、开关组单元和能量转移电路相连,实时监测锂离子单体电池的电压、控制开关组单元选通需要充放电的锂离子单体电池,并控制能量转移电路实现所选锂离子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动力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缺点,具有控制简单,均衡电流大,均衡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底盘驱动结构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220218444.9      申请日:2012-05-16      公告号:CN202641342U      公告日:2013-01-0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辛波   余卓平   钟再敏   唐峰   王辰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底盘驱动结构,该底盘驱动结构具有前轮和后轮两套独立的驱动系统,其中前轮采用燃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驱动;左、右后轮则分别由一套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总成独立驱动;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总成独立驱动的单斜臂悬架摆臂与轮边减速器壳体及后轮电机壳体固联在一起,并通过弹性铰与车架相铰接,绕弹性铰轴线摆动,构成左、右轮单斜臂悬架导向机构;左、右后轮电机输出轴分别将动力传递给左、右轮边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经轮边减速器减速增扭后从轮边减速器动力输出端输出并独立驱动左、右后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比功率高、等效簧下质量轻、输出转矩大、爬坡加速性能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