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同济大学专利

0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吹扫装置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1511128.9      申请日:2019-09-11      公告号:CN210489740U      公告日:2020-05-0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杨彦博   马天才   戚佳鑫   丛铭   魏学哲   余卓平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吹扫装置,包括燃料电池堆(1)、空气单元和氢气单元,所述空气单元与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10)连接,所述氢气单元与电池堆的阳极(11)连接,所述空气单元与氢气单元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利用已有的设备减少碳氧化的发生,对于燃料电池发动机汽车来说,燃料电池系统不增加任何附属设备,电池系统体积和质量无需增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拉索减震支座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1222276.9      申请日:2019-07-31      公告号:CN211285241U      公告日:2020-08-18     

申请人:同济大学,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袁万城   党新志   贺金海   王思杰   杨肖   顾海龙   仝延峰   李新   陈新培   曹翁恺

摘要:本申请属于土木工程、抗震领域,提供一种拉索减震支座,包括减震支座、拉索锚固装置、拉索、导向块等,减震支座又包括上、下座板,减震支座的侧面增设拉索,拉索以贯穿形式直接与上支座板连接,并通过拉索锚固装置与下支座板连接,拉索锚固装置与拉索的连接锚固点靠近上支座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满足了支座在小变形状态下不受约束,诸如温度、汽车制动力等荷载作用下;在地震作用下,可允许支座发生大变形,减小结构地震内力,并通过拉索长度设计的合理控制支座水平滑动位移,实现支座位移的合理可控,防止桥梁上部结构落梁以及不利碰撞;同时,通过拉索锚固装置以及导向块,使拉索张紧时为水平状态,避免拉索限位时产生的附加竖向力。

一种无线制动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1191017.4      申请日:2019-07-26      公告号:CN210680681U      公告日:2020-06-05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杜爱民   赵辰   辛颖业   黄冰凝   李乔森   杨峥   周加伟   楼狄明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制动系统,包括通过无线方式相互连接的刹车控制模块和刹车实现模块;刹车控制模块包括脚踏板和第一控制模块,脚踏板处设有用于检测脚踏板的转角和角加速度的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和与第一微控制单元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刹车实现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电机和机械制动单元,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微控制单元和与第二微控制单元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控制与机械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既避免了油刹系统“漏油”现象,也节省了车舱布置线束的空间。(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驾驶行为数据信息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820899787.3      申请日:2018-06-11      公告号:CN208477729U      公告日:2019-02-05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王俊骅   刘硕   张兰芳   陈雨人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驶行为数据信息采集装置,涉及汽车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可对驾驶员在自然状态下的驾驶行为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能够同时采集包括驾驶行为视频、汽车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周边车辆的视频和运动信息等在内的驾驶行为数据信息,具有采集信息全面、系统集成性高、且数据采集同步的优点。

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直线电机的驱动和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820104837.4      申请日:2018-01-22      公告号:CN208306384U      公告日:2019-01-0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任敬东   林国斌   徐俊起   韩鹏   高定刚   胡杰   吉文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直线电机的驱动和保护装置,由电机梁组件、防碰组件、电磁吸盘、压板或反应板、导向滑块单元、弹性件、下支撑板、导向轴、上支撑板等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运行速度和线路状况,调节直线电机与轨道的距离,使之保持在较小的合理范围,从而提高直线电机的驱动力和效率;此外,在列车发生悬浮故障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能快速响应,使直线电机恢复到初始的安全位置等。(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可双向充电的充换电桩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720583772.1      申请日:2017-05-24      公告号:CN206983748U      公告日:2018-02-09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周爱国   沈勇   吴英杰   徐鹏宇   刘备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双向充电的充换电桩控制系统,所述的充换电桩包括相互并联的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用于市电电网与电动汽车电池之间的能量双向流动,所述的控制系统与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3)以及分别与主控制器(3)连接的人机交互设备(1)和具备组网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与其所在的微网管理系统远程连接,所述的主控制器(3)与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分别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可实现功能和参数设置;无线通信设备与其所在的微网管理系统远程连接,可实现远程控制。

一种可双向充电的充换电桩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720583398.5      申请日:2017-05-24      公告号:CN206992713U      公告日:2018-02-09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周爱国   沈勇   吴英杰   徐鹏宇   刘备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双向充电的充换电桩,包括AC-DC整流器、整流器控制开关、总控制模块、DC-AC逆变器、逆变器控制开关和充电枪插头,AC-DC整流器和整流器控制开关串联成第一支路,DC-AC逆变器和逆变器控制开关串联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一端与充电枪插头连接,另一端通过总控制模块接入市电网络,充换电桩还包括与总控制模块连接的无线收发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能量的双向交换,将电动汽车车辆作为具有可移动性的电力系统的储能设备,实现了电动汽车作为时间上的可控储能设备的利用,缓解了电力系统的时间上负荷的不均匀性带来的压力。

一种基于车载导航的混合动力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720230323.9      申请日:2017-03-10      公告号:CN206623695U      公告日:2017-11-10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马天才   宋垒阳   林维康   魏学哲   孙泽昌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车载导航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子系统(1)、动力电池子系统(2)、整车控制器(3)、能量管理控制器(4)和车载导航(5),所述的燃料电池子系统(1)和动力电池子系统(2)分别连接整车负载(6),所述的能量管理控制器(4)分别与燃料电池子系统(1)、动力电池子系统(2)、整车控制器(3)和车载导航(5)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根据汽车导航发送的路径及车速信息,估算后续能量消耗,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精确地进行能量管理,减少燃料电池启停次数,延长燃料电池寿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基于Soli和Tobii的汽车HUD眼动辅助手势交互装置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620998129.0      申请日:2016-08-30      公告号:CN206322113U      公告日:2017-07-1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周博   孙效华

摘要:基于Soli和Tobii的汽车HUD眼动辅助手势交互装置,安装于车内,实现辅助驾驶员在驾驶时对车载电子设备的显示和输入的交互。整个装置设计成一体式的盒壳体结构,安装于放置于仪表盘上方区域,包括底壳、外壳顶部、采集和发射面、投影反射面、主板;采集和发射面位于盒体外,面向驾驶员;投影发射面面向挡风玻璃;主板安装于盒体内部,盒内部件以及与主板相连接的外围功能模块有Tobii眼动追踪器、雷达天线、Soli微型雷达芯片、镜面反光板、图像处理和微型投影单元、处理器。有效效果:实现辅助驾驶员对车载电子设备的显示和输入的交互。通过眼动和手势交互配合,模仿人类自然手势交流方式,使汽车人机交互更直觉化,驾驶员的认知负荷因此降低,用户体验更良好。

一种掺碎石的红土粒料作为基层的路面结构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620494783.8      申请日:2016-05-27      公告号:CN205775685U      公告日:2016-12-07     

申请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同济大学

发明人:钱劲松   贾其军   罗志刚   汪淼   周广利   张瑞菊   曾峰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掺碎石的红土粒料作为基层的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路基层、垫层、基层和面层,以及布设在面层中央部位的传力杆,所述的基层和面层之间设置联结层,所述的联结层的底面设置钢筋网层,基层的顶面、底面分别设置土工布,基层的底部设置纵向的排水渗沟,面层的中间缝隙处设置接缝板,所述的传力杆的底部设置“N”形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通过固定钉固定在面层内,支撑板的内部交叉设置加强杆,传力杆的中间部分套合塑料套管,传力杆一端的端头套合套帽,传力杆通过固定螺杆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的固定螺杆呈U”形。本实用新型保证全天侯条件下汽车安全、舒适、高速、有效地运营,使用性能水平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