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同济大学专利

0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化道路中小物体的检测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1329317.4      申请日:2018-11-09      公开号:CN109583321A      公开日:2019-04-05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广   陈凯   瞿三清   许仲聪   董金虎

摘要: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化道路中小物体的检测方法,包括:采集真实的结构化道路上包含小物体的图像数据,通过人工方法标注其中小物体的位置和类别信息;构建适用于结构化道路中小物体检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及相应的损失函数;将采集到的图像和标注数据输入到前述步骤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中,根据输出值与目标值之间的损失值对神经网络中的参数值进行更新,最后得到理想的网络参数。本发明针对目前的神经网络对小物体检测不佳的问题提出全新的网络结构,在基本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大大提升小物体检测的性能,能方便地部署在现有的智能驾驶系统中,使智能驾驶汽车能远距离地检测到道路上的危险物体,及时地做出反应,提高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真空电池包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1326993.6      申请日:2018-11-08      公开号:CN109616717A      公开日:2019-04-1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魏学哲   戴海峰   唐轩   孙军   夏菊军   熊萌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真空电池包系统,包括:电池组;导热胶,填充于电池组电池之间的间隙以及电池与电池壳之间的间隙;电池包外壳,由均热板构成,其内部与导热胶相连;翅片,与电池包外壳外部连接;真空管,一端与电池包外壳内腔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接;真空泵,位于真空管上;单向阀,位于真空管上、电池包外壳与真空泵之间,导通方向为由电池包外壳向真空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池包内腔采用真空设计,将电池与空气隔绝开,杜绝电池燃烧热失控引发的安全问题,提高电池包的比能量;导热设计避免电池过热的问题,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一种快充电站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1321222.8      申请日:2018-11-07      公开号:CN109249834A      公开日:2019-01-2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魏学哲   戴海峰   王学远   李司达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快充电站系统,快充电站的系统结构包括:可扩展储能模块,包括若干并联的动力电池包及各自对应的双向直流电压变换电路,与快充电桩连接,各支路独立接受管理单元的控制;电网供电模块,包括AC/DC电压变换电路和三相四线交流电输入,与可扩展储能模块并联;快充电桩,与储能供电模块连接,通过充电接头向待充电池输电;能量管理单元,分别与可扩展储能模块和电网供电模块连接,对各控制电路发送指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节省成本、工作效率高、配置灵活以及环保等优点。

一种制动防抱死车辆轮缸液压力控制系统及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1133032.3      申请日:2018-09-27      公开号:CN109229087A      公开日:2019-01-1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熊璐   韩伟   杨兴   余卓平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防抱死车辆轮缸液压力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之连接的制动踏板和减速传动机构,该系统还包括液压制动源、前轮制动轮缸、后轮制动轮缸、主液压制动单元、辅液压制动单元和液压检测单元,所述的前轮制动轮缸和后轮制动轮缸分别设置两个并对应于车辆四个车轮,所述的液压制动源通过主液压制动单元连接至前轮制动轮缸和后轮制动轮缸,所述的液压制动源还通过辅液压制动单元连接至后轮制动轮缸,所述的液压检测单元分别连接前轮制动轮缸、后轮制动轮缸和电子控制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有效实现车辆制动防抱死功能,安全可靠,可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一种基于双动力源的车辆轮缸液压力控制系统及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1131927.3      申请日:2018-09-27      公开号:CN109159776A      公开日:2019-01-0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熊璐   韩伟   杨兴   余卓平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动力源的车辆轮缸液压力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之连接的制动踏板和减速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液压制动源和第二液压制动源,所述的第一液压制动源分别通过第一液压控制支路连接两个前轮轮缸和两个后轮轮缸,所述的第二液压制动源分别通过第二液压控制支路连接两个后轮轮缸,所述的前轮轮缸和后轮轮缸设有液压检测单元,所述的减速传动机构连接第一液压制动源,所述的第二液压制动源、第一液压控制支路、第二液压控制支路均和液压检测单元均连接至电子控制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系统更加集成化,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更高。

一种满足轮缸增压需求的制动液压力精确调节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1134165.2      申请日:2018-09-27      公开号:CN109159777A      公开日:2019-01-0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熊璐   韩伟   杨兴   余卓平

摘要:本发明涉及种满足轮缸增压需求的制动液压力精确调节系统,该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之连接的制动液压源、制动液压力单元、辅助增压源、辅助增压单元和液压力检测单元,液压力检测单元连接前轮轮缸和后轮轮缸,制动液压力单元设置四路,并分别将前轮轮缸以及后轮轮缸与制动液压源连接,辅助增压单元设置两路或四路,当设置两路时,辅助增压单元将前轮轮缸或后轮轮缸与辅助增压源连接,当设置四路时,辅助增压单元将前轮轮缸和后轮轮缸与辅助增压源连接;需要减压时,制动液压单元动作进行减压,需要增压时,制动液压单元动作进行增压,同时辅助增压单元动作进行辅助增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两套增压机构,稳定性、安全性提高。

一种基于双闭环反馈的复合制动过渡过程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1070138.3      申请日:2018-09-13      公开号:CN109398102A      公开日:2019-03-0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熊璐   史彪飞   韩伟   余卓平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闭环反馈的复合制动过渡过程控制方法,该方法针对汽车复合制动系统中电机制动子系统与液压制动子系统的响应速度存在差异问题,通过电机制动力直接对液压制动力需求与实际液压制动力之间的偏差进行补偿,使总制动力在过渡工况下更接近总需求制动力,形成了对液压制动力的双闭环反馈,从而改善了电机低速撤出时因液压系统的响应速度与超调带来的制动冲击,大幅度减小了车辆再生制动低速撤出工况下的复合制动过渡过程冲击度。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自动测试台架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0960246.1      申请日:2018-08-22      公开号:CN109188127A      公开日:2019-01-1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魏学哲   戴海峰   熊萌   罗志超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自动测试台架系统,包括:上平台,用于放置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下平台,用于放置无线充电的发射线圈;可移动底座,部设有XYZ轴伺服电机XYZ轴伺服电机与下平台连接,带动下平台同步移动,实现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间隙偏移;功率分析仪,用于测试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实时功率;上位机,与功率分析仪连接;控制器,分别与上位机和XYZ轴伺服电机连接,根据上位机的指令,控制XYZ轴伺服电机的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过伺服电机的驱动来变下平台的位置,从而改变上下平台在水平XY方向与垂直Z方向的偏移距离,研究不同位错下无线充电传输功率与效率的变化情况,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与测试精度。

一种低能见度条件下的盲驾导航系统及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0595747.4      申请日:2018-06-11      公开号:CN108981740A      公开日:2018-12-1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王俊骅   刘硕   张兰芳   陈雨人   张方方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能见度条件下的盲驾导航系统及其方法,涉及汽车导航技术领域,针对大雾、夜间、急弯等条件下能见度低、行车视距小、车辆易驶出车行道边线、易冲撞路侧护栏和人行道等交通安全问题,以行驶道路已有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数据资料为基础构建道路线形三维计算模型,结合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实时高精度GPS定位数据,构建一种基于驾驶人视点的前方观察路段道路车行道边线透视图生成方法,并通过抬头显示HUD设备将该透视图实时投射于驾驶人前方固定位置的投影面上,实现驾驶人观察视角下透视图成像与实际道路边线重叠的效果,从而弥补驾驶人在雾天、夜间等不良条件下视觉信息采集的不足,起到为驾驶人行车导航的作用。

小尺寸交通标志检测识别的反向连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0526789.2      申请日:2018-05-29      公开号:CN108985145A      公开日:2018-12-1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臧笛   丁建平   卫志华   凌嘉炜   方杨   严诣青

摘要: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逐渐成为智能汽车的研究重点,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对交通标志进行检测与识别用于辅助智能驾驶。然而,现有方法对小尺寸交通标志检测效果不好,即汽车离交通标志较远时,无法检测成功,待靠近检测成功后留给系统的决策时间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基于区域卷积神经网络框架,提出了一种反向连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方法以提高小尺寸交通标志检测识别的鲁棒性,从而为智能汽车的辅助驾驶提供了更有效的模型保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