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同济大学专利

0

一种水平全方向移动的同轴双轮汽车搬运机器人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342854.3      申请日:2020-04-27      公开号:CN111550105A      公开日:2020-08-1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余卓平   陈辛波   韩燕群   杭鹏   李祺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全方向移动的同轴双轮汽车搬运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包括搬运底板、行走装置、控制组件和多个万向从动轮,控制组件与行走装置电连接,行走装置和多个万向从动轮设于搬运底板的底部,行走装置包括转向组件和两个主动轮组件,转向组件包括转向电机和转向轴,转向电机固定于搬运底板的底部,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向轴的中部固定连接,转向轴的两端对称设置两个主动轮组件,使用时,转向电机带动转向轴在水平方向转动,转向轴带动两个主动轮组件同轴转动,主动轮组件运行带动搬运底板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向水平方向各个角度移动、泊车机动性和灵活性高的优点。

基于联邦迁移学习的驾驶员行为云边协同学习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250472.8      申请日:2020-04-01      公开号:CN111476139A      公开日:2020-07-31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朱忠攀   何斌   杜爱民   李刚   王志鹏   周艳敏   徐寿林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联邦迁移学习的驾驶员行为云边协同学习系统,包括AI云平台、智能车载终端、以及用于联邦迁移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系统等组成。深度神经网络系统包括车载端神经网络和平台端神经网络,可基于AI云平台及与其连接的多个车辆的智能车载终端,实现车载端神经网络与平台端神经网络之间非原始数据传递的联邦模型训练与学习迁移。本发明用于智能汽车驾驶员行为感知及意图理解,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解决了大规模车辆集群的驾驶员协同感知机器学习问题,同时保护了驾驶员隐私。

一种基于VARMA模型短时预测的追尾预警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174808.7      申请日:2020-03-13      公开号:CN111348038A      公开日:2020-06-30

申请人:中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孙智   郭忠印   程存玉   宋灿灿   程金生   樊祥喜   张彦宁   刘其杰   孟凌霄   程绍祥   朱福强   李知凯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ARMA模型短时预测的追尾预警方法,首先基于车联网与车载测量仪器获得车辆状态数据,即本车与前导车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信息,以及所在路段气候条件,判断车辆状态数据是否为单位根非平稳,对平稳与非平稳数据分别构建VARMA模型、ECM-VAR模型,估计系数矩阵;计算t至t+h时刻的车辆状态预测值,并在假定前车的减速度的前提下得到两车间相对距离的预测值;判断相对距离预测值与安全跟驰距离之间的大小关系,当相对距离小于安全跟驰距离时发出追尾预警报告;本发明具有较高预测精度,借助VARMA模型预测未来车辆状态,提高追尾预警精度、延伸预警时间跨度;发明可运用于车联网的辅助驾驶系统中。

一种一体化对称支撑单摆臂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070815.2      申请日:2020-01-21      公开号:CN111186269A      公开日:2020-05-2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辛波   韩燕群   李祺   阚斐然   彭一冰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对称支撑单摆臂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2个单摆臂悬架轮边电驱动模块,每个单摆臂悬架轮边电驱动模块包括车架(1)、车轮、减速箱(4)和单纵臂摆臂(17),所述的减速箱(4)的输出轴(10)通过轮毂轴承(8)与半轴套(16)连接,所述的减速箱(4)通过单纵臂摆臂(17)与车架(1)连接,所述的半轴套(16)、单纵臂摆臂(17)以及减速箱(4)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速箱(4)与车架(1)之间纵向设有减震器(15),所述的2个单摆臂悬架轮边电驱动模块中各自的减速箱(4)之间水平连接有扭杆(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平稳性好、侧倾刚度高等优点。

一种可调节主销轴线位置的电动车轮麦弗逊悬架结构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071328.8      申请日:2020-01-21      公开号:CN111186274A      公开日:2020-05-2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辛波   钟健   陈虹   彭一冰   李祺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主销轴线位置的电动车轮麦弗逊悬架结构,包括车轮、轮毂电机、麦弗逊悬架和副车架,所述的轮毂电机安装在车轮上,所述的麦弗逊悬架包括转向节、减震器和控制臂,所述的转向节安装在轮毂电机上,所述的减震器一端通过球铰与车身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转向节上,所述的控制臂包括第一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所述的第一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均通过球铰分别连接转向节和副车架,所述的第一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各自两端球铰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交汇构成虚拟球铰点,所述的虚拟球铰点与减震器一端的球铰中心连接构成虚拟主销轴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性强和节约空间等优点。

一种磁力动密封外转子轮毂电机结构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068820.X      申请日:2020-01-21      公开号:CN111245142A      公开日:2020-06-05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辛波   章建军   王威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力动密封外转子轮毂电机结构,包括与轮辋同轴固联的外转子壳体,其中,外转子壳体连接有安装在轮毂轴承外圈上的转子盖板,转子盖板与安装在轮毂轴承内圈的转向节法兰之间、靠近汽车悬架的位置设有磁力密封圈,外转子壳体内安装有与转向节法兰同轴固联的定子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外转子壳体与轮辋同轴固联,在定子支架上集成安装电子元器件和水冷套,并通过中空结构的转向节法兰引出线束和冷却水管,提高了整个轮毂电机的集成程度,此外,本发明在转子盖板与转向节法兰之间靠近汽车悬架的位置设置磁力密封圈,能够有效实现轮毂轴承的动密封。

评估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性能的落锤冲击测试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1416309.8      申请日:2019-12-31      公开号:CN111157373A      公开日:2020-05-15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张雪霞   严鹏飞   严彪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性能的落锤冲击测试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包覆有吸能垫的汽车电池置于落锤冲击机上,将冲击力传感器设于汽车电池的吸能垫上;S2:通过落锤冲击机向包覆有吸能垫的汽车电池施加冲击力;S3:通过冲击力传感器实时记录施加于汽车电池上的冲击力和吸能垫的下压位移;S4:根据应力公式和应变公式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应变曲线,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应变曲线分析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的抗冲击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估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性能的落锤冲击测试法,其中根据实际碰撞标准工况,可用以评估新型封闭结构的“柔韧”指标。

评估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性能的半正弦冲击测试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1416330.8      申请日:2019-12-31      公开号:CN111157374A      公开日:2020-05-15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张雪霞   严鹏飞   严彪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性能的半正弦冲击测试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包覆有吸能垫的汽车电池置于冲击台上,将冲击力传感器设于汽车电池的吸能垫上;S2:通过冲击台向包覆有吸能垫的汽车电池施加冲击力;S3:通过冲击力传感器实时记录施加于汽车电池上的冲击力和吸能垫的下压位移;S4:根据应力公式和应变公式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应变曲线,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应变曲线分析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的抗冲击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估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性能的半正弦冲击测试法,其中根据实际碰撞标准工况,可用以评估新型封闭结构的“柔韧”指标。

一种用于汽车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瞬态数值模拟的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1358574.5      申请日:2019-12-25      公开号:CN111159941A      公开日:2020-05-15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吴光强   李平阳   陈洁   曾星   鞠丽娟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汽车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瞬态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液力变矩器各工作轮全流道划分结构化网格,湍流模型选取两方程模型,求解参数中单元中心变量梯度的离散方式选择Green-Gauss Node Based,压力插值格式选择PRESTO,对流项包括动量、湍动能和比耗散率的插值方法均选择一阶迎风格式,采用滑移网格法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瞬态数值模拟,通过创建一系列监测点,获取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数据进行时频域分析,定量地捕捉液力变矩器在工作过程中的瞬态特性,为液力变矩器的优化设计提供新的依据。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液力变矩器内流场数值模拟的精度和稳定性,更准确地模拟液力变矩器内部的流动状态。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事故减少量计算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1332356.4      申请日:2019-12-22      公开号:CN111177361A      公开日:2020-05-19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王玲   钟昊   马万经   俞春辉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网联汽车事故减少量计算方法,包括:筛选得到样本文献;提取样本文献的有效信息,得到每篇样本文献中每种技术的安全效益;对每篇样本文献中每种技术的安全效益进行异质性检查,排除不合适的样本文献;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每篇样本文献中每种技术的安全效益,得到样本文献中每种技术的合并安全效益;基于合并安全效益,使用漏斗图对每篇样本文献中每种技术的安全效益进行偏倚检验,得到样本文献中每种技术的最终合并安全效益;基于最终合并安全效益,得到利用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减少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得到的事故减少量可以判断哪一种技术是目前场景急需实现的,从而在实际中部署该技术以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