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同济大学专利

0

一种高速磁浮列车的混合电磁悬浮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561963.4      申请日:2020-06-18      公开号:CN111806247A      公开日:2020-10-23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徐俊起   林国斌   孙友刚   荣立军   陈琛   吉文   倪菲   宋一锋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磁浮列车的混合电磁悬浮系统,包括多个悬浮控制模块,其中,每个悬浮控制模块包括悬浮电磁铁、悬浮控制器和悬浮传感器,悬浮电磁铁包括铁芯、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共同绕制在铁芯上,悬浮控制器分别连接悬浮传感器、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额定的悬浮力通过高温超导线圈部分的悬浮电磁铁提供,动态调节悬浮力由常导线圈部分的悬浮电磁铁提供,使得磁浮列车能够实现大气隙稳定悬浮,减小了对轨道线路的精度要求,对于高速磁浮列车速度提升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于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浮列车系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种图像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525005.1      申请日:2020-06-10      公开号:CN111696683A      公开日:2020-09-2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黄德双   王超

摘要:本发明属于图像识别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图像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所述导向灯主要用于为外来人员进行导向的作用;所述导向灯包括铺块,且铺块为塑胶材料制成;多个所述铺块铺设成人行专用通道;每个所述铺块上表面均固连有太阳能板;每个所述铺块内壁中均设有灯泡,且灯泡均与导向单元信号连接;每个所述灯泡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支撑块;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目前由于扫描安康码的图像识别系统,只是根据体温的情况来更改安康码的颜色,从而起到预警和监管作用,却无法准确了解人员的流动情况,同时还需要人工询问,从而提高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同时还无法对每个小区人员每天的体温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的问题。

一种基于交流阻抗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诊断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517989.9      申请日:2020-06-09      公开号:CN111638463A      公开日:2020-09-0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戴海峰   魏学哲   王学远   口尧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流阻抗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诊断系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单元:包括PC以及用于通信的线束,实现阻抗快速计算和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激励单元:包括用以为激励单元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源模块以及依次连接的CAN收发器、单片机和电流源,所述的单片机通过CAN收发器与PC通信,所述的电流源接收单片机的控制信号产生激励信号到待测锂离子电池;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数采卡、采样电阻和采样线束,所述的数采卡通过USB与PC通信,所述的采样电阻接入激励信号回路中,数采卡通过采样线束对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效率、高实时性、更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一种基于视觉与动力学的路面附着系数交互式估计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456702.6      申请日:2020-05-26      公开号:CN111688706A      公开日:2020-09-2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冷搏   金达   熊璐   杨兴   关佚卓   于洋   余卓平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觉与动力学的路面附着系数交互式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前方的路面图像;S2:将路面图像输入训练完成的路面分类模型,得到前方路面类型;S3:根据前方路面类型和路面类型与路面附着系数映射关系,获取路面附着系数视觉估计值θyimage;S4: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的动力学信息;S5:利用路面附着系数-轮胎回正力矩估计器,获取当前路面峰值附着系数估计值θy;S6:结合路面附着系数视觉估计值θximage和当前路面峰值附着系数估计值θy,利用模糊推理规则得到最终路面附着系数估计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估计精度高、实时性好、鲁棒性强等优点。

一种视觉与动力学融合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457781.2      申请日:2020-05-26      公开号:CN111688707A      公开日:2020-09-2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熊璐   金达   冷搏   杨兴   于洋   关佚卓   余卓平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视觉与动力学融合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前方的路面图像;S2:将路面图像训练完成的路面分类模型,得到前方路面类型;S3:根据前方路面类型和路面类型与路面附着系数映射关系,获取路面附着系数视觉估计值θximage;S4: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的动力学信息;S5:利用路面附着系数-轮胎纵向力估计器,获取当前路面峰值附着系数估计值θx;S6:结合路面附着系数视觉估计值θximage和当前路面峰值附着系数估计值θx,利用模糊推理规则得到最终路面附着系数估计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估计精度高、实时性好、鲁棒性强等优点。

一种降噪式轴流风扇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438225.0      申请日:2020-05-21      公开号:CN111677692A      公开日:2020-09-18

申请人:同济大学,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郭荣   宓恬恬   叶胜望   蒋燕青   吕家明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降噪式轴流风扇,包括轮毂(1)、扇叶(2)和外环(3),轮毂(1)和外环(3)同轴设置,扇叶(2)顶端与所述外环(3)固定连接,扇叶(2)底端与所述的轮毂(1)固定连接,扇叶(2)以风扇旋转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扇叶(2)包括弧状前缘和后缘,各个扇叶(2)的吸力面上靠近扇叶(2)顶端位置处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导流槽(4),当设置多个导流槽(4)时,多个导流槽(4)沿扇叶(2)的前缘均匀排布,风扇在旋转过程中,各导流槽(4)将气流从扇叶(2)的前缘导向至后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减小了大尺度涡破裂和脱落产生的湍流噪声,在对气动性能的影响很小的情况下就能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407298.3      申请日:2020-05-14      公开号:CN111688435A      公开日:2020-09-2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沈伟   王宁   李君临   王锋   张骏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装置,包括用以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升温和降温的第一回路系统和第二回路系统,第一回路系统包括水泵一、水泵二、水加热器、热交换器和动力电池,所述水泵一的输出端与水加热器输入端相连,该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装置,不仅可以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乘员舱进行加热或冷却、对动力电池实现保温或冷却,同时也能够在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下,对动力电池的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低压电池对动力电池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温,有效的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也可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将低温信号发送至用户手机上,以便用户及时采取保温措施。

压缩试验法评估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吸能性能的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363078.5      申请日:2020-04-30      公开号:CN111504782A      公开日:2020-08-07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张雪霞   严鹏飞   严彪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试验法评估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吸能性能的方法,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为FDM熔融模型,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FDM熔融模型试样;(2)设定加载总位移和加载速率,进行压缩试验;(3)根据加载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得到压缩应力-应变曲线;(4)计算试样的弹性模量E;(5)在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上选取压缩应变上限值e0和压缩应变上限应力值σ0,并计算吸收能量值w和吸收能量效率we:(6)根据E、w和we的值,判断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的吸能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简单,为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的吸能效果评估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有助于汽车电池多孔结构吸能垫设计。

一种差速转向汽车搬运机器人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342235.4      申请日:2020-04-27      公开号:CN111591264A      公开日:2020-08-2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余卓平   陈辛波   杭鹏   韩燕群   徐翔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差速转向汽车搬运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包括行走装置、控制组件和多个万向从动轮,行走装置和多个万向从动轮均设于搬运底板的底部,行走装置包括多个差速轮组,差速轮组包括两个差速轮组件,差速轮组件包括差速轮、差速轮驱动组件和差速轮制动组件,控制组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差速轮驱动组件固定于搬运底板的底部,差速轮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差速轮固定连接,差速轮制动组件固定于差速轮驱动组件上,两个差速轮组件差速运行带动搬运底板转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利用差速运行的差速轮组件实现搬运底板转向,搬运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高。

一种全轮可转向汽车泊车搬运机器人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341501.1      申请日:2020-04-27      公开号:CN111591263A      公开日:2020-08-2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辛波   余卓平   杭鹏   韩燕群   李祺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轮可转向汽车泊车搬运机器人,所述的搬运机器人包括搬运底板、行走装置、控制组件和多个万向从动轮,所述的行走装置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的行走装置和多个万向从动轮均设于搬运底板的底部,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转向组件和主动轮组件,所述的转向组件包括转向电机、转向轴、传动件和转向主销,所述的转向电机与搬运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向轴的端部连接,所述的转向主销的顶部与搬运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的主动轮组件固定设于转向主销的底部,所述的传动件一端与转向轴连接,另一端与转向主销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水平方向全轮转向移动,具有多种运动与转向模式,泊车机动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