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同济大学专利

0

QNX BSP启动验证方法及启动验证模块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109210.6      申请日:2020-10-16      公开号:CN112231710A      公开日:2021-01-15

申请人:同济大学, 上海创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上海创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平   余卓平   于洋   蒋云   王小菊   张志峰   胡田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QNX BSP启动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对芯片安全规则的分析,识别出与当前硬件和/或软件应用场景相关的硬件安全机制和软件启动组件;通过对硬件安全机制和软件启动组件的检测判断否异常;若硬件安全机制和软件启动组件检测中出现任意一项启动异常,则判断QNX BSP启动异常,直接触发安全反应,系统进入无法继续启动的软件死循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QNX BSP启动验证模块。本发明符合功能安全ASIL B能及时的检测出启动过程中功能安全相关模块的状态是否存在异常,及时的避免了以非安全的软件状态进入ASIL D的操作系统中继续运行,避免以非安全软件状态进入操作系统为操作系统正常的初始化提供了保障。

一种设有生物柴油配比获取模块的喷油控制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34791.1      申请日:2020-09-27      公开号:CN112177788A      公开日:2021-01-05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楼狄明   王童   姚超捷   张允华   房亮   唐远贽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生物柴油配比获取模块的喷油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油箱;生物柴油配比获取模块,与油箱相连,用于获取当前车辆油箱内生物柴油的比例;喷油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生物柴油的比例对喷油MAP进行修正,控制汽车发动机喷油;生物柴油配比获取模块与喷油控制模块相连,在生物柴油配比获取模块中内嵌有生物柴油密度计算方法和生物柴油配比计算方法,用于获取生物柴油的配比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保证准确喷油量、简单便利等优点。

增程式分布驱动电动车辆避撞优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10731.6      申请日:2020-09-23      公开号:CN112109705A      公开日:2020-12-22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赵治国   胡昊锐   王鹏   梁凯冲   陈晓蓉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增程式分布驱动电动车辆避撞优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环境感知模块、避障路径规划模块、多目标避撞路径跟踪优化控制模块及增程式分布驱动电动车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环境感知模块探测得到障碍物信息以及车辆自身状态,避障路径规划模块规划出动态安全避撞路径,多目标避撞路径跟踪优化控制模块根据路径跟踪精度及纵向冲击度要求,采用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决策转向盘转角与驱/制动力矩以完成路径跟踪,实现对车辆的避撞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在保障路径跟踪精度与车辆稳定性的同时提高避撞车辆安全性与驾驶员舒适度等优点。

一种纯电动汽车驾驶风格聚类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913236.X      申请日:2020-09-03      公开号:CN112052895A      公开日:2020-12-08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赵治国   陈溢   周培栋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驾驶风格聚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对多个驾驶员的行驶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原始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数据片段集;S2.根据数据片段集,初步选取特征参数,并计算每个数据片段的特征参数;S3.根据特征参数,进行预主成分分析,筛选得到驾驶风格主要特征参数,并再次计算每个数据片段的驾驶风格主要特征参数;S4.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每个数据片段的最终主要主成分得分数据集;S5.根据最终主要主成分得分数据集,通过PSO‑Kmeans聚类算法进行驾驶风格聚类分析,实现驾驶风格聚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改善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依赖、聚类效果更好等优点。

一种基于准车辆轨迹的快速路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846934.2      申请日:2020-08-21      公开号:CN112150801A      公开日:2020-12-29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王玲   钟昊   马万经   俞春辉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准车辆轨迹的快速路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历史事故数据提取准车辆轨迹;基于所述准车辆轨迹建立车群事故风险预测模型;实时获取待预测路段的速度数据和流量数据,并基于所述车群事故风险预测模型获得事故风险预测结果;基于所述事故风险预测结果对车辆速度进行协调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车群交通流特征的实时变化与事故可能性联系起来,充分考虑了碰撞车辆的轨迹问题,应用了详细的交通信息,汇聚了多种交通资源,结合基于速度和基于流量的交通数据来获取车辆的时空信息,及时调整车辆状态,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网联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一种四档电驱动汽车的DCT自动变速器传动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829969.5      申请日:2020-08-18      公开号:CN111828563A      公开日:2020-10-27

申请人:德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德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发明人:钟志华   胡红舟

摘要: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一种四档电驱动汽车的DCT自动变速器传动系统,电动机的输入扭矩首先经动力输入轴同步传导到动力输入主齿轮,通过切换奇数档离合器或偶数档离合器,将扭矩传到奇数档轴或偶数档轴,奇数档轴或偶数档轴上的扭矩经过各档位对应的齿轮副,再传到输出轴,然后通过差速器传到轮端。该DCT自动变速器传动系统结构紧凑,能够充分发挥电动机与该传动系统的优点,适合使用电动机驱动的汽车使用。

一种基于错误注入器的自动驾驶性能局限测试系统及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706639.7      申请日:2020-07-21      公开号:CN111914412A      公开日:2020-11-10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陈君毅   刘力豪   吴旭阳   冯天悦   邢星宇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错误注入器的自动驾驶性能局限测试系统,用于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安全鲁棒性的测试,包括错误搜索器、结果监视器以及依次连接的错误模型库、错误生成器和错误注入器;所述的错误模型库内存储原子错误类型和错误模式;所述的错误生成器获取错误模式和错误参数,并生成错误数据;所述的错误注入器将错误数据注入到被测自动驾驶系统中;所述的结果监视器收集被测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所述的错误搜索器根据测试结果和错误模式对关键错误进行搜索,得到优化后的错误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安全性等优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结构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607239.0      申请日:2020-06-30      公开号:CN112038516A      公开日:2020-12-04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郑俊生   郭子鑫   向泓熹   龚雨琪   燕云飞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结构,包括电池箱箱体、电池箱箱盖、电芯限位组件、隔离板、风扇机构和多个电芯模组框架;电池箱箱体的侧围面板上均设有散热口,电芯限位组件位于电池箱箱体内,由前隔板、后隔板及若干侧板构成,并形成多个电芯模组放置格,且前隔板、后隔板及电芯模组框架上通过设置风孔,与散热口及风扇组件配合,形成强制冷却风道;电池箱箱体、电池箱箱盖、电芯限位组件均采用复合材料铺层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解决由于使用金属箱体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以及散热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电芯寿命下降和电池箱使用成本上升问题。

一种FSAE赛车复合材料轮辋及其成型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561947.5      申请日:2020-06-18      公开号:CN111806147A      公开日:2020-10-23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宁友博   郑志晟   郑植   邓俊   李理光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FSAE赛车复合材料轮辋及其成型方法,包括内轮辋、外轮辋以及连接盘,所述内轮辋为圆筒状,所述外轮辋为圆盘状,所述外轮辋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内轮辋端面,所述外轮辋与内轮辋均由纤维材质制得,内部设有夹心层,所述外轮辋包括外轮辋本体以及与外轮辋本体一体成型的辐条,所述辐条的端部与所述连接盘连接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得FSAE赛车轮辋轻量化程度更高,在保证车轮制动盘的散热性能的同时,有效减轻赛车簧下质量,提高轮辋的侧向刚度以及抗冲击性能。

一种高速磁浮列车的混合电磁悬浮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561963.4      申请日:2020-06-18      公开号:CN111806247A      公开日:2020-10-23

申请人:同济大学      当前权利人:同济大学

发明人:徐俊起   林国斌   孙友刚   荣立军   陈琛   吉文   倪菲   宋一锋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磁浮列车的混合电磁悬浮系统,包括多个悬浮控制模块,其中,每个悬浮控制模块包括悬浮电磁铁、悬浮控制器和悬浮传感器,悬浮电磁铁包括铁芯、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共同绕制在铁芯上,悬浮控制器分别连接悬浮传感器、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额定的悬浮力通过高温超导线圈部分的悬浮电磁铁提供,动态调节悬浮力由常导线圈部分的悬浮电磁铁提供,使得磁浮列车能够实现大气隙稳定悬浮,减小了对轨道线路的精度要求,对于高速磁浮列车速度提升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于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浮列车系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