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

0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510061911.3      申请日:2025-01-15      公开号:CN119953200A      公开日:2025-05-09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发明人:殷广   黄剑   李勇霖   陈晓英   王鲁斌   余旭东

摘要: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机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路面图像获取模块通过车辆上的摄像头获取当前行驶路面图像;路面结冰等级判断模块基于图像特征数据库对行路路面图像进行比对以判断结冰路面等级;转弯半径计算模块获取车辆行驶前方最近的转弯半径数据;功率参数匹配模块基于结冰路面等级、转弯半径数据和车辆数据调整两个电机的功率参数;力矩分配参数模块基于前方路面倾斜坡度调整两个电机的力矩分配参数;显示预警模块显示当前的路面等级评估结果及相应的驱动力矩分配状态,并对危险等级进行预警。可以更好的根据路面状况对驱动系统的驱动力进行分配和控制,从而提高驾驶稳定性。

基于稳态热流分析的测温电路板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66855.6      申请日:2024-07-01      公开号:CN118900493A      公开日:2024-11-05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赵剑   徐正   陆森   杨亚飞   刘蓬勃

摘要:本公开提供的基于稳态热流分析的测温电路板,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温度监测技术领域。该基于稳态热流分析的测温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所述电路板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所述电路板本体上设置有正极孔位和负极孔位,所述正极孔位和负极孔位均贯穿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设置;所述正极孔位和所述负极孔位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一覆铜材料,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以及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覆铜材料,所述第二覆铜材料与所述第一覆铜材料连通;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测温传感器。本公开提供的基于稳态热流分析的测温电路板,能够提高电路板的温度监测的响应速度与准确度。

一种基于模糊纵侧耦合模型的智能汽车事件触发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762381.0      申请日:2024-06-13      公开号:CN118790269A      公开日:2024-10-18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关龙新   郭烈   郭鹏远   马辉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纵侧耦合模型的智能汽车事件触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建立模糊纵侧耦合模型;判断事件触发条件是否满足;估计模糊纵侧耦合模型中的非线性造成的干扰;进行模糊纵侧耦合模型离散化及状态预测;设置时域约束并进行最优化求解;进行纵侧向耦合的事件触发控制。本发明考虑智能汽车在动态复杂场景下纵侧向耦合控制中的强非线性特性,建立了模糊纵侧耦合模型有效处理了所述强非线性特性;设计了TSFDO以消除模糊纵侧耦合模型中的干扰;通过求解模糊纵侧耦合模型得到侧向前轮转角控制指令和纵向加速度控制指令以高效应对大曲率高速场景,具备很好的跟踪精度、鲁棒性和稳定性。

一种基于RGB和偏振模态融合的汽车目标检测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1127902.7      申请日:2023-09-04      公开号:CN117218500A      公开日:2023-12-12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杨鑫   董文   魏小鹏

摘要: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目标检测领域,提出一种基于RGB和偏振模态融合的汽车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个同时利用RGB和三色AoLP/DoLP线索来实现挑战场景下汽车检测,利用偏振模态对汽车材质感知,设计的材质感知记忆模块和多模态特征融合的动态权重分配机制,设计PCDNet算法模型解决了挑战性的交通场景中的汽车检测问题。本发明作为首个在汽车检测方法中使用RGB和偏振信息的方法,解决了挑战性的退化场景条件下的汽车实例检测困难的问题。将汽车区域的独特偏振表现学习记录下来并动态结合RGB和偏振两个模态,生成综合、全面、可靠的上下文语义特征。对比试验证明了本方法在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上的优势。

一种亚微米/纳米级抗氧化、低收缩率氧化物包覆镍粉、制备方法及应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432958.7      申请日:2023-04-21      公开号:CN117198748A      公开日:2023-12-08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董星龙   李夕阳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亚微米/纳米级抗氧化、低收缩率氧化物包覆镍粉、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亚微米级和纳米级镍基粉体材料,用于MLCC内电极浆料的主要功能相。方法:1)采用热等离子体热源,在大温度梯度场中合成纳米级粉体;2)采用高功率热等离子体热源,在小温度梯度场中合成亚微米级粉体。本发明提供的原位合成氧化物陶瓷包覆改性镍粉的制备方法,通过原料配比、冷却条件、生长空间、气相气压、热源功率等工艺条件,调节粉体尺寸及其分布、核壳结构及微观组织,以满足导电浆料对金属粉体的要求。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调控性强,制备成本低,易宏量生产,可适用于微电子、汽车、通讯等领域对金属粉体的特殊需求。

一种基于重心和螺旋桨控制的水陆两栖球形机器人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283958.5      申请日:2023-03-22      公开号:CN116442694A      公开日:2023-07-18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崔俊涛   吴振宇   黄涛   郝泽源   王赛超   邹颢越

摘要:本发明属于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重心和螺旋桨控制的水陆两栖球形机器人。其在陆地上通过调整重心来控制姿态实现运动;在水下,球心两侧配备有螺旋桨进行X轴方向的行进,球体两周配备可开关式球外拨片桨,通过重心调整可实现Y轴方向的行进,内部摄像头可通过舵机控制调整不同方向的视野观测,两侧配备水舱通过丝杠电机控制蓄水舱活塞实现控制球体重量,实现Z轴上移动,实现水下的灵活移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两栖球形机器人在水下的灵活移动问题,并且为X,Y,Z三轴方向分别控制,方便进行分析控制。有效应对了内部摄像头观察方向的不足,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一种基于电磁传感阵列的轮胎扎钉监测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228898.7      申请日:2023-03-10      公开号:CN116587776A      公开日:2023-08-15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李京杰   张旭童   孙希明   费中阳   任威   申英佐   刘维   张海港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传感阵列的轮胎扎钉监测装置,包括电磁阵列、激励电路、检测电路、控制电路以及输出接口,其中电磁探头包括无磁骨架,无磁骨架的外圈设置有激励线圈,还包括电磁传感器,其中激励电路与激励线圈连接;检测电路分别与电磁传感器和激励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分别与激励电路和检测电路连接;输出接口与控制电路连接;本发明提出的轮胎扎钉智能监测装置,基于电磁传感器实现扎钉涡流磁场异常检测,能够实现实时、非接触、强抗干扰的轮胎扎钉监测。

一种融合运动学模型的深度学习车辆轨迹预测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229460.0      申请日:2023-03-10      公开号:CN116424365A      公开日:2023-07-14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李琳辉   付一帆   王雪成   连静   王霆   赵剑   王亚飞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运动学模型的深度学习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自动驾驶车辆周围场景信息并转换至目标车辆坐标系;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建立车辆历史运动状态信息及交互关系,预测目标车辆的质心加速度和前轮转角;根据车辆长度划分车辆类型并约束车辆质心加速度、前轮转角的预测值,使用车辆二自由度模型由预测值计算出目标车辆的轨迹坐标。本发明将车辆二自由度运动模型融合进深度学习预测模型,兼顾深度学习的高精度长时域预测性能并考虑车辆运动学性质,使预测轨迹结果更符合真实车辆运动规律。本发明能提升预测轨迹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能够减少不可行预测结果导致主车规划过于保守的情况,提升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安全性、平顺性。

一种适用于电池热管理的刚柔转换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222958.4      申请日:2023-03-09      公开号:CN116426247A      公开日:2023-07-14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唐炳涛   李再超   张宇昂   张淑芬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池热管理的刚柔转换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一种适用于电池热管理的刚柔转换复合相变材料,所述刚柔转换复合相变材料,按质量百分比,由正十八烷70~90wt%,聚合物高分子定形相变支撑材料5wt%和膨胀石墨10%~25%组成。该刚柔转换复合相变材料形状稳定,可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的转换,可用于寒冷环境下锂电池的保温,而且汽车在长时间停放在寒冷环境后,所需冷启动时间较短。此类材料合成工艺简单,应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构型飞行汽车的飞行控制系统、控制板卡及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012000.2      申请日:2023-01-05      公开号:CN116166038A      公开日:2023-05-26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岳兴   侯铮   王伟达   徐彬   项昌乐   孙希明   李骁波   向真

摘要:本发明提供多构型飞行汽车的飞行控制系统、控制板卡及控制方法,属于交通工具系统技术领域,解决飞行汽车在多任务、多模式下存在较大范围质量和环境不确定性的飞行稳定控制和飞行安全问题;飞行控制系统包括:自主决策系统,用于在飞行汽车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综合用户指令和传感器数据,自主进行决策任务;在线辨识神经网络算法模块,用于依据传感器数据,适应飞行汽车质量和构型变化,在线辨识质量特性参数;自适应反步制导及姿态控制算法模块,用于综合质量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的影响,对质量特性参数进行修正;优先级混控器,用于依据飞行汽车电机几何特性,得到控制输出与电机间的映射关系;本发明提升了飞行汽车的自主性、鲁棒性和安全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