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

0

基于短期功率平滑预测的燃料电池公交车能量管理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869006.7      申请日:2022-07-22      公告号:CN115230485B      公告日:2024-08-09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连静   韩沛航   李琳辉   周雅夫

摘要:

一种汽车车身零部件模型的圆角编辑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702375.7      申请日:2022-06-21      公告号:CN115048722B      公告日:2025-05-13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靳春宁   王佳朋   葛新元   李宝军

摘要:

一种超薄碳纤维全缠绕塑料内胆高压储氢气瓶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0530303.9      申请日:2022-05-16      公开号:CN114935104A      公开日:2022-08-23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任明法   刘雁鹏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碳纤维全缠绕塑料内胆高压储氢气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包括金属瓶口、气瓶阀座、玻璃纤维保护层、碳纤维缠绕层以及气瓶内胆,其中:所述碳纤维缠绕层缠绕在气瓶内胆表面,气瓶阀座镶嵌在瓶口处的气瓶内胆和碳纤维缠绕层之间;金属瓶口内表面为外接管螺纹,外表面为锯齿状结构,与塑料内胆接触连接;所述碳纤维缠绕层的外壁包覆有玻璃纤维保护层。本发明基于常规碳纤维全缠绕塑料内胆储氢气瓶,重点在碳纤维缠绕层和瓶口密封效果方面进行改进,有效增强了同等质量气瓶的储氢密度和密封效果,满足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结构轻量化的需求。本发明提供的气瓶制造方法简单,便于现有工业装备改进,进而实现批量化生产。

用于乘员碰撞安全保护的安全带缓冲、吸能与耗能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477149.3      申请日:2022-05-03      公告号:CN114771456B      公告日:2023-08-29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海洋   胡经国   任晓泽   杜志豪   赵剑   李冰

摘要:

一种麦克纳姆轮全向车用主动悬架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477081.9      申请日:2022-05-02      公告号:CN114789634B      公告日:2024-08-06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张鑫   樊哲良   周叶韬   梁艺赢   王刚   唐心怡   李聪   郑奥   岳前进

摘要:

基于参数依赖Lyapunov函数的汽车发动机LPV系统故障诊断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425111.1      申请日:2022-04-22      公告号:CN114859855B      公告日:2023-03-14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刘方舟   徐昌一   石岩   李楚航   于欣萌   林鑫

摘要:

一种并联于行车电脑的汽车快速维修智能辅助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402808.7      申请日:2022-04-18      公告号:CN114821856B      公告日:2023-04-07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刘方舟   徐昌一   李楚航   于欣萌   林鑫

摘要:

基于两段算法的电动汽车灾后电力配送方案生成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377000.8      申请日:2022-04-12      公告号:CN114693216B      公告日:2024-09-24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吴玉虎   徐鹏   刘起兴   孙希明

摘要:

一种通过注意场景和状态的多模态轨迹预测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142283.8      申请日:2022-02-16      公告号:CN114707630B      公告日:2024-09-17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李琳辉   王雪成   连静   丁荣琪

摘要:

一种氮氧化物直接合成碳氮化合物的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0120709.X      申请日:2022-02-09      公开号:CN114572943A      公开日:2022-06-03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邓徳会   管晨曦   黄瑞

摘要:本发明属于多相催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氮氧化物直接合成碳氮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可利用连续流或间歇反应器,以NOx为氮源,COx为碳源,H2、H2O、烃以及烃的含氧衍生物作为氢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合成碳氮化合物。本发明工艺路线简单,对环境友好,催化剂制备简单,可以从汽车尾气、烟道废气以及电厂废气等直接合成氮肥,为工业生产氮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