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

0

一种基于前脸造型的汽车品牌基因分析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0420677.X      申请日:2016-06-13      公告号:CN106096144B      公告日:2019-04-09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李宝军   赵德栋   董颖   胡平

摘要:本发明属于汽车造型分析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前脸造型的汽车品牌基因分析方法。该汽车品牌基因分析方法包括创建汽车前脸训练库、进行品牌分类识别和进行品牌基因分析;品牌基因分析进一步包括品牌内造型基因分析、品牌间造型基因交叉分析和品牌造型设计趋势分析;该汽车品牌基因分析方法能够分析汽车品牌内的核心造型基因,能够分析品牌间造型基因的相似度,并且还可以对品牌造型设计的演变和趋势加以分析。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数字式汽车衡偏载误差修正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0327202.6      申请日:2016-05-17      公告号:CN105973443B      公告日:2018-09-04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张元良   何希平   张浩   王金龙   姜辉   刘全利   勾万强   郭俊飞   王若飞   沈毅鸿   赵清晨

摘要:本发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数字式汽车衡偏载误差修正方法属于称重计量领域,涉及一种减小数字式汽车衡偏载误差的修正方法,尤其涉及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汽车衡偏载误差的修正。该方法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数字式汽车衡进行偏载误差的修正,即通过优化获取更优的角差系数来减少偏载误差;对于常用的数字式汽车衡,先记下空称状态下各传感器值,然后记下多次压角操作的各传感器值,压角操作次数一般大于或等于传感器的数量,将这些值代入由最小二乘法推导的公式中,得出最优的角差系数。这种方法计算简单,可方便移植到微控制器中。用该方法计算称重重量,可以减小数字式电子汽车衡称体安装不平,传感器灵敏度不一致导致的误差,提高汽车衡的称量精度。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方法及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0137131.3      申请日:2016-03-10      公告号:CN105691381B      公告日:2018-04-27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郭烈   林肖   张春初   乔彦夫   李琳辉   赵一兵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方法,联合利用相图和安全速度区域判别稳定性,实时准确的判断出当前的汽车运行状态是否稳定。同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是利用最优力矩分配的方法综合控制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四轮独立驱动系统与四轮独立制动系统,使得四个车轮更为协调的工作,提高了稳定性控制器在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上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一种基于被动悬架的电磁俘能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0131174.0      申请日:2016-03-07      公告号:CN105711368B      公告日:2018-01-30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高仁璟   李明丽   陈文炯   石文武   赵剑   刘书田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被动悬架的电磁俘能系统,系统由液压减振器,速度放大机构和电磁俘能机构组成。速度放大机构位于液压减振器和电磁俘能机构之间,对悬架的振动速度进行放大。本发明能够将悬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起来。当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路面的振动通过轮胎传递到汽车悬架,导致汽车液压减振器上下振动,通过速度放大机构,将悬架振动速度传递到电磁俘能机构,使得电磁俘能机构的中间杆与内筒产生相对运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后将感应电动势存储起来。同时,因为安培力的存在使该系统的减振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整个结构不需要复杂的反馈系统,控制系统和额外的动力元件,因此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电磁搅拌辅助激光快速成形镍基合金零件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0079411.3      申请日:2016-02-04      公告号:CN105689711B      公告日:2018-01-26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王存山   于群

摘要:本发明属于先进的增材制造领域,涉及一种电磁搅拌辅助激光快速成形镍基合金零件。其特征是将同轴送粉器喷嘴和电磁搅拌器集合在激光光头上,然后按照每层图形的扫描轨迹移动,进行镍基合金零件电磁搅拌辅助激光快速成形。本发明成形的零件组织细小均匀,无气孔和裂纹等内部缺陷,力学性能优异,适应材料种类多,成形尺寸无限制,且兼有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等特点,可满足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和军工等领域金属零件“近净成形”的需要。

一种新型高性能静电纺聚芳醚砜酮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0038212.8      申请日:2016-01-20      公告号:CN105514323B      公告日:2018-10-16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阮诗伦   龚文正

摘要:一种新型高性能静电纺聚芳醚砜酮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该高性能静电纺聚芳醚砜酮锂电池隔膜为纤维高度取向的纳米纤维膜,通过采用高速旋转的转辊为接收装置制得:聚芳醚砜酮溶液在高电压下极化并裂分成更细的射流,由于转辊旋转速度较高,使得纤维得到充分拉伸,最终制得了纤维高度取向排列的隔膜。该方法制得的聚芳醚砜酮纳米纤维膜孔隙率高达75%‑92%,其沿转辊旋转方向的拉伸断裂强度与无规取向纤维膜相比提高200%‑800%,可耐220℃高温,对电解液的浸润性良好。该方法制备的锂电池隔膜具有力学性能好、孔隙率、吸液率和离子电导率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电磁减震器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511005087.2      申请日:2015-12-28      公告号:CN105422707B      公告日:2018-01-09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高仁璟   石文武   赵剑   李明丽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减震器,包括液压减震器和电磁减震机构,液压减震器包括液压腔,电磁减震机构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内腔设有与外筒底部连接的中间杆,中间杆的外壁套有多个环形磁铁,多个环形磁铁沿中间杆的轴线依次排列,中间杆可沿内筒轴线相对滑动,内筒的内径与环形磁铁的外径之间间隙配合,内筒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之间间隙配合,内筒外壁设有线圈,外筒底部通过连杆与液压腔底部连接,所述线圈与电源连接。本发明能够根据汽车悬架的震动速度,自动形成实时的运动阻尼,克服了液压减震器不能根据汽车悬架震动速度来实时调整运动阻尼的缺点,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减震效果。

一种新型液化天然气瓶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510338615.X      申请日:2015-06-17      公告号:CN104948903B      公告日:2016-11-02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由宏新   王俊杰   招聪   张爽

摘要:一种新型液化天然气瓶,它包括外壳和内胆及其支撑组件。将气瓶内胆设计成环状管体结构,外壳则设计成环盘状结构,整体造型类似于汽车轮胎。在上壳体(1)中间开孔,预留出外分配器(7)的空间,并留有抽真空口。分配器(7)具有导液和支撑的功能。这种气瓶结构,不仅合理的减小了车载LNG气瓶的体积,解决了气瓶占用汽车空间较大的问题,还能将汽车内部闲置的空间利用起来。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汽车造型概念模型加工工艺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510182354.7      申请日:2015-04-17      公告号:CN104881513B      公告日:2017-11-07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李宝军   胡平   吕掌权   王博   杨磊   靳春宁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汽车造型概念模型加工工艺,属于汽车造型概念设计领域。步骤如下:(1)基于图像/草图的模型三维重建;(2)面向3D打印的模型结构优化;(3)面向3D打印的实体建模;(4)支撑结构的生成;(5)3D打印成型五个部分。该工艺实现了从汽车图片/草图到汽车实物模型的快速表现,在快速实现个性化实物模型的同时降低了模型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而且操作简单。该工艺在汽车概念设计阶段,为汽车造型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可靠的3D打印汽车造型概念模型加工工艺。

一种无硼中锰钢温热成形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510084352.4      申请日:2015-02-16      公告号:CN104726762B      公告日:2017-04-12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常颖   王存宇   赵坤民   李晓东   任大鑫   胡平   郑国君   靳菲   李树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硼中锰钢温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奥氏体化预处理:将板料以不低于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50℃‑820℃,保温3min‑10min;板料转运过程:将板料以不低于5℃/s的冷却速率降温到450℃‑700℃之间的冲压温度,再转运至冲压模具;温热冲压、保压‑淬火处理:板料运至冲压模具下成形,同时保温淬火,淬火冷却速率大于5℃/s,保压时间在5s‑20s;后期处理:将已成形样件进行喷丸、涂防锈油处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符合无硼中锰钢在工业应用的温热成形方法,具有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钢件强度和塑性的优点,将推动新一代汽车在轻量化、节油、安全方面跃上更高的台阶,且工艺流程简单便于操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