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

0

一种测量弯管加工延伸和回弹的装置及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710340641.5      申请日:2017-05-16      公告号:CN106984671B      公告日:2018-09-04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王德伦   吴广磊   石嘉禾   钱峰   潘笑誉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弯管加工延伸和回弹的装置及方法,属于机械加工和测量技术领域。所述的测量弯管加工延伸和回弹的装置包括芯杆、气囊、端盖、定位块、紧固卡、紧固螺钉、拉绳、位移传感器和传感器安装架。定位块和紧固卡,用于固定拉绳并调整至水平位置以检测直管件弯曲形状;在直管件加工过程中,气囊充气使拉绳贴合直管件内壁,检测弯管形状;数据检测处理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读出直管件加工、卸载前后内外两侧拉绳的长度变化,利用几何原理计算回弹角和延伸值。该测量弯管加工延伸和回弹的装置可应用与造船、汽车、航空等工业领域的管件弯曲加工,本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易、测量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考虑碰撞工况的适用于汽车早期设计的简化模型建模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710240285.X      申请日:2017-04-13      公告号:CN107169164B      公告日:2019-10-29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亓昌   杨姝   冯晓龙   李庆余   杜宇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碰撞工况的适用于汽车早期设计的简化模型建模方法,其包括:对建模目标车辆进行整体结构分解;基于ADAMS软件提供的建模方法确定所分解的每一结构所对应的简化建模方法;在确定所分解的每一结构所对应的简化建模方法后,进行简化建模参数设定以完成各结构的简化模型构建过程;将构建好的各简化模型各整合为整车模型;对整合后的整车模型进行碰撞仿真测试并引入调整系数K对碰撞仿真结果进行调整。本发明考虑了在汽车早期设计时的碰撞仿真优化设计,使所建模型的仿真结果更加准确合理且方法简洁,效率高,仿真时间短,适用于汽车结构设计初期的耐撞性优化设计。

一种可移动的多层轻体房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720343411.X      申请日:2017-04-03      公告号:CN209412987U      公告日:2019-09-20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仲伟秋   赵岩

摘要:一种可移动的多层轻体房,属于临时或应急解决居住或工作场所结构物的技术领域。轻体房结构采用三层围壁套在二层围壁外、二层围壁套在一层围壁外。一层围壁上设有拉门和窗户,二层围壁和三层围壁上设有人孔盖和窗户,一层围壁内与二层围壁内的空间采用一层扶梯连接,二层围壁内与三层围壁内的空间采用二层扶梯连接,在拉门的位置安装一个侧扶梯。移动机构包含一个车架、四个车轮和四个承重支腿。该轻体房安装在可移动的车架上,在运输过程中,轻体房可收缩成仅一层楼高,并且一层楼内可以装运保证基本生活或紧急需求物资,在采用汽车拖运、车辆载运或直升机吊运到达目的地后,可快速把二层、三层升起,形成占地面积小的多层轻体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陶瓷颗粒复合树脂基抗热衰退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710087118.6      申请日:2017-02-17      公告号:CN106928649B      公告日:2019-07-05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周文龙   孙胃涛   付雪松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超大粒径陶瓷颗粒复合树脂基抗热衰退摩擦材料,组成包括树脂基摩擦材料基体及陶瓷颗粒;树脂基摩擦材料基体的组成包括粘结剂、增强组分、摩擦改性剂和填料;陶瓷颗粒粒径为1.0~5.0mm。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新型陶瓷颗粒复合树脂基抗热衰退摩擦材料制备方法,将树脂基摩擦材料粉料的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陶瓷颗粒,混匀,热压成型后,进行热处理,得到新型陶瓷颗粒复合树脂基抗热衰退摩擦材料。本发明所制得陶瓷颗粒复合树脂基摩擦材料具有很好可加工性,树脂基体与陶瓷颗粒界面结合十分良好,制成的汽车制动片成品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良好的抗热衰退性、稳定的摩擦系数、较低的磨耗以及对偶磨损等。

一种基于LTE信令数据的轨迹跟踪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1202534.8      申请日:2016-12-23      公告号:CN106781478B      公告日:2020-08-14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申彦明   戴宇心   倪磊

摘要: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一种基于LTE信令数据的轨迹跟踪方法。该方法仅使用LTE信令数据中的TA值,通过隐式Markov模型进行道路匹配,确定目标位置,实现对移动目标轨迹的跟踪。LTE信令数据是通信标准所要求并现存于已有系统,不会对网络基础设施或移动设备产生额外的费用。与此相反,GPS数据带有一个显著的能量成本。LTE信令数据覆盖范围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地理区域。只要在基站覆盖到的区域,可以从几乎任何地方收集信息。在不远的未来,所有的汽车都将配备LTE芯片。基本上,可以跟踪道路上行驶的所有车辆。

一种驱动制动优化切换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1097513.4      申请日:2016-12-02      公告号:CN106882079B      公告日:2019-04-12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郭烈   乔彦夫   林肖   李君臣   李琳辉   岳明   杨彪   许林娜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制动优化切换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上层控制器计算出理想的驱动及制动力矩以及驱动与制动的切换规则;下层控制器将理想的驱动/制动力矩分配到四个车轮。本发明的上层控制器根据当前道路环境以及行驶需求,将驱动制动优化切换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设计转化为一个实时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命题,并通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双层嵌套求解算法对该命题进行求解,得到驱动与制动的切换规则以及对应的控制驱动/制动力矩。下层控制器根据上层控制器计算出的理想驱动/制动力矩按垂直载荷大小分配力矩至轮毂电机使得车轮协调运转。减少了驱动执行器与制动执行器的动作次数,并使车轮趋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一种双模式切换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1097515.3      申请日:2016-12-02      公告号:CN106740846B      公告日:2019-02-12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郭烈   乔彦夫   林肖   李君臣   李琳辉   岳明   杨彪   许林娜   赵一兵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式切换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平稳跟车模式;建立快速接近模式;基于模糊推理建立双模式切换规则进行控制力矩的分配。本发明通过对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联合微观交通仿真研究学者(NGSIM)采集到的实测微观驾驶数据分析,总结了驾驶员行驶需求。在模型预测控制的框架下构建快速接近模式及平稳跟车模式的控制规则,采用模糊推理制定模式间的切换规则。本发明使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控制方式更加接近真实驾驶员的驾驶特点,更能适应复杂的路况。本发明能真实的反应驾驶员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的平稳跟车、快速接近等模式需求,能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跟车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一种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锂电池隔膜的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0747668.1      申请日:2016-08-29      公告号:CN106450101B      公告日:2018-10-16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阮诗伦   龚文正   宋贝贝   李征   谷俊峰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锂电池隔膜的方法,属于锂电池隔膜技术领域。该锂电池隔膜是一种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核/壳结构的复合纤维膜,复合纤维膜的核壳两层呈同心轴状,核层由高熔点的聚芳醚砜酮纳米纤维构成,壳层由低熔点的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构成,特别是该同轴复合膜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壳层纤维产生微熔融或熔化而使纤维之间的粘结力增强,复合膜各个方向的拉伸强度均得到很大提高。该锂电池隔膜孔隙率达到75%以上,电解液吸液率高达550%以上,可耐180℃高温,因而该方法制备的隔膜兼具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发动机引擎复合除碳溶液、装置及其工作方式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0629128.3      申请日:2016-08-03      公告号:CN106121816B      公告日:2018-10-16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李爱民   张锐锋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引擎复合除碳溶液、装置及其工作方式,属于汽车辅助设备领域。将烷基糖苷、多醚胺、乙醇、碳酸氢钠与溶剂混合,再辅以少量添加剂制成复合除碳溶液,此复合除碳溶液通过雾化后喷入发动机中,汽雾状纳米级复合除碳颗粒一部分用于高温分解助燃,一部分渗透进入发动机表面的积碳沉积物并将其除去,其余部分进入排气管,对尾气催化净化装置进行清洗。该装置主要包含溶液制备单元、雾化单元、喷射单元及溶质储存单元等。本发明在环境友好型的基础上,将助燃、渗透、除垢、清洗相结合,以全自动气雾分解的方式免拆卸清理汽车发动机积碳,进而达到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汽车油耗,提升汽车动力,净化尾气,消除PM2.5污染。

一种大型风洞内部动力系统的安装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610412134.3      申请日:2016-06-14      公告号:CN106053007B      公告日:2018-09-04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李玉刚   马震岳   滕斌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方法,一种大型风洞内部动力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风扇电机的安装,2、风扇桨毂的安装,3、风扇叶片的安装。本发明做到了直接从风洞内部进入安装,避免了从风洞顶部做通道而导致桁架局部抬高,影响建筑美观且增加了建筑设计的难度和造价。另外,不需要地面通行大型的载重汽车,减少了对实验大厅空间的要求,便于将来进行维修和拆卸。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