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一种电池包故障预警方法及车辆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310194459.9      申请日:2023-02-27      公告号:CN115946533B      公告日:2025-01-07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袁文静   刘唐   薛志强   黄荣

摘要:

一种悬架总成试验夹具及试验设备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320316859.8      申请日:2023-02-27      公告号:CN219805953U      公告日:2023-10-10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晓宁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悬架总成试验夹具及试验设备,涉及汽车试验技术领域,该悬架总成试验夹具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安装顶板、中间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第一组钢片,分别与所述安装顶板和所述中间连接板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可拆卸连接;相对设置的第二组钢片,分别与所述中间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相对的第二侧表面可拆卸连接;位于所述下连接板下方的副车架安装点底板,其中,所述副车架安装点底板通过弹性元件和第一螺栓与所述下连接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组钢片和所述第二组钢片的厚度,以及所述弹性元件的刚度,均与待试验的副车架相关。本申请的方案能够依据待试验的副车架快速更换适配的弹性元件和钢片,提升试验效率,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电池的下箱体、箱体总成、电池和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320332274.5      申请日:2023-02-23      公告号:CN219487162U      公告日:2023-08-08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周德智   王鹏   袁文静   黄荣   李宁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的下箱体、箱体总成、电池和车辆,电池的下箱体包括:框架梁;底板,底板与框架梁相连且位于框架梁的内侧;上横梁,上横梁设于底板的上侧,上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端均与框架梁相连;下横梁,下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端均与框架梁相连,下横梁与底板相连且向下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下箱体,通过设置上横梁和下横梁,可以加强下箱体的刚度,减少下箱体的扭转变形,防止下箱体被破坏,同时,不占用车辆的内部空间,能够承担电池载荷,提高行车安全性。

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320341072.7      申请日:2023-02-23      公告号:CN219487163U      公告日:2023-08-08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世英   王爱民   孙启坤   梁钰琪   李宁   马淑倩   孙洁洁   王鹏   黄荣   袁文静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车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接孔;电池;悬置支架,悬置支架与电池相连,悬置支架具有水平延伸的水平板,水平板具有与第一连接孔上下相对的第二连接孔;连接件,连接件设于水平板与车架之间,连接件包括基体和弹性体,基体具有沿上下贯通基体的固定孔,弹性体套设在基体上且适于弹性抵接在水平板与车架之间;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固定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将悬置支架连接至车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当车架变形时,弹性体可以抵消一部分车架对电池的作用力,从而减轻电池的变形程度,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同时,避免电池相对于车架位移过度,保证整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320361905.6      申请日:2023-02-23      公告号:CN219487164U      公告日:2023-08-08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世英   李宁   马淑倩   王爱民   孙启坤   王鹏   黄荣   袁文静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电池,所述电池具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周沿形成有贯通所述箱体周沿的连接孔;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基体和弹性体,所述基体为筒状且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弹性体套设在所述基体的外侧,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基体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第一弹性部抵接在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部抵接在所述车架与所述箱体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当车架变形时,弹性体可以抵消一部分车架对电池的作用力,从而减轻电池的变形程度,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同时,避免电池相对于车架位移过度,保证整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320371764.6      申请日:2023-02-23      公告号:CN219487165U      公告日:2023-08-08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爱民   孙启坤   李宁   王鹏   黄荣   袁文静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托盘,所述托盘包括支撑梁和保护板,所述支撑梁与所述车架固定,所述支撑梁包括多个,多个支撑梁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保护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梁相连且位于所述支撑梁的下侧;电池,所述电池设于所述托盘上且支撑于所述支撑梁的上侧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托盘,可以有效分担电池受到的载荷,从而可以避免电池发生扭转破坏,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升行车安全性,还可以降低电池自身结构强度设计需求,减少电池开发成本,同时,支撑梁可以提升车架刚度,避免车架发生扭转破坏,此外,保护板能够有效抵挡底部磕碰,从而可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儿童座椅安装的通讯装置和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320235585.X      申请日:2023-02-15      公告号:CN220147187U      公告日:2023-12-08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赵洪泽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座椅安装的通讯装置和车辆,所述儿童座椅安装的通讯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车辆后排座椅的固定座;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儿童座椅适于在安装至所述固定座时接触所述感应模块且使得所述感应模块输出感应信号;控制模块和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和所述感应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且所述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之后控制所述提示模块提示用户所述儿童座椅安装到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儿童座椅安装的通讯装置,当儿童座椅安装至固定座后,感应模块可以产生感应信号,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感应信号控制提示模块,以对用户进行提示,且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油水交换器和冷却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320301215.1      申请日:2023-02-15      公告号:CN219487177U      公告日:2023-08-08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徐进金   苏伟   廖涛   徐天佐   李海清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水交换器和冷却系统,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油水交换器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安装结构和油水接口结构;所述支撑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板和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底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mm,且小于或等于8mm;多个所述安装孔分布在所述安装底板的轴线两侧,且每一侧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呈偶数排列。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有效解决了油水交换器在极寒、极低温恶劣工况下因结构强度、刚度不足导致气密性失效出现的渗漏油问题。

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320284219.3      申请日:2023-02-13      公告号:CN220114433U      公告日:2023-12-01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维达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与电池包,电池包安装于车身的底部,电池包的顶盖构成车身的地板的至少部分;其中,电池包的外周壁与车身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以密封电池包与车身之间的装配间隙,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于车身,第二密封件设于电池包的外周壁,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相互嵌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身上设置第一密封件且电池包上设置第二密封件,且将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设为相互嵌合,优化了电池包的外周壁与车身之间的密封结构和密封方式,该密封结构和密封方式可以方便电池包的安装与拆卸,有利于实现快速更换电池包。

一种电池系统均衡方案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310103047.X      申请日:2023-01-30      公告号:CN115972976B      公告日:2025-04-25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徐楠   李兴华   袁文静   黄荣

摘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