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图袋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地图袋包括:地图袋本体,所述地图袋本体用于与车身结构相连,且所述地图袋本体限定出朝上敞开的储物口;气辅结构,所述气辅结构安装于所述地图袋本体且包覆所述储物口的边沿,所述气辅结构具有中空的气辅腔。本实用新型的地图袋,通过设置气辅结构包裹储物口的边沿,能够避免地图袋出现表面缩痕的问题,提高地图袋的表面质量,且能够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调整储物口的边沿处气辅结构的结构强度,以增强地图袋本体的稳定性,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地图袋产生严重变形和损坏的问题,利于提高地图袋的使用寿命。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体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插入方向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一致;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所述电机壳体上,所述连接器包括:插入端和接线端,所述插入端与所述接线端呈直角,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插接孔以使所述接线端向前连接高压线束或向后连接高压线束。由此,通过使插接孔的插接方向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一致,并进一步使插入端与接线端呈直角,以在无需变更动力总成结构的前提下,提高动力总成的通用性,实现动力总成的平台化设计,并使高压线束的走线设计、高压线束与连接器的接线端的固定均更加简单、方便。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唤醒控制器及电动汽车,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所述唤醒控制器包括:控制器芯片、电源芯片以及主控芯片;硬线唤醒信号与所述控制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网络唤醒信号与所述控制器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器芯片的通讯端连接;所述控制器芯片的CAN接收状态信息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器芯片的通讯端传输至所述主控芯片;所述CAN接收状态信息用于辅助所述主控芯片判断唤醒方式,所述唤醒方式包括:硬线唤醒或网络唤醒。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采集唤醒信号,并识别唤醒方式。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换电池箱及电动汽车,涉及电池快换领域,该快换电池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箱体边框和底护板;安装板总成,所述安装板总成与所述箱体边框的外侧面贴合;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箱体边框的中空结构中,且与所述箱体边框的内侧面贴合;其中,所述安装板总成和所述加强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和/或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箱体边框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换电池箱,安装操作简单可靠,通过设置材料为钢的加强板,使快换电池箱的主要受力部件为加强板,能够采用铝型材作为快换电池箱的箱体,实现了快换电池箱的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整车能耗,同时解决了铝型材快换箱易开裂失效的问题。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减震塔和车辆,所述车辆减震塔整体构造为铸铝件,其中车辆减震塔包括:减震塔本体、加强筋组和加强凸台。所述加强筋组的至少一部分以从所述减震塔本体的顶壁的中部向外发散的形式形成在所述减震塔本体上;所述加强凸台构造为三角形结构且形成在所述顶壁的中部,所述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加强凸台相连接。该车辆减震塔的整体强度以及刚度更大,重量更轻,能够有效提升吸收冲击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且实现了车辆的减重。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管理装置和系统,涉及汽车保护装置。所述蓄电池管理装置包括:电流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蓄电池的电流;电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蓄电池的电压;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模块和所述电压采集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蓄电池的电流和电压,确定车辆状态和蓄电池状态,并根据车辆状态和蓄电池状态发送对应执行指令至充电管理模块;其中,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用于根据车辆状态和蓄电池状态调整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管理装置和系统能同时检测蓄电池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能更精准地判断蓄电池状态,预防车辆系统异常,更有效地预防蓄电池亏电。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新风进气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新风进气调节装置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车辆的进气格栅;驱动件和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调节件动力耦合连接,以使所述调节件可调节所述进风口的流通截面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进气调节装置,通过设置驱动件和调节件,使车辆可以根据工况选择不同的进风口开度,保证车辆的冷凝器的散热性能,有效的避免了不必要的行驶阻力,增强整车的经济型。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线束固定支架和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线束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用于支撑前舱线束的安装槽,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与前围板的前侧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段朝向所述前围板的线束穿孔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段和/或所述第二段设有用于穿设扎带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线束固定支架,支架本体安装在前围板的前侧,前舱线束贴合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安装槽延伸设置,安装孔穿设扎带以将前舱线束固定在支架本体,从而限制线束主干在翻越钣金支架锐边处的走向,使线束走向能够按照安装槽的形状随形,使线束规避干涉磨损风险。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线束防护盒和车辆,线束防护盒包括:盒本体,盒本体限定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空腔,且盒本体适于与车辆的底盘卡接配合;线束固定件,线束固定件设于盒本体,其中,盒本体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通孔,线束固定件位于通孔的边沿,线束适于穿设通孔且与线束固定件配合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线束防护盒,通过将线束固定在盒本体的空腔内,可以避免线束凌乱的问题,通过在盒本体上设置线束固定件,使得线束与线束固定件配合,避免多个线束干涉摩擦等,提高了线束的使用寿命;通过将盒本体与车辆底盘卡接配合,实现线束防护盒的固定,连接方便,配合可靠,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表域控制器系统,涉及汽车通信技术领域。所述仪表域控制器系统包括:仪表域控制器;多个显示终端,所述多个显示终端通过第一信号线与所述仪表域控制器连接;多个车载电子模块,所述多个车载电子模块通过第二信号线与所述仪表域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显示终端的控制器和所述车载电子模块的控制器集成设置在所述仪表域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单元内;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整车信号转化处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仪表域控制器系统通过仪表域控制器可以集成所述显示终端的控制器和所述车载电子模块的控制器,实现一机多屏的域控制器功能,简化了汽车架构及硬件设计,减少了信号交互及布线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