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一种整车静态电流测试的方法、测试装置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0463852.7      申请日:2019-05-30      公开号:CN112014617A      公开日:2020-12-01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肖俊远   刘和新   朱博   梁超

摘要: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车静态电流测试的方法、测试装置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测试模式以及测试车辆的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当测试模式为充电测试模式,且控制信号包括:锁车信号、充电结束信号以及充电枪连接信号时,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测试车辆的报文状态以及蓄电池的输出电流;根据测试车辆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的报文状态以及蓄电池的输出电流,得到测试结果。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充电场景下的整车静态电流测试,弥补了电动汽车在充电场景下进行整车静态电流测试的空白,有利于确保电动汽车在充电场景下的整车休眠机制以及整车静态电流满足设计需求,防止在电动汽车在充电场景下出现亏电。

一种行驶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0464094.0      申请日:2019-05-30      公开号:CN112009486A      公开日:2020-12-01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建磊   赵贺雪   梁海强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驶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行驶控制方法,包括: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获取车辆在预设周期内的当前行驶数据;根据所述当前行驶数据,计算表征参数映射值;根据所述表征参数映射值,计算所述驾驶风格表征参数。根据所述驾驶风格表征参数,对所述车辆进行自动驾驶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车辆的行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可以表征驾驶风格的表征参数,从而实现对驾驶风格的量化,有效识别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并且可以避免偶发的操作而引起的驾驶风格误判,同时,通过该驾驶风格表征数值,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控制,及时响应驾驶员的意图,使得车辆的行驶策略可以更好的与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匹配。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0463273.2      申请日:2019-05-30      公开号:CN112009304A      公开日:2020-12-01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赵春阳   闫泽宇   肖胜然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当前满足高压电池包的充电状态时,向电池管理系统发送高电压输出请求;在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高电压输出请求后,监测车载充电机的电压输出端的电压;在所述电压输出端的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时,开启双向谐振电路,使得通过所述高压电池包能够为所述车载充电机内部的电容充电;在所述电容两极之间的电压达到第一电压预设值后,控制所述双向谐振电路断开。上述方案,通过在车载充电机内设置双向谐振电路,实现了高压电池包为所述车载充电机内部的电容预充电的功能,有效地避免了交流电接入车载充电机时,产生的瞬间大电流易将车载充电机内部的半导体损坏的问题。

一种电机装置及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0457292.4      申请日:2019-05-29      公开号:CN112019124A      公开日:2020-12-01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罗林兰   代康伟   梁海强   余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电机装置,包括:同步电机,其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上设置有电流传感器;逆变器,与电池包连接,还与同步电机的三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能够将电池包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输入至同步电机;电机控制器,与逆变器和电流传感器连接;电机控制器根据电流传感器所检测数值,向逆变器输出PWM信号或故障信号,使逆变器根据PWM信号,将电池包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以及根据故障信号,关断直流电向三相交流电的转换。通过设置电流传感器,对同步电机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上的电流值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到电流值超过安全范围,则直接关断逆变器对直流电的转化,从而保护电机。

一种电动汽车上电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457308.1      申请日:2019-05-29      公告号:CN112009245B      公告日:2022-07-08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赵春阳

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落水保护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0451798.4      申请日:2019-05-28      公开号:CN112009409A      公开日:2020-12-01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郑伟克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落水保护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电动汽车落水保护的控制方法包括:ECU控制器接收液压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数据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车体落水惯性冲击力;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车体落水惯性冲击力判断车辆是否落水;在判定车辆落水时切断车辆的高压电路并解锁所有车门及后备箱。上述方案,通过所述ECU控制器接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液压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可及时判断车辆落水情况,并在判定车辆落水时及时切断电动汽车的高压电路并解锁车门,避免车内人员的触电风险,以及减小车辆的损毁程度,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一种电动汽车的整车绝缘电阻检测精度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452593.8      申请日:2019-05-28      公告号:CN112014641B      公告日:2023-09-15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左延婷

摘要:

一种仪表及汽车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0781011.6      申请日:2019-05-28      公告号:CN209938326U      公告日:2020-01-14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倪权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表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仪表,包括:仪表前盖、仪表后盖、显示屏和印刷电路板PCB基板,还包括:隔热板;其中,所述仪表前盖、隔热板和仪表后盖依次组装将所述仪表内部在所述仪表的前后方向上分隔成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PCB基板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改变仪表内部结构,一方面将显示屏和PCB基板分别置于两个单独的腔体中,可以有效避免热量叠加互相影响,另一方面在主芯片上设置散热垫,在显示屏上设置铝板,可以加快将主芯片和显示屏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提高仪表散热效率,达到延长仪表使用寿命的目的。

一种电机热保护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446369.8      申请日:2019-05-27      公告号:CN111993892B      公告日:2021-07-20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丁皓阳

摘要: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了一种电机热保护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其中,应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得到的电机驱动电路在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电流值或第一温度值,对电机驱动电路进行预处理;根据获取到的电机驱动电路中每一个驱动电路的热积分信息,交替控制电机驱动电路中的一个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切换至冷却电流,并控制另一个驱动电路切换至平均输出电流;当根据热积分信息确定电机处于过热状态时,控制每一个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均切换至冷却电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延缓电机处于过热状态的同时,保证了电机具有一定程度的输出扭矩,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降低系统助力的情况,有利于保证用户的驾驶舒适性。

前机舱碰撞吸能结构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428821.8      申请日:2019-05-22      公告号:CN110171376B      公告日:2021-01-22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全超   段兴中   何世杰   姜玥   罗杰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机舱碰撞吸能结构,所述前机舱碰撞吸能结构包括:机舱纵梁、机舱纵梁安装梁、轮罩安装梁和中央通道支撑梁。机舱纵梁适于与位于前防撞梁后部的第一吸能结构相连,机舱纵梁的朝向前防撞梁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吸能结构;机舱纵梁安装梁连接在机舱纵梁的后端;机舱纵梁安装梁适于伸进轮罩安装梁内并与轮罩安装梁固定;其中,两个轮罩安装梁之间连接有中央通道支撑梁,前防撞梁、机舱纵梁、中央通道支撑梁形成环形碰撞吸能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前机舱碰撞吸能结构,具有更好的碰撞力传递效果,有利于解决下车身车辆耐撞性等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