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

0

一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用液冷线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388416.6      申请日:2022-11-08      公开号:CN115938671A      公开日:2023-04-07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丹聃   孙继贤   魏名山

摘要: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用液冷线缆,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绝缘外被、绝缘分隔层、回流管、导线、绝缘套管、制冷液。所述绝缘外被为等壁厚柱状空腔结构,沿轴向延伸。所述绝缘分隔层位于所述绝缘外被的空腔结构中,用于将绝缘外被的内部空间分为空腔和液腔,两腔室的空间不连通,液腔即作为进液通道,绝缘分隔层随绝缘外被轴向延伸。回流管为供冷却液回流至充电桩内的制冷设备,回流管随绝缘外被轴向延伸。导线包括DC+与DC﹣电源线路、低压辅助电源线路、地线和通信线路,导线随绝缘外被轴向延伸。绝缘套管包裹于部分导线外部,其中DC+与DC﹣两个电源线路的绝缘套管表面具有周向与轴向等距分布的凸起结构。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367542.3      申请日:2022-11-03      公开号:CN115891611A      公开日:2023-04-04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鹿文慧   韩亚楠   江楠   郝利君   赵周辉   葛蕴珊

摘要: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车辆动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发动机曲轴输出端通过第一离合器与电机的电机转子轴连接,电机转子轴输出端与第二离合器的输入轴连接,并通过第二离合器的输出轴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变速器输出轴将动力经主减速器及半轴传递到车轮驱动汽车行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工况,根据车辆工况计算驱动转矩需求与各档发动机转速;根据驱动转矩需求与各档发动机转速确定工作模式;在对应工作模式下输出转矩至传动机构。本发明将汽车行驶状况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降到最小,使汽车实现低排放及超低油耗,达到环保和节能效果。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性能仿真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367493.3      申请日:2022-11-03      公开号:CN115879275A      公开日:2023-03-31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鹿文慧   韩亚楠   江楠   郝利君   赵周辉   葛蕴珊

摘要: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性能仿真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系统包括:初始化模块,进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各种参数的设置和初始化;驾驶循环确定模块,确定输入的驾驶循环;仿真计算模块,调用构建的模型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各部件的性能进行仿真计算。方法包括:将驱动能量从各动力源流向传动系统和车轮,并通过汽车动力学模型模块转化为实际车速;将实际车速与目标车速相比较计算车速差值;根据车速差值,调整油门和刹车踏板,控制动力源输出,使汽车跟随循环工况。本发明正向仿真策略真实模拟车辆实际的工作特性,尤其是驾驶员的操纵特性,可对车辆实际行驶性能进行预测,便于计算整车动力性指标。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故障模拟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367827.7      申请日:2022-11-03      公开号:CN115758568A      公开日:2023-03-07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鹿文慧   韩亚楠   江楠   郝利君   赵周辉   葛蕴珊

摘要: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故障模拟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部件故障,确定部件故障与混动车辆能耗和排放的排放相关性;建立混合动力车辆性能仿真模型;通过所述混合动力车辆性能仿真模型模拟车辆能耗和排放;根据所述排放相关性及模拟的所述车辆能耗和排放确定电驱动部件故障类型。系统包括:混合动力车辆性能仿真模型,底盘测功机,司机显示端,测试车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电功率计,排放分析仪。本发明可有效缩短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动系统研发周期;混合动力车辆能耗和排放预测模型,能够分析混合动力车辆在给定的测试循环条件下的经济性与排放性能。

车用电机控制器高压直流电源混合EMI滤波器设计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360281.2      申请日:2022-11-02      公开号:CN115765430A      公开日:2023-03-07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翟丽   王淑靓   吕梦圆   区健昌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高压直流电源混合EMI滤波器设计方法,能够通过电流检测探头和电流补偿探头与被测线缆不发生接触的方式,来分别检测噪声信号和注入补偿信号,将强干扰信号抑制问题转变为弱信号的对消问题,有效克服了常规有源滤波器不适用于高压大电流电源线的应用场合,以及无源滤波器低频插损小、体积大等的缺陷。方法中电流检测探头和电流补偿探头不仅仅是有源滤波器的组成部分,还同时可以作为无源滤波器的共模电感,能提升滤波器的功率密度。设计出的混合滤波器在150kHz‑108MHz频带内均可实现较大的插损,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满足GB/T18655传导发射限值要求。

自重构运载装备控制系统自适应重构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248925.9      申请日:2022-10-12      公开号:CN116118753A      公开日:2023-05-16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倪俊   王铁圳   杨续   马明昊   袁昊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重构运载装备控制系统自适应重构方法,根据自重构运载装备的不同构型,使得细胞单元内部控制系统自行快速重构,共同构成自重构运载装备的控制系统,实现对不同构型装备的良好控制。该控制系统重构自适应方法具备自适应能力,可在细胞单元完成机械重构之后,自主检测当前装备构型状态,并据此进行控制系统的自适应重构,调整相应硬件架构与软件算法,使之相匹配。可实现在自重构运载装备高频重构的情况下,无需人工针对控制系统进行切换等操作,提升了自重构运载装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约了重构过程所带来的时间、人力等额外成本。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电池容量衰减影响因子评估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210945.7      申请日:2022-09-30      公开号:CN115754730A      公开日:2023-03-07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发明人:王震坡   刘鹏   贺劲松   石友义   雷宇涵   卢青云

摘要:本发明利用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的注册电动汽车运行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电池容量衰减影响因子评估方法,解决了构建实验模型成本高、耗时长、缺乏实时性的缺点;然后每个所述电动汽车(不同型号)的动力电池在正常情况下的动力衰减建立第一数据库,并根据所述运行位置信息和运行环境构建包含所述电动汽车在每个区域的动力电池容量正常衰减标准的第二数据库,并从运行数据中选择造成动力电池衰减的特征因子,并通过所述特征因子和所述第一数据库、第二数据库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关键影响的特征因子,并对其量化,以实现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容量衰减关键因子的评估。

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095265.5      申请日:2022-09-05      公开号:CN115626132A      公开日:2023-01-20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张晓伟   郭香华   钱志英   陈利   龙仁荣   张庆明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包括缓冲吸能单元、传感单元和控制单元;其利用柱状缓冲外壳和底座形成容纳气体的封闭空腔,可在利用柱状缓冲外壳的渐进式压溃变形模式,实现基本的缓冲吸能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触发封闭空腔内的气体发生装置,快速调节封闭空腔内气压,实现缓冲吸能单元对自身缓冲性能的快速自我调节,来适应相应的撞击条件。通过传感单元在碰撞事故发生前对碰撞条件进行感知,可以在冲击事故即将发生或发生的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吸能装置的吸能特性,达到优化碰撞过程,实现对乘员或设备最佳保护的效果,为自适应能量吸收装置和缓冲吸能智能化奠定了基础。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缓冲吸能装置的控制方法。

一种多车编队速度规划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061465.9      申请日:2022-09-01      公开号:CN115565366A      公开日:2023-01-03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张雷   王震坡   刘济铮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车编队速度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车队速度规划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汽车编队的位移方程;所述位移方程为表示所述汽车编队中头车的实时位置的方程;基于能源消耗、通行效率和乘客舒适度确定所述汽车编队的目标函数;所述乘客舒适度根据车辆的加加速度确定;以最小化目标函数,以交通信号灯时序、交通规则中的车速限制和车辆性能对加速度的限制为约束求解所述位移方程。本发明降低了能耗、改善了乘客舒适度同时提升了通行效率。

大数据驱动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车速预测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1070403.4      申请日:2022-09-01      公开号:CN115565385A      公开日:2023-01-03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王震坡   刘济铮   张雷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数据驱动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车速预测方法及系统,通过构建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初始状态空间,根据实时工况数据对初始状态空间进行重构,得到重构状态空间;基于临近代替法,在样本工况数据中的离散采样点的集合中确定与当前的实时工况数据的离散采样点距离最近的采样点,并根据替代采样点所处的状态替换当前的实时工况数据的状态,得到替换状态空间;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根据替换状态空间得到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最后对预测时域内的车辆未来车速进行预测,得到未来车速状态。本发明实现了样本空间实时更新和系统状态在线替换,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样本工况状态缺失导致的预测中断问题,提高了车速预测精度和实时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