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

0

基于鲁棒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质心侧偏角估计方法及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227343.X      申请日:2018-03-20      公告号:CN108545081B      公告日:2020-04-28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王震坡   吴建洋   张雷   丁晓林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鲁棒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质心侧偏角估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建立与质心侧偏角相关的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确定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确定输入量、状态量、观测量;输入量包括前轮转角和纵向加速度;状态量包括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和纵向车速;观测量包括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采用M估计器算法计算权重因子;结合权重因子、当前时刻状态量、状态方程、观测方程,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下一时刻的质心侧偏角估计。本发明通过将M估计器算法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相结合,抑制离群点带来的影响,提高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观测信号中离群点的鲁棒性,提高车辆质心侧偏角的估计准确度。

一种铆接复合模具及利用铆接复合模具的铆接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205470.X      申请日:2018-03-13      公告号:CN108437480B      公告日:2019-08-30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陈潇凯   郭子煜   李孟强

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铆接复合模具及利用铆接复合模具的铆接方法,包括下底座和冲头座,所述下底座的内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侧设有凹模,所述凹模内设有定位块,所述冲头座的下端卡设外层冲头,所述外层冲头内可滑动设有中顶轴,所述外层冲头的下端连接有扩张块;包括如下实施步骤:预制铆接孔,安装复合模具,向下冲压冲头座。通过对高强板预制铆接孔,方便对复合模具的定位安装,避免铆接过程中对高强板的损伤;通过扩张块对铝合金板的径向作用,实现铝合金板与高强板的无铆钉铆接复合,提高了铆接的可靠性和铆接效率;复合模具可根据高强板和铝合金板的厚度实时调整,提高了复合模具的适用范围,降低成本。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0180075.0      申请日:2018-03-05      公开号:CN108528237A      公开日:2018-09-14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发明人:邹浙湘   温开元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体、固定在充电桩体顶部的遮罩及设在充电桩体前表面的圆形的供电端口;供电端口内部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底面设有盲孔,盲孔内固定有压缩弹簧,圆形凹槽内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有导向板;圆形凹槽底面上固定有3个柱体,柱体在圆形凹槽内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柱体表面分别开设有凹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只有在柱体上的凹槽与对应相同截面形状的连接柱后段的位置一一对应后,插接头才能完全插入到圆形凹槽内,避免了强行插接导致插接头无法拔下的问题,且在导电元件未完全接触前,插接头不会带电,增强了插接头的安全性。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0180073.1      申请日:2018-03-05      公开号:CN108423536A      公开日:2018-08-21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发明人:邹浙湘   温开元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包括工作缸和保护套,保护套的上端通过上法兰结构与上吊耳的下连接部固连,工作缸的下端通过下法兰结构与下吊耳的上连接部固连,工作缸的下部表面设有螺纹部,螺纹部上螺接有活动限位环,活动限位环的上方设有弹簧限位板,弹簧限位板和上法兰结构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工作缸、保护套通过法兰盘结构与连接部、吊耳固定,便于实现自动化固定,降低泄漏出现概率;减震弹簧的硬度即预载力能够进行调节,满足不同重量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散热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0180071.2      申请日:2018-03-05      公开号:CN108571902A      公开日:2018-09-25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发明人:温开元   邹浙湘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散热器,包括上盒盖和下盒盖,上盒盖和下盒盖的外表面均垂直设置有散热翅片,上盒盖的外顶面的中部竖直设置有上管套,下盒盖的外底面的中部设置有下管套,散热翅片沿着上管套和下管套的圆周向呈辐射状设置,上管套和下管套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风扇,上管套和下管套的圆周面上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孔,上盒盖和下盒盖的盖口圆周侧均设置有用于配合连接的耳板。在本发明中,通过散热翅片将发电机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的外表面,通风孔将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引入散热翅片之间,增强了热量散失的速率,通过冷却液通道中的冷却液能够带走发电机的部分热量。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180072.7      申请日:2018-03-05      公告号:CN108281585B      公告日:2021-08-27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发明人:温开元   邹浙湘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装置,包括矩形套板和盛放固定装置,所述矩形套板的外壁四周均设有安装孔板,所述矩形套板的内壁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盲槽,所述矩形套板的内壁上部中央设有平行盲槽的矩形剪切口,所述盲槽的内端面设有距离传感器和弹簧,且距离传感器与弹簧同轴分布,所述盲槽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弧形弹条,汽车发生颠簸,T型滑块与弧形弹条脱离,连杆在挡块和弹性转轴的作用下,穿过矩形剪切口,斜向支起盛放固定装置,T型滑块与弧形弹条变形接触,弹簧反复伸缩,减小纵向震动,该装置为框架构造,便于散热,同时节能环保,对电池起到减震缓冲保护作用。

一种用于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044229.3      申请日:2018-01-17      公告号:CN108556680B      公告日:2020-02-14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张承宁   张勇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方法,基于分层控制结构设计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基于非线性滑模变结构控制实现对车速、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非线性联合控制,基于控制分配的方法控制电机转矩,该稳定性控制策略能够明显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相对现有技术具有非显而易见的诸多有益效果。

节温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0044220.2      申请日:2018-01-10      公开号:CN108087096A      公开日:2018-05-29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发明人:杨延勇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温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在过热的情况下实现主阀门自动开启,有效防止发动机过热的节温器。本发明包括阀座、设置在所述阀座上方的上支架、设置在所述阀座下方的下支架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上的阀体,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所述下支架上端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下支架的上端通过所述安装孔穿过所述阀座,所述下支架的穿出所述阀座的上端处设有至少一个插孔,所述插孔上设置有记忆金属条;在使用时,当发动机的冷却液高出设定的温度时,所述记忆金属条发生变形并从所述插孔跳出,从而解除对所述下支架上端的束缚。本发明应用于汽车节温器的技术领域。

混合动力系统、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004389.5      申请日:2018-01-03      公告号:CN108340766B      公告日:2021-06-04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席军强   李麟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车辆及其控制方法。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双机械端口电机、电池组、第一变速器和第二变速器。双机械端口电机包括内转子、外转子和定子;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内转子转轴与第一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外转子的输出轴与第二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定子与电池组电连接;第一变速器和第二变速器的输出轴均用于与车轮相连接。由于发动机和双机械端口电机的外转子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动力源,彼此互不约束,所以本发明实现了发动机在一般工况所需功率和储备功率的解耦控制,减小了发动机和之后的传动机构的体积和重量,本发明通过对储备功率的解耦,实现了传动系统在体积、重量和储备功率工况覆盖率三个维度上的优化。

一种单加速踏板制动控制方法和车辆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002425.4      申请日:2018-01-02      公告号:CN108340787B      公告日:2021-08-31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当前权利人: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何洪文   王琛   贾辉

摘要: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单加速踏板制动控制方法和车辆,通过驾驶员对于加速踏板的操作行为,判断驾驶员制动意图,进一步地,结合加速踏板的开度变化、开度变化率和再生制动能力,利用模糊控制器,在当前电机再生制动能力范围内,计算出当前电机提供的再生制动力矩,进行制动并回收制动能量。随后,再根据驾驶员下一时刻的驾驶行为,自适应地调整电机再生制动能力的大小。本发明实现了尽可能只通过加速踏板来完成纯电动汽车的驾驶操作,增加了一段工况内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时间比重,增大了制动能量回收率,同时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负担,使驾驶更为智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