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

0

一种汽车加压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154276.7      申请日:2020-10-26      公开号:CN112267987A      公开日:2021-01-26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发明人:吴勇   檀生辉   陶振   王东   蒋立伟   朱岳松   伍旭东   刘恒   王凯   吴二导   孙鸿健   王铭   胡珍珠   郝玉峰   姜敏   何志维   齐红青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加压装置,涉及汽车领域,包括主轴、飞轮组件以及缸体,所述主轴上固定连接有飞轮组件,所述主轴通过汽车传动系统带动旋转,所述飞轮组件与活塞杆的底部滑动卡接,所述活塞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活塞,利用飞轮与飞轮环转动连接的组合代替常规凸轮,减轻了配重,降低能耗,方便安装,且在飞轮旋转的时候,可以带着飞轮环绕着主轴做一个公转,同时飞轮环自身还有一个自转,减少了两个零件的相对滑动,减少了磨损,提高了装置稳定性与使用寿命。上齿盘与转盘上齿以及下齿盘与转盘下齿的啮合从而循环改变吸气口以及出气口的连通关闭,实现充气加压的功能,螺旋状的气道充分吸收活塞运动产生的热能,可以为汽车提供热源空气。

一种燃料电池车NVH测试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156331.6      申请日:2020-10-26      公开号:CN112378676A      公开日:2021-02-19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唐荣江   许恩永   郑伟光   罗海英   鲍家定   黄炜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车NVH测试装置,涉及到NVH测试装置领域,包括车底噪音收集组件、侧面噪音收集组件以及驱动噪音收集组件,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对横向螺杆进行驱动,控制底支撑板座沿横向滑轴的轴向进行移动,底盘麦克风支座上设置的底盘麦克风沿车底部进行移动,对汽车底部进行全面的噪音收集,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工作,使底盘麦克风支座上所设多个底盘麦克风的升降,调节底盘麦克风与汽车底盘相配适;侧面噪音收集组件中的多个侧面麦克风可沿着底支撑板座的移动而进行移动,从而对汽车的侧面进行全面的噪音收集;驱动噪音收集组件中的驱动麦克风可调节至汽车驱动位置相对应,用于收集汽车驱动工作时产生噪音的数据。

一种可改变汽车排气系统的NVH性能支架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155338.6      申请日:2020-10-26      公开号:CN112124067A      公开日:2020-12-25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唐荣江   顾昱彬   郑伟光   许恩永   江佳峰   石胜文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改变汽车排气系统的NVH性能支架,涉及到汽车配件领域,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锁紧螺丝,安装板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安装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一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活动板的另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安装板的另一侧两端均开设有与限位滑块相适配的限位滑槽,限位滑块位于限位滑槽内。通过在安装板与活动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限位滑块两侧的减震弹簧起到了横向减震的作用,同时安装板与活动板之间的阻尼层相互配合起到了阻尼减震的作用,而安装板与车体之间的减震垫起到了进一步减震的作用,提高了本装置的避震效果,避免车体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排气管道。

一种新能源汽车插电接口夹紧机构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48258.8      申请日:2020-10-23      公告号:CN112238767B      公告日:2022-03-11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翟昕   刘忠民

摘要: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插电接口夹紧机构,包括安装于汽车表面的插头保护壳与活动充电桩头,插头保护壳内设有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内设有若干充电探针,充电探针的底部连接探针连接线,探针连接线与汽车充电线连接;活动充电桩头内设有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内设有若干充电接头;充电探针与充电接头一一对应并能插入与其对应的充电接头内;第二安装架还设有固定装置与夹紧装置,第二安装架通过固定装置与第一安装架连接;固定装置带动夹紧装置加紧充电接头内的充电探针。本发明可有效避免充电插头与充电桩头直接接触,减少两者的摩擦,保证汽车充电时的安全,防止设备的短路,确保设备的稳定性。

一种利用热管散热的汽车驱动电机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48245.0      申请日:2020-10-23      公告号:CN112311118B      公告日:2022-06-14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翟昕   刘忠民

摘要:

一种车载端多目标识别跟踪预测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141884.4      申请日:2020-10-22      公开号:CN112307921A      公开日:2021-02-02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万千   刘华磊   彭国庆   郑钰   谢振友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端多目标识别跟踪预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YOLOv5s(You Only Look Once v5s)和FairMOT(Fair Multi‑Object Tracking)融合的车载端多目标识别跟踪预测方法,通过使用YOLOv5s深度学习对象检测技术快速准确实时地检测道路前方车辆、行人、障碍物等,并将YOLOv5s模型融入FairMOT架构检测模块在单个网络中进行目标检测和重新识别跟踪,实现道路上车辆前方交通目标的位置检测、类型识别、多目标运动轨迹跟踪,从而达到对车辆前方交通目标换道、跟驰、减速等驾驶行为的预测。

一种带有斜场板结构的氮化镓肖特基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138103.6      申请日:2020-10-22      公开号:CN112186034A      公开日:2021-01-05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杨蓉   周弘   雷维娜   张进成   刘志宏   郝跃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斜场板结构的氮化镓肖特基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击穿电压偏低、可靠性差的问题。其自下而上,包括欧姆阴极金属层(1)、N+氮化镓衬底层(2)、N‑氮化镓外延层(3)及肖特基阳极金属层(5),该N‑氮化镓外延层与肖特基阳极金属层之间增设有P型氧化镍层(4);该N‑氮化镓外延层两端的上方及P型氧化镍层两端的上方设有钝化介质层(6);该肖特基阳极金属层与钝化介质层上方设有金属场板层(7),该金属场板层采用厚度为50~200nm的斜面场板结构。本发明增高了垂直型氮化镓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降低了反向漏电流,可用于汽车电子和开关电源。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减震组件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33065.5      申请日:2020-10-21      公告号:CN112208319B      公告日:2021-10-15     

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当前权利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发明人:夏百战   杨亮   戚远航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减震组件,包括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用于放置电机的托架,所述托架包括有承托环,在所述承托环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下方设有承托板,在所述承托板上设有多个插槽,在所述承托板的下端面上设有插块,所述插块插接在插槽内,所述承托环能相对于承托板左右移动,在所述承托环下方设有减震件,在所述减震件与承托环上连接有多个多方位减震组件,在所述承托板与减震件上连接有多个纵向减震组件,在所述减震件与底座上连接有多个第一减震组件,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实现全方位减震,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的特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多方位减震组件能过滤上下或横向的震动。

一种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应用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20058.1      申请日:2020-10-19      公告号:CN112208383A      公告日:2021-01-12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发明人:马中发   吴勇   张鹏   孙占营   王露   任少瑞

摘要: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应用,获取碳化硅充电桩的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碳化硅器件温度;确定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碳化硅器件温度匹配的目标处理策略;根据所述目标处理策略,控制执行目标处理。使用本发明实现了结合碳化硅充电桩的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碳化硅器件温度进行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的目的,不仅结构简单易实现、处理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而且安全可靠、能耗低、经济效益好,从而实现了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的可靠测量和过温安全控制,大大提高了碳化硅充电桩的转化效率,也提高了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

一种高效散热的汽车热管理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089620.9      申请日:2020-10-13      公告号:CN112193055B      公告日:2021-09-21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发明人:朱岳松   吴勇   檀生辉   蒋立伟   王东   伍旭东   刘恒   王凯   吴二导   孙鸿健   王铭   胡珍珠   姜敏   何志维   齐红青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汽车热管理系统,涉及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散热器、冷凝器、外接水室以及导热管,本发明通过判断空调压缩机是否运行还确定是否使用冷凝器,提高了冷凝器的使用效率,使其能够在闲置的情况下与散热器、外接水室配合为汽车进行散热,实现了汽车的高效散热。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