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

0

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异常检测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343531.2      申请日:2020-11-26      公告号:CN112505549B      公告日:2021-09-03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常建涛   陈改革   马洪波   孔宪光   沈明磊   程帆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异常检测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步骤为:1.获取样本训练样本集合测试样本集;2.构建孤立森林IForest模型;3.获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异常检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对多维特征构建IForest模型,对每个特征的异常得分进行判定,解决了只依靠单一维度特征对电池进行异常检测的单一性问题,提高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工作,降低了构建的孤立森林模型的时间,并且异常阈值是根据异常得分计算公式自动得出的固定值,提高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异常检测的实时性。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驱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348292.X      申请日:2020-11-26      公告号:CN112283288B      公告日:2022-07-19     

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当前权利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发明人:夏百战   杨亮   戚远航   石世光   骆昊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电驱装置,包括有电机和变速机构,所述电机和变速机构传动连接,还包括有减震装置,所述电机设置在减震装置上,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上左右两侧分别前后对称设置有导向柱,在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上下分别设有减震缓冲垫,在减震底座上方左右分别设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对应导向柱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减震板穿插在通孔内,在减震板与电机连接有多个副减震机构,副减震机构与电机铰接,所述副减震机构与减震板左右可移动连接,在所述电机底部还设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左右两侧外壁分别设有多个宽度调节装置,所述宽度调节装置与副减震机构互相对应且互相连接。

一种汽车底盘降噪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312529.9      申请日:2020-11-20      公开号:CN112455359A      公开日:2021-03-09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唐荣江   张志远   郑伟光   何水龙   许恩永   陆增俊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底盘降噪装置,包括顶连接板,安装支板,螺栓,降噪隔板,减震柱,缓冲垫和防护底板,其中:顶连接板的侧面焊接有安装支板,防护底板通过螺栓与汽车底盘固定安装;所述降噪隔板焊接在顶连接板的下部,且降噪隔板的下侧部通过螺栓与减震柱的上端固定,该减震柱的下端与防护底板的侧上部固定,此缓冲垫的下部通过螺钉固定有防护底板。本发明顶连接板,安装支板,降噪隔板,减震柱和防护底板等结构的设置,提高整体与底盘安装的牢固性,且整体隔音、减震、降噪的效果优越,最大限度的降低行驶产生的噪音,具备优越的防护结构,达到使用要求。

一种辅助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245398.7      申请日:2020-11-10      公告号:CN112421859B      公告日:2021-09-07     

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当前权利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发明人:夏百战   杨亮   戚远航   石世光   骆昊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辅助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包括有驱动电机和变速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和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包括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内设有定子,所述定子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上连接有转轴,所述电机壳前端开口设置,所述电机壳内设有能存放冷却液的第一环型冷却腔,在所述电机壳前端设有前盖,所述前盖上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转轴穿过第一轴承向前延伸,在前盖内设有第二环型冷却腔,所述第二环型冷却腔与第一环型冷却腔互相连通,在电机壳的后端设有环型后壳,所述环型后壳内设有第三环型冷却腔,所述环型后壳与所述前盖之间连接有多根连接杆,所述第二环型冷却腔与第三环型冷却腔通过连接杆互相连通。

一种新型机甲机器人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225874.9      申请日:2020-11-05      公开号:CN112319167A      公开日:2021-02-05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唐亮   朱煜铭   郭凯   韦鉴芳   江明焕   陈远斐   刘星   谢昊璋   朱世传   韦梁   潘家亮   高万禄   陈阳生   马伊龙   梁业河   杨永晋   张博文   罗立轩   张钰华   黄晓花   杨炎兰   郗哲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机甲机器人,属于机甲机器人领域,包括底盘主体,还包括四个麦克纳姆轮,每个所述麦克纳姆轮均通过独立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底盘主体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气弹簧,每个所述气弹簧均分别与前后两侧的两个麦克纳姆轮安装,每个所述麦克纳姆轮均通过三点式连接件与底盘主体以及气弹簧活动安装,所述气弹簧靠近前后两个麦克纳姆轮的一端均安装有弹簧。本方案通过采用气弹簧同时实现前后轮的的联动,使得悬挂可以自动适应场地的各种高低起伏的路面,提高机器人的通过性和抓地力。

基于哈里斯鹰优化算法的电动汽车路径规划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215605.4      申请日:2020-11-04      公开号:CN112577507A      公开日:2021-03-30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姜显扬   占家豪   韦博   徐欣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哈里斯鹰优化算法的电动汽车路径规划方法。传统方法需要调节的参数较多。本发明方法具体步骤是:搜索空间每一维的上界和下界,初始化每一个哈里斯鹰个体;选择适应度最小的哈里斯鹰个体为当前猎物位置;根据猎物逃逸能量执行搜索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位置更新;如果位置更新后个体适应度小于猎物适应度,则以适应度值最小的个体位置作为新的猎物位置,否则当前猎物位置不变;达到设定最大迭代次数后,输出当前猎物位置作为目标的估计位置,当前猎物路径作为电动汽车路径规划的最短路径。本发明方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的优点,需要调节的参数较少。

基于视觉感知的驾驶风险预警装置及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182851.4      申请日:2020-10-29      公告号:CN112382115B      公告日:2021-09-14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刘亦安   吴东旭   徐平   祝磊   严明   薛凌云

摘要:本发明公开基于视觉感知的驾驶风险预警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汽车的四个方向安装若干摄像头实时采集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周边环境的视频,并通过深度学习的算法计算出自身车辆的行驶风险类型和周边运动车辆的风险等级。本发明可以同时利用实时系统的实时性对当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进行实时切换,在保证风险驾驶行为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的基础上,有效的避免了计算资源的浪费。本发明可以通知感知周围车辆的驾驶行为风险和本车的驾驶行为风险,为车辆动态风险的预测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一种电动汽车防馈电系统及补电办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178574.X      申请日:2020-10-29      公开号:CN112350418A      公开日:2021-02-09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发明人:檀生辉   吴勇   伍旭东   王东   蒋立伟   朱岳松   刘恒   王凯   吴二导   孙鸿健   王铭   陶振   胡珍珠   姜敏   郝玉峰   何志维   齐红青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防馈电系统及补电办法,其中电动汽车防馈电系统包括VCU、DC/DC模块、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蓄电池、摩擦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摩擦发电装置通过充电电路一连接到所述DC/DC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连接到所述DC/DC模块,DC/DC模块连接到所述蓄电池为其充电。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需要用动力电池供电,导致续航降低,并且不便于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技术问题。

一种汽车加压装置的传动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938235.X      申请日:2020-10-26      公告号:CN115596639B      公告日:2025-05-13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发明人:吴勇   檀生辉   陶振   王东   蒋立伟   朱岳松   伍旭东   刘恒   王凯   吴二导   孙鸿健   王铭   胡珍珠   郝玉峰   姜敏   何志维   齐红青

摘要:

一种玻璃除雾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153873.8      申请日:2020-10-26      公开号:CN112265517A      公开日:2021-01-26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发明人:檀生辉   陶振   吴勇   王东   蒋立伟   朱岳松   伍旭东   刘恒   王凯   吴二导   孙鸿健   王铭   胡珍珠   姜敏   郝玉峰   何志维   齐红青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除雾系统,涉及汽车领域,包括气源组件,主轴以及凸轮,所述气源组件包括内胆,活塞、外壳以及弹簧,所述内胆固定连接在外壳内,所述内胆上设有若干通气口,所述外壳的顶部以及下部分别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内胆内,所述活塞的上方与内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活塞的底端设有万向球,所述凸轮滑动连接在主轴上并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在需要除雾时,液压系统驱动凸轮右移,主轴旋转,从而驱动凸轮使得活塞上下运动,再与单向阀配合实现原本风扇的功能,而气源组件的进风风道是设于散热风扇前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散热风扇处的热风,无需打开空调,减少油耗,也避免了压缩机因频繁启停带来的损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