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

0

一种新型的汽车大功率光源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434831.1      申请日:2020-12-10      公告号:CN112524567B      公告日:2022-09-09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发明人:吴勇   檀生辉   朱岳松   王东   蒋立伟   陶振   刘恒   王凯   伍旭东   吴二导   孙鸿健   胡珍珠   姜敏   何志维   齐红青

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抗弯折性能的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022933417.7      申请日:2020-12-10      公告号:CN214150258U      公告日:2021-09-07     

申请人: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权利人: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孙靖   冯远洋   段思琛   廖文锋   方勇   张启伦   刘翰林   巫燕   熊静琪   王洪艳   孙锐   沈蕴   邓幸妮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抗弯折性能的测试装置,其包括机架、翻折运动机构、加热垫夹紧机构;所述机架呈规则长方体,其包括基础横梁、基础竖梁、基础立梁和安装底座,所述零件用螺丝与标准角码固连在一起;所述翻折运动机构设置在机架内部,用于完成加热垫翻折动作;所述加热垫夹紧机构安装在翻折竖梁上,用于实现加热垫的安放与夹紧固定功能。本设备实现了汽车座椅制造领域中;以对称安装的两支同规格气缸为原动件,提高了运行速度,保证了运动同步性;整体运动原理与连接方式简单有效,零件数量少,成本较低;在运动的始末位置都增加了机械限位与缓冲装置,提高了稳定性与安全性。

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433846.6      申请日:2020-12-10      公告号:CN112362366B      公告日:2023-01-10     

申请人: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权利人: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孙靖   段思琛   冯远洋   廖文锋   方勇   张启伦   刘翰林   巫燕   王洪艳   熊静琪   孙锐   沈蕴   苏敏霞

摘要:

基于CT扫描的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448987.5      申请日:2020-12-09      公告号:CN112560254B      公告日:2022-09-06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叶俊杰   蔡恒   史金旺   叶建乔   徐永和   师阳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T扫描的含孔隙缺陷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预测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预测精度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其方案是:利用CT扫描获得短纤维增强相,孔隙缺陷和基体材料的微观分布;根据短纤维的长短和空间取向,建立椭球形简化力学模型;基于有限体积直接平均微观力学法,建立三维等参化的细观力学模型;通过先将短纤维增强相和孔隙缺陷两组分材料等效均化,再将等效模型与基体组分材料二次等效的两步法获得细观力学模型;通过组分材料的空间分布和力学参数获得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力学参数。本发明提高了预测精度,取得了比体胞夹杂理论更高的计算效率,节省了时间,可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船舶材料的测试和选择。

一种爆胎防侧翻车轮的传动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210937217.X      申请日:2020-12-08      公告号:CN115107423B      公告日:2024-02-13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发明人:陶振   吴勇   檀生辉   伍旭东   王东   蒋立伟   朱岳松   刘恒   王凯   吴二导   孙鸿健   胡珍珠   姜敏   何志维   齐红青

摘要:

一种爆胎防侧翻车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424318.4      申请日:2020-12-08      公告号:CN112519511B      公告日:2022-07-01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发明人:陶振   吴勇   檀生辉   伍旭东   王东   蒋立伟   朱岳松   刘恒   王凯   吴二导   孙鸿健   胡珍珠   姜敏   何志维   齐红青

摘要:

一种氢能供电磁悬浮小车的动力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022867159.7      申请日:2020-12-04      公告号:CN214083879U      公告日:2021-08-31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黄鹏儒   孙志海   陈创涛   黄宝权   孙立贤   徐芬   邹勇进   蔡丹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能供电磁悬浮小车的动力系统,包括轨道和小车主体,小车主体位于轨道上端,轨道的外环壁和内环壁上均设有保护侧板,小车主体位于两组所述保护侧板之间,小车主体两侧均设有导向轮,导向轮与保护侧板接触,轨道上表面中部安装有驱动永磁铁,两组所述保护侧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悬浮磁铁,小车主体上设有与悬浮磁铁极性相反的钕铁硼磁铁。小车主体上设有氢能燃料电池为小车供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小车上设置励磁线圈,并在轨道中间安装一定间距和磁极性相互交错排列的驱动永磁铁,利用可编程STM32处理器控制励磁线圈与轨道驱动永磁铁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前吸后斥”的驱动力,实现前进、后退、刹车、加速和减速,避障等演示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便于固定电脑主机的汽车销售VR展台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022842679.2      申请日:2020-12-01      公告号:CN213745768U      公告日:2021-07-20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郑仕勇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电脑主机的汽车销售VR展台,包括VR展台主体和升降组件,所述VR展台主体内部开设有呈矩形结构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水平滑动装置有升降板,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底端设置有与升降板配合使用的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凹槽两侧壁的顶端固定有与升降板配合卡接的限位块;所述升降组件由螺杆、滑块、支撑杆及电机,所述螺杆两端螺纹方向相反且水平转动安装在第一凹槽内部底端,所述螺杆的两侧均螺纹套置有与第一凹槽底端壁滑动抵接的滑块,两块所述滑块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该便于固定电脑主机的汽车销售VR展台,结构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推广。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减震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351814.1      申请日:2020-11-27      公告号:CN112271862B      公告日:2021-09-07     

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当前权利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发明人:夏百战   杨亮   戚远航   石世光   骆昊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体、吸振装置、存液箱以及电机支架,所述减震壳体底部设有吸振装置,所述吸振装置左侧设有存液箱,所述存液箱上方设有电机支架,所述吸振装置包括固定套管、第二限位环、圆形通槽、空腔、圆形孔、塞体、圆形凹槽、微型弹簧以及进液管,所述电机支架包括固定架、承载板、冷却空腔以及排液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减震壳体、吸振装置和存液箱相互配合,把电机的振动势能转换为冷却液的流动势能,实现对电机的自动水冷散热,通过设置的吸振装置,实现减小电机支架振动,提高电机使用寿命,减小车内电机振动传递,使车内更安静。

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异常检测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343531.2      申请日:2020-11-26      公告号:CN112505549B      公告日:2021-09-03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常建涛   陈改革   马洪波   孔宪光   沈明磊   程帆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异常检测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步骤为:1.获取样本训练样本集合测试样本集;2.构建孤立森林IForest模型;3.获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异常检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对多维特征构建IForest模型,对每个特征的异常得分进行判定,解决了只依靠单一维度特征对电池进行异常检测的单一性问题,提高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工作,降低了构建的孤立森林模型的时间,并且异常阈值是根据异常得分计算公式自动得出的固定值,提高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异常检测的实时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