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轮胎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220131282.9      申请日:2022-01-18      公告号:CN217099562U      公告日:2022-08-02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来新友   王文超   齐迪   张哲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包括胎体和花纹结构,花纹结构设置在胎体上,花纹结构包括:花纹组,花纹组为多组,多组花纹组沿胎体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每组花纹组包括中心花纹块和侧边花纹块,侧边花纹块为两个,两个侧边花纹块分别位于中心花纹块的两侧,两个侧边花纹块关于中心花纹块的中心点中心对称设置;其中,中心花纹块和侧边花纹块上均设置有横向沟槽,横向沟槽沿第一折线形轨迹延伸。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的使用性能较低的问题。

带束层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123260066.9      申请日:2021-12-22      公告号:CN216610744U      公告日:2022-05-27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田建成   张红斌   谭明明   张宏文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束层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轮胎包括转动轴线P和垂直于其的中心面S,带束层结构包括:沿远离转动轴线P的方向依次设置且均关于中心面S对称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的相对两侧与中心面S之间的距离均为L3;两个带束层隔离胶片,分别设置在中心面S的相对两侧且均位于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之间,各个带束层隔离胶片远离中心面S的一侧与中心面S之间的距离均为L6;带束层上胶片,关于中心面S对称且位于第三带束层远离第二带束层的一侧,带束层上胶片的相对两侧与中心面S之间的距离均为L7;其中,L6>L7,且0<(L7‑L3)≤20mm,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带有带束层上胶片的轮胎在压合后容易打折的问题。

轮胎花纹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123160229.6      申请日:2021-12-15      公告号:CN216610749U      公告日:2022-05-27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刘前   王丹丹   冯耀岭   谭明明   田建成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花纹,轮胎花纹包括第一花纹块,第一花纹块为六边形结构;第二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为六边形结构;第二花纹块与第一花纹块相间隔地设置;第三花纹块,第三花纹块为六边形结构;第三花纹块与第一花纹块相间隔地设置,第三花纹块位于第一花纹块远离第二花纹块的一侧;其中,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以及第三花纹块的各个边与轮胎胎面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均不等于90°,本实施例的轮胎花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高速移动式起重机的轮胎容易发生胎圈鼓包、胎冠生热脱层、偏磨现象的问题。

轮胎的花纹结构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123144449.X      申请日:2021-12-13      公告号:CN216610748U      公告日:2022-05-27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徐永强   杨开玉   王晓静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的花纹结构,轮胎的胎冠中心线将轮胎的胎面分成两个胎面部,花纹结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胎面部上的预设花纹,各个预设花纹包括第一连接沟槽和多个沿轮胎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第一端朝向轮胎的胎肩延伸,第一凹槽的第二端朝向胎冠中心线延伸;各个预设花纹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沟槽,各个第一连接沟槽的两端分别朝向相应的相邻两个第一凹槽延伸,各个第一连接沟槽位于相应的第一凹槽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沟槽,有利于增强轮胎的散热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的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

轮胎的花纹结构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123089774.0      申请日:2021-12-09      公告号:CN216610747U      公告日:2022-05-27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陈鹏飞   方二贞   周杰   程莉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的花纹结构,轮胎的胎冠中心线将轮胎的胎面分成两个胎面部,花纹结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胎面部上的预设花纹,各个预设花纹包括多个沿轮胎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花纹块,花纹块自轮胎的胎面向外凸出形成,花纹块的两端分别朝向轮胎的胎肩和胎冠中心线延伸;沿与花纹块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花纹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花纹块的第一侧面和花纹块的顶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和/或花纹块的第二侧面和花纹块的顶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通过在花纹块上设置第一台阶结构和/或第二台阶结构,能够同时保证轮胎的牵引性能和耐磨性能。

带束层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123005431.1      申请日:2021-12-01      公告号:CN216610742U      公告日:2022-05-27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宏文   田建成   张红斌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束层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二带束层与第一带束层贴合;第三带束层,第三带束层位于第二带束层远离第一带束层的一侧,第三带束层与第二带束层贴合;带束层垫胶,带束层垫胶位于第一带束层远离第二带束层的一侧,带束层垫胶上设置有隔离胶片,隔离胶片位于带束层垫胶与第一带束层之间,带束层垫胶的一侧与带束层垫胶贴合,带束层垫胶的另一侧与第一带束层贴合,本实用新型的带束层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的带束层端点在长期使用时容易出现龟裂现象的问题。

一种低滚阻轮胎胎面结构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122693865.9      申请日:2021-11-05      公告号:CN215921775U      公告日:2022-03-01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明伟程   柳文娟   何立伟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滚阻轮胎胎面结构,包括胎面和设置在胎面上的副沟,胎面包括胎翼胶、基部胶和贴合基部胶设置的胎面胶,胎翼胶对称设置在胎面两侧;基部胶与胎面胶之间的胎肩部位设置有填充胶,填充胶为外宽内窄的类梯形结构,填充胶类梯形结构的两个面分别与基部胶和胎翼胶相贴合,填充胶与胎面胶贴合的接触面为AC面和CD面;其中AC面与基部胶的夹角为α,α范围为40°±5°。该胎面结构通过胎面多复合设计及优化胎面各部件尺寸,针对性的降低轮胎胎肩部位的生热,降低轮胎胎肩能量损耗,从而减少轮胎整体能量损耗;合理设计填充胶距离副沟的距离,避免承载时端点过度应力不均,从而大大降低了轮胎滚动阻力。

轮胎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122630407.0      申请日:2021-10-29      公告号:CN216331232U      公告日:2022-04-19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红斌   田建成   刘光富   仝传贤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轮胎包括:胎体;内衬层,位于胎体的内侧;两个子口,两个子口均设置在内衬层上且位于内衬层的内侧,两个子口分别位于胎冠中部的两侧,各子口用于贴合贴合鼓;两个胎侧插入包,两个胎侧插入包均设置在内衬层上且位于内衬层与胎体之间,两个胎侧插入包分别位于胎冠中部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胎易出现内衬层接头脱开的问题。

轮胎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122643755.1      申请日:2021-10-29      公告号:CN216331233U      公告日:2022-04-19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红斌   田建成   仝传贤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轮胎包括:胎侧;胎面,位于胎侧的内侧,胎面包括带束层和设置在胎侧与带束层之间的带束层垫胶;钢圈;胎体,包括胎体本体部和与胎体本体部连接的胎体反包部,胎体反包部包裹钢圈,胎体的至少部分位于胎侧与带束层垫胶之间,以与胎侧和带束层垫胶围绕形成安装腔;填充部,填充部设置在安装腔内,以与安装腔的腔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胎体、胶部件及胎侧之间易出现较大缝隙而导致成品胎脱层的问题。

胎面组件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2122618883.0      申请日:2021-10-28      公告号:CN216610745U      公告日:2022-05-27     

申请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红斌   冯耀岭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轮胎的胎面组件,胎面组件包括胎面复合件、粘接片和防护层,粘接片设置在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以使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用于与带束层粘接;防护层贴附在粘接片的远离胎面复合件的一侧的侧面上;其中,粘接片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的宽度,粘接片的宽度方向和胎面复合件的宽度方向均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沿胎面复合件的宽度方向,胎面复合件具有两端;通过使粘接片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的宽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会出现缝隙的问题,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胎面组件在经过冷却池时,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容易残留水分的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