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中南大学专利

0

一种阻燃透明木材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1197269.X      申请日:2021-10-14      公开号:CN113829461A      公开日:2021-12-24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王峥阳   高雨欣   范传刚   颜龙   冯塞亚   李玉豪   储天扬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透明木材及其制备方法,先将木材进行脱木质素处理得到脱木质素木材;然后制备与脱木质素木材折射率相匹配的透明防火涂料,将其真空浸渍于脱木质素木材中制造出具有高阻燃性能的阻燃透明木材。阻燃透明木材具有高透光率和雾度及良好的力学性能,能有效降低透明木材的火灾危险性,是一种潜在的玻璃替代品,在家具、节能建筑材料、太阳能电池、汽车及光电子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变道轨迹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939489.9      申请日:2021-08-16      公开号:CN114132340A      公开日:2022-03-04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唐进君   孟宪伟   刘芳   李烨   黄合来

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道轨迹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周围车辆的实时行驶数据,其中,所述实时行驶数据包括每一车辆的位置信息、速度及加速度;基于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对所述实时行驶数据进行车辆意图预测,得到包含车辆变道轨迹数据集,其中,所车辆变道轨迹数据集包括车辆左转轨迹数据集、车辆右转轨迹数据集及车辆直走轨迹数据集;基于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对所述车辆变道轨迹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得到车辆的预测行驶轨迹;如此,能够可快速准确的了解周边车辆未来的驾驶状态,使轨迹预测更加精准稳定。

一种汽车减速器行星复合齿轮组合结构和锻压模具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818426.8      申请日:2021-07-20      公开号:CN113547064A      公开日:2021-10-26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李洲   张露   蔺永诚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减速器行星复合齿轮组合结构,包括外套层和芯体,所述外套层内壁设置有内波纹,所述芯体外壁设置有和所述内波纹相配合的外波纹,外套层和芯体之间设置有波纹曲面,使两个复合件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形成稳定的连接界面,结合强度高,实现双金属材料协调变形且界面可靠的冶金结合,具备高强度、耐磨损的等性能优势;采用上下模腔顶针自动顶出的结构,结构设置合理,实现一个移动方向两个顶出方向的结构,全面的防止脱模过程粘于上模或下模,脱模效率高。

一种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内部加热预测控制方法及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110549408.4      申请日:2021-05-20      公开号:CN113281655A      公开日:2021-08-20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黄志武   刘勇杰   周峰   蒋富   杨迎泽   武悦   彭军   刘伟荣   李恒   张晓勇   陈彬   张瑞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内部加热预测控制方法及装置,其方法为:测量系统将实时采集的动力电池表面温度、端电压、电流信息输入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实时估计电池在当前状态下的核心温度,访问实验数据库获得相应的电热耦合模型参数,并通过基于模型的预测方法计算预测时域中电池的核心温度,求解考虑多种加热性能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输出控制时域中第一个脉冲加热电流作为PID控制的参考电流,实现超级电容和动力电池之间双向脉冲电流加热。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动力电池的核心温度达到目标。本发明缩短动力电池的加热时间,降低加热过程中电池的能量及寿命损耗,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

一种混杂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结构快速成型的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519358.7      申请日:2020-12-21      公开号:CN112848389A      公开日:2021-05-28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翟瞻宇   陈超   符亮   丁玉栋   蒋炳炎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杂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结构快速成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注塑‑压缩成型工艺和快速变模温技术,通过模具初次合模将纤维编织布固定在注塑模具型腔中,并形成预留浸渍间隙;打开快速变模温系统,将型腔中的纤维编织布加热至热塑性树脂熔融温度以上,注射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熔体至预留浸渍间隙后,进行二次合模,完成熔融树脂对纤维编织布厚度方向的充分浸渍及其表面特征结构的注射成型,然后保压、冷却,得到复合结构。本发明一步成型同时具有连续纤维和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结构,极大的缩短成型周期及附加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方法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汽车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孔隙特性轻质梯度材料及其应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400433.8      申请日:2020-12-04      公开号:CN112658266A      公开日:2021-04-16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马运柱   刘超   刘文胜   伍镭   王涛   颜焕元   赵心阅   杨伦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孔隙特性轻质梯度材料及其应用。发明中所述轻质梯度材料中存在密度变化的区域,所述的轻质梯度材料中各基体区域的材质保持一致。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空心氧化铝微球作为造孔剂,在气氛保护下,按照体积比氧化铝微球颗粒:轻质金属粉末=X:(100‑X)称取粉末,并混合均匀得到不同含量造孔剂的前驱体复合粉末;采用叠层铺粉技术将多体系粉末均匀放入石墨模具中,并在模具中用碳纸包覆以防漏粉;采用真空热压烧结,通过调控烧结工艺参数和压力,得到具有孔隙特性的轻质梯度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轻质梯度材料无明显变形,通过孔隙率的调控实现了均质材料中的密度梯度分布,并且解决了孔隙分布和形貌难以精准调控的问题。本发明所得产品孔隙分布均匀,性能优良,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一种多运动模式可重构水陆空机器人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93491.0      申请日:2020-10-14      公开号:CN114368253A      公开日:2022-04-19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钟国梁   曹菁林   柴析迎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运动模式可重构水陆空机器人,它由控制单元、四足行走单元、四旋翼飞行单元三部分组成。行四足行走单元包括四条可以实现行走运动的机械腿,每条腿有两个关节:大腿与小腿关节。通过舵机连接和控制,小腿可以实现折叠。另外在关节连接处安装滚轮,小腿折叠后可以实现轮子着地运动;四旋翼飞行单元包括,前后两个旋翼固定安装在机体之中,称为固定旋翼。左右两个旋翼的安装支架可以沿轴线实现90度旋转,称为转向旋翼。在水中和空中运动时,固定旋翼提供向上的动力,转向旋翼提供机器人的前进动力,并控制前进方向。在陆地上时小腿折叠时采用轮子接触地面运动,动力由可转向旋翼提供,小腿不折叠时机器人可以利用腿部行走。

一种可实现跳跃和飞行运动的多栖机器人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93581.X      申请日:2020-10-14      公开号:CN114368254A      公开日:2022-04-19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钟国梁   柴析迎   曹菁林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实现跳跃和飞行运动的多栖机器人,它包括跳跃运动单元、可转向飞行单元、机体、驱动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跳跃单元由两条反曲的三关节机械腿构成。可转向飞行单元主体由四个旋翼组成,其中一侧两个旋翼的安装支架固定,直接与机体进行连接;另一侧旋翼安装支架可以活动,改变旋翼提供动力的方向。旋翼安装架活动范围不超过90度,同样安装限位装置进行限位。通过跳跃运动和四旋翼飞行运动的结合,该多栖机器人能够自主实现从陆地状态到空中飞行状态的多栖运动状态的转换。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93718.1      申请日:2020-10-14      公开号:CN114368255A      公开日:2022-04-19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钟国梁   柴析迎   曹菁林   窦炜强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它包括支撑臂、起落架、外壳、底座、轮翼机构和控制系统。每个支撑臂包括大臂、小臂、腕部三个关节,通过双连杆结构进行限位,关节处安装舵机提供运动动力;起落架包括支撑体和电机推杆,电机推杆直线运动完成支撑体的展开和复位;轮翼机构包括轮子和螺旋翼;底座和外壳作为机器人主体起到支撑作用;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支撑臂的形态,便可实现机器人实现水陆空多栖功能。

面向汽车车身轻量化结构设计中求解响应不连续昂贵优化问题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524685.5      申请日:2020-06-10      公开号:CN111881931A      公开日:2020-11-03

申请人: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发明人:王勇   林剑清   刘角   孙光永   庞通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汽车车身轻量化结构设计中求解响应不连续昂贵优化问题的实现方法及装置。通过区域划分策略,通过对结构设计中响应不连续的定位,将初始带有响应不连续的设计域划分成若干个响应连续的子区域。然后针对每一个子区域,分别使用差分进化算法作为搜索引擎生成子代种群并使用代理模型对生成的子代种群进行模型评价找到较有前途的方案。最后,再通过一个局部代理模型辅助搜索得到更优的方案。本发明解决了在汽车车身轻量化结构设计中由于响应不连续现象的存在导致代理模型的模型精度降低以及优化算法无法进一步优化的问题,对汽车车身轻量化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