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中南大学专利

0

一种铝合金汽车铸轧板坯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1329831.8      申请日:2018-11-09      公开号:CN109161734A      公开日:2019-01-08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黄元春   任贤魏   肖政兵   刘宇

摘要:本发明属于金属双辊铸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汽车铸轧板坯料及其制备方法,按照主合金元素Mg:0.4~0.8%;主合金元素Si:0.87~1.25%;Cu元素:0~0.4%,完成配比;在坩埚炉内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得元素分布均匀。铝液在680℃~710℃时开始铸轧;冷却水流量为1.1t/min;铸轧区长度为57mm;轧辊材质32Cr3Mo1V;轧辊速度为80r/min。本发明通过理论计算对主/微合金元素进行成分优化,获得较窄固液相变区间的合金元素成分方案,通过适配铸轧温度,确定较高带坯组织均匀性的铸轧温度区间,制备出厚度为5~6mm的均质6xxx系汽车用铝板铸轧坯料,实现汽车铝板制造的低能耗、低污染以及高效能,具有极高的生态及经济价值。

一种C/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1327099.0      申请日:2018-11-08      公告号:CN109251052B      公告日:2021-06-22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李国栋   胡姣   孙晔华   史琦   张洋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适合制备摩擦磨损材料和密封材料,包括以下步骤:1)预制体的制备;2)脱胶处理;3)水基石墨浆料的制备;4)石墨浆料注射;5)石墨浆料补注;6)素坯的制备;7)碳化处理;8)增密处理:依次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和高温热压工艺对C/C多孔预制体进行增密处理,得到摩擦磨损性能优良的C/C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浆料注射的方法,在不破坏碳纤维预制体的结构和结合强度的情况下,均匀引入石墨粉,本发明制备C/C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大型飞机刹车、高速列车、汽车、大型卡车等摩擦磨损材料,也可应用于航天飞行器与精密仪器的密封材料,特别适用于真空、惰性气体或还原气体环境下高温密封材料。

一种超细晶Ta材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1144716.3      申请日:2018-09-29      公告号:CN109097713B      公告日:2019-12-03     

申请人:中南大学, 长沙南方钽铌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长沙南方钽铌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李周   蒋任翔   肖柱   彭智   龚深   张立强   邱文婷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细晶Ta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细晶Ta材的晶粒尺寸小于等于3μm;其极限强度大于等于410MPa,屈服强度大于等于300MPa。其制备方法为:对钽源进行电子束熔炼,铸锭后,在保护气氛下将铸锭进行包套;进行三维热锻开坯,开坯总变形量65‑75%,开坯温度1150‑1250℃;开坯后,脱除包套并进行低‑高温交叉交替轧制;得到超细晶Ta材。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的Ta带晶粒均匀,且非常细小,使其具有有利的强度和塑性以及韧性。本发明所设计和制备超细晶Ta带用于备电子、冶金、钢铁、化工、硬质合金、原子能、超导技术、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等高新技术领域。

适用于汽车车身的6XXX铝合金及车身板制备工艺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1141761.3      申请日:2018-09-28      公告号:CN109055698B      公告日:2020-04-28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李凯   鲁强   杜勇

摘要:本发明适用于汽车车身的6XXX铝合金及车身板制备工艺,所述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包含下述组分:镁0.9~1.3%,硅0.70~1.0%,锰0.45~0.6%,铁0.15~0.3%,铜0.45~0.55%,余量为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总量小于等于0.06%。其制备工艺,包括熔铸、均匀化热处理、轧制、固溶热处理、预时效热处理、自然时效处理,二次人工时效热处理。本发明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制备工艺以及热处理方法,降低室温放置后的板材强度,同时保证烤漆时效后强度较大比例地提升。该工艺方案为熔铸、均匀化、热轧冷轧得到合金板材;对板材进行固溶处理之后引入预时效,得到可用于车身板材料的成品铝合金板材。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成本低、质量高、可室温储存及运输、成形性能好的铝合金板材。板材在经过变形处理后进行人工时效后,强度及塑性均较高。

一种磁共振式的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 [发明 ]失效

申请号:CN201811122911.6      申请日:2018-09-26      公开号:CN109159682A      公开日:2019-01-08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陈有根   张翼天   李晓光   黄挚雄   李志勇   贾志杰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共振式的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所述系统的基本拓扑为四线圈磁共振式,包括:供电单元、发射单元、中继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将工频交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并为蓄电池充电及发射单元供电;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将低压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并将电能耦合给中继线圈;所述中继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以磁共振的方式向外发射;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电能,并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后为无人机的锂电池充电。所述系统通过变拓扑控制,结合接收单元输出特性实现恒流-恒压法充电,既避免有线充电的“对准”难题,又摆脱传统无线充电的低效率困境,在不返航时,通过就地的无线充电站点自动充电,提升无人机的续航能力。

一种制备极薄高性能多层铜/铜铝金属间化合物/铝复合箔材的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938113.4      申请日:2018-08-17      公告号:CN109174965B      公告日:2019-11-01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喻海良   王琳   杜青林   李畅   崔晓辉

摘要:一种制备极薄高性能多层铜/铜铝金属间化合物/铝复合箔材的方法,先通过多道次累积叠轧制备出多层铜/铜铝金属间化合物/铝复合带材,再采用深冷异步轧制进一步制备出多层铜/铜铝金属间化合物/铝复合箔材,所得材料中铜铝金属间化合物层的体积占整个层状材料体积的15%‑30%。本发明复合轧制技术目前适合纯铜与纯铝材料,所得复合箔材在电力供应设备、汽车等行业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855518.1      申请日:2018-07-31      公告号:CN108933462B      公告日:2021-07-23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刘慧   谷小波   王击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装置或方法,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池包括串联的n个电池单元,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市电接口以及电源转换单元以将市电转换为充电电压,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充电电压设置单元,被配置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单元以设置所述充电电压。本发明尤其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多个串联电池单元的充电过程。

基于前后轴融合参考的自主停车导航及控制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831398.1      申请日:2018-07-26      公告号:CN109017793B      公告日:2020-04-07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余伶俐   严孝鑫   况宗旭   周开军   邵玄雅   魏亚东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前后轴融合参考的自主招车导航及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停车场布局、车辆停车位置及驾驶员在停车场中的位置,建立世界坐标系,用Dubins曲线规划出从车辆停车的位置到驾驶员所在的位置的全局路径;步骤二,在车辆坐标系下,根据规划的全局路径,采用基于车辆前后轴融合参考控制方法计算车辆前轮偏角;步骤三,按照根据期望车辆前轮偏角,控制车辆前轮转动并移动车辆;步骤四,更新车辆位置,如果到达驾驶员所在的位置,则自主招车结束,否则重复步骤二、三。本发明基于前后轴融合参考的自主招车导航及控制方法,能够极大的增加对车辆特别是轴距较长的车辆的控制精度,极大提高车辆的控制效果。

汽车减速器齿轮渗碳淬火变形控制方法及应用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810765876.3      申请日:2018-07-12      公告号:CN108950170B      公告日:2020-04-24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唐进元   孙思源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汽车减速器齿轮渗碳淬火变形控制方法,该方法先确定反向修形的量值,对齿轮的端面进行反向修形,再设计制备与所述齿轮的辅板结构相匹配的补偿机构,并将补偿机构装配于反向修形后的齿轮辅板位置中,最后将装配好的齿轮进行渗碳淬火。本发明提供的变形控制方法可以使齿轮热处理后端面跳动减小至0.06mm以内,本发明的补偿机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易于推广,补偿机构和反向修形结合的方法,减小了工厂热处理后修整齿轮的费用,缩短了修形时间,减少了修形量,节省了原料钢的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先进行反向修形,再设计并装配补偿机构后热处理,与先进行热处理再修形相比,不仅减小了修形量,也避免了热处理后再修形对渗碳层的影响。

一种牵引系统主回路接地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810752527.8      申请日:2018-07-10      公开号:CN109203995A      公开日:2019-01-15

申请人:中南大学      当前权利人:中南大学

发明人:陈志文   李学明   阳春华   彭涛   桂卫华   蒋朝辉

摘要:本发明涉及牵引系统故障诊断领域,公开了一种牵引系统主回路接地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以考虑主回路中变量间的相关性,快速且准确地判断是否发生接地故障;该方法包括获取与中间直流环节电压有关的可测变量,将可测变量进行分组,选取每组可测变量对应的历史正常数据组成相应组数的数据矩阵,并建立残差发生器;计算历史正常数据的残差信号,然后根据残差信号计算历史正常数据的残差信号统计量,然后设定控制限;计算实时数据的残差信号,然后根据实时数据的残差信号计算实时数据的残差信号统计量,将实时数据的残差信号统计量与控制限进行比较,当实时数据的残差信号统计量超过控制限时,视为发生接地故障;反之,视为正常运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