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厦门理工学院专利

0

汽车自适应防侧翻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510369873.4      申请日:2015-06-29      公告号:CN104986148B      公告日:2017-09-26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当前权利人:厦门理工学院

发明人:唐友名   陈建彪   林俊宏   周水庭   李志红

摘要:一种汽车自适应防侧翻装置,由汽车传感器、微机控制单元和机电执行机构组成;所述的微机控制单元用来处理汽车传感器获取的参数并控制机电执行机构进行动作,汽车传感器实时监控汽车侧倾状态,微机控制单元实时对机电执行机构进行控制;机电执行机构由主车轮机构及与主车轮机构同心的副车轮伸缩机构构成;其中主车轮机构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连接的橡胶轮胎、空心轮毂和第一空心轴;主车轮机构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支撑汽车;副车轮伸缩机构包括橡胶轮胎、空心轮毂、第二空心轴和电动机及其传动机构,所述电动机及其传动机构安装在第一空心轴内部,建立电动机和第二空心轴的连接和控制,接受来自微机控制单元的控制,实时对第二空心轴进行伸缩位移控制。

一种五级渐进式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510141758.1      申请日:2015-03-29      公告号:CN104999977B      公告日:2017-09-29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当前权利人:厦门理工学院

发明人:唐友名   陈建彪   林俊宏   周水庭   李志红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级渐进式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筒体由第一密封活塞、第二密封活塞分割成的气压室和液压室构成,液压室内设节流板,第二密封活塞远离液压室方向一侧固定有缓冲弹簧以及第一柱状泡沫铝,第一柱状泡沫铝位于直梁内,缓冲弹簧另一端从直梁内伸出并固定在承压板上,承压板上设有与第一柱状泡沫铝直线相对的第二柱状泡沫铝,第二柱状泡沫铝远离承压板一端伸入直梁内,且在弹簧在无弹性形变下,第一柱状泡沫铝与第二柱状泡沫铝彼此间隔;第一柱状泡沫铝与第二柱状泡沫铝直线长度和大于直梁长度。本发明通过逐级加大的吸能量,逐步吸收和缓冲碰撞能量,从而很好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能。

一种道路自适应液压主动悬架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510138277.5      申请日:2015-03-27      公告号:CN104709025B      公告日:2017-05-17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威迪思汽车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威迪思汽车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韩锋钢   陈云   吴金镇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自适应液压主动悬架系统,包括可变刚度变阻尼的主动悬架、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主动悬架包括变阻尼减震器、变刚度弹簧和液压作动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以及若干用以测试车辆状态的传感器。该悬架系统能够同时自动控制悬架刚度和阻尼,实现整车良好的行使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控制系统反应速度快;可自适应或手动调节车高,提高整车通过性;结构及控制策略简单,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且当主动悬架部件出现故障时,汽车性能与传统被动悬架系统相同仍旧能够正常行使。

一种具有声光协同驱散装置的防暴车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510078001.2      申请日:2015-02-14      公告号:CN104760529B      公告日:2017-10-10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厦门理工学院, 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欧阳联格   周水庭   谭璀璨   李家焕   张兴春   耿正阳   毋文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声光协同驱散装置的防暴车,包括汽车底盘、驾驶室、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控制器总成及车箱,该车箱顶部开有舱口,该舱口处铰接有一舱门,舱门通过舱门启闭机构实现其启闭功能;该舱口周边处设置有密封圈;车箱内位于舱口的下方设置有可升降的声光协同驱散装置;该声光协同驱散装置包括升降器总成,该升降器总成包括升降平台以及可将升降平台升起或降下的升降装置,在升降平台上安装有声光协同驱散器总成,当该升降平台升起时其顶面封堵于所述舱口的下方。本发明的驱散装置在需要作业时升起,不需要执行任务时隐藏于车箱内,行驶通过性强、阻力小,且更有防水、防尘和防紫外线辐射功能,又能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410167072.5      申请日:2014-04-24      公告号:CN103921746B      公告日:2016-02-17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当前权利人:厦门理工学院

发明人:唐友名   王亭   黄红武   张义   周水庭   谭卫锋   吕娜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包括前保险杠,与前保险杠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后保险杠,以及用于传递来自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的碰撞力的两根推杆;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均包括前缓冲梁、后横梁以及两个前后梁连接件;前缓冲梁和后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梁连接件焊接在一起,前缓冲梁和后横梁之间的空间设置两个固定在后横梁上的吸能盒以及两个用于连接吸能盒的吸能盒连接架,吸能盒连接架与前缓冲梁焊接为一体;两根推杆平行设置于前、后保险杠之间,推杆两端穿设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中,推杆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吸能盒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发生正面碰撞和追尾时,汽车能够吸收比更多的能量以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性。

利用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碰撞试验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310314551.0      申请日:2013-07-24      公告号:CN103389214B      公告日:2016-01-20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当前权利人:厦门理工学院

发明人:方遒   杨福清   俞剑斌   许师中   黄红武   周水庭   许华荣

摘要:利用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碰撞试验方法,涉及一种汽车。选择一块开阔平地以便进行碰撞试验;预设拟被碰的壁障或车辆按碰撞试验标准;在拟碰撞车辆的行进方向的中心线设一条带颜色的标记线条,使该中心线与拟被碰的壁障或车辆形成相应碰撞试验所需要的角度;利用无人驾驶技术,对拟碰撞车辆进行改造,使得拟碰撞车辆能自主进行车辆的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在拟碰撞车辆或拟被碰车辆上按标准规定安装试验假人、连接线路及设备;将准备好状态的拟碰撞车辆在行进方向中心线的起点发动,设定为无人驾驶状态,拨好起始档位,起动已设定好碰撞速度的无人驾驶控制器、紧急情况处理器,开始碰撞试验。实现车与固定壁障之间、车与车之间任意角度的碰撞试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