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胶及防爆轮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所述支撑胶设置于内衬层和胎体层之间,在支撑胶上分别设置有支撑胶厚度H1、H2和H3;所述H1在胎肩位置;所述H2在水平轴上下10mm位置范围内;所述H3在三角胶端点及端点以上位置;所述H1=H2≥12mm>H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胶可减小胎肩应力,避免胎肩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生热损坏,提高上胎侧的刚性,提高轮胎的高速耐久性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支撑胶设置为过渡支撑胶和主体支撑胶的双胶结构,减小了行驶过程中轮胎各部件之间的剪切应力,提升了轮胎的高速性能,大大提升了轮胎的舒适性能。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撑胶结构,属于轮胎技术领域,支撑胶整体呈月牙形,包括上支撑胶和下支撑胶,其中,上支撑胶的上端点位于带束层内侧,其与行驶面端点水平距离为10‑15mm;下支撑胶的下端点位于三角胶的中部位置,钢丝圈的上方,其与胎踵端点的竖直距离为10‑15mm。本实用新型支撑胶结构能够应用于缺气保用轮胎,解决了现有缺气保用轮胎的支撑胶由于硬度较大,模量较高,韧性不足,在轮胎行驶过程中损伤轮辋的技术问题。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爆轮胎,属于防爆轮胎领域,包括依次相连的内衬层、支撑胶及胎体层;支撑胶的上端点位于带束层下端,插入带束层底部,与胎侧插入距离存在5‑10mm的断差;支撑胶的下端点距离钢丝圈顶部5‑10mm;支撑胶进一步包括主体支撑胶与过渡支撑胶,主体支撑胶右侧与胎体层相连;过渡支撑胶左侧与内衬层相连,右侧与主体支撑胶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防爆轮胎由于使用单胶种支撑胶而导致脱层及内部开裂的技术问题,具有各胶层不易开裂、轮胎使用寿命长、支撑性好、轮胎的滚动阻力小的特点。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单胶种支撑胶及缺气保用轮胎,属于缺气保用轮胎领域,该单胶种支撑胶形状为梯形;梯形的高度为3‑15mm;梯形的左腰在下底上的投影长度m1的取值范围为5‑30mm。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自体支撑体结构存在舒适性能差、零气压行驶下应力集中的技术问题,具有良好的零气压耐久性能、舒适性能的特点。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爆轮胎支撑结构,属于轮胎制造技术领域。根据不同的轮胎规格,可在支撑胶外部表面包裹一层或者多层的纤维吊线层,本方案中阐明了纤维吊线层的具体结构和具体数值,在保证轮胎性能不变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减小支撑胶的厚度,攻克了普通防爆胎静音舒适性差耗油高的技术难题,适用与乘用车全系车型自体内支撑轮胎。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静音槽的轮胎花纹,包括设置在外侧花纹块中的空腔吸音舱和设置在纵沟内的震动抵消键;所述空腔吸音舱设置为舱体结构,所述空腔吸音舱上表面为椭圆形,且随深度的增加所述空腔吸音舱呈上窄下宽,所述空腔吸音舱通过沟槽与花纹筋连通,所述空腔吸引舱表面布满纳米级海绵状空洞和间隙;所述震动抵消键设置为舱体结构,所述震动抵消键上表面为矩形,且随深度的增加所述震动抵消键呈上宽下窄,所述震动抵消键在所述纵沟内左侧和右侧交替设置。较于现有技术中胎侧需要加入支撑胶,通过腔吸音舱和震动抵消键合理的结构设置来降低防爆轮胎的噪音。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胎侧支撑胶,属于轮胎技术领域,支撑胶呈不对称梯形设计,其中,支撑胶的两端较为细长,其下端厚度最薄,其中部厚度最厚,为5‑10mm,支撑胶的上端点与冠带条的端点的距离为15‑25mm,支撑胶的下端点与钢丝圈最上端的垂直距离为2‑5mm。本实用新型胎侧支撑胶能够改善子口处易脱层的问题,具有保证支撑性的同时,降低胎侧刚性,大大提升舒适性的特点。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防爆胎三角胶结构,包括三角胶和支撑胶,所述三角胶的上端点位置设置在轮胎与轮辋着合点以下,所述三角胶的宽度设置在10‑20mm之间;所述三角胶外部环绕一层胎体帘布,所述胎体帘布包括胎体和补强结构两部分,所述胎体包裹在三角胶底部,所述补强结构设置在三角胶侧面;所述支撑胶厚度为为5‑10mm。可有效避免三角胶和支撑胶断裂,或者三角胶、支撑胶与帘布接触位置脱层。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全车系的自体内支撑轮胎及其成型工艺,属于自体内支撑轮胎领域。包括支撑体,支撑体包括支撑胶,三角胶和补强层,支撑胶形状为梯形,厚度为4‑12mm,三角胶位于胎体外侧被胎体包覆,三角胶下端点与钢丝圈紧密贴合,三角胶上端点位于所述支撑胶径向宽度L的1/3‑2/5处;补强层上端点高于三角胶上端点的径向高度L3为5‑10mm,补强层下端点与钢丝圈顶部齐平。本发明应用于自体内支撑轮胎方面,解决现有自体支撑轮胎无法兼顾零气压耐久性能与轮胎的静音舒适性能且适用车型范围小的技术问题,具有比普通防爆胎更舒适、更节油、噪音小,达到用户对缺气保用的需求,且对轮辋无损伤,可适用于乘用车全系车型的特点。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车专用轮胎,包括胎面、胎肩、胎侧和胎圈,胎面及胎肩的断面轮廓包括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外轮廓线及内轮廓线均为多段弧线过渡,使胎面的花纹厚度从胎面中心线往胎肩由6.8~7.0mm缩减至4.6~5.0mm;胎面内轮廓线包括三段相切的弧线,胎肩内轮廓线为一直线段和内圆弧段,其中,内圆弧段的圆弧半径为28‑32mm,胎肩横沟沟深为4.6‑5.0mm。本实用新型新能源车专用轮胎通过对胎肩部的内轮廓线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胎肩部横沟沟深,使其兼具良好的高承载性能、低滚阻以及低噪音性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