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专利

0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0873651.6      申请日:2022-07-21      公开号:CN115390090A      公开日:2022-11-25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彭旭   李文广   王小明   范伟伟

摘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该激光雷达系统包括:第一激光雷达;第一翻转部件,用于将该第一激光雷达连接到车辆的第一侧边;其中,当该第一翻转部件翻转到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激光雷达用于对第一方向上的环境进行感知;或者,当该第一翻转部件翻转到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激光雷达用于对第二方向上的环境进行感知。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智能汽车或者电动汽车,在提升车辆的安全性的同时有助于降低车辆的成本。

一种节点升级方法以及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80060827.4      申请日:2022-06-30      公开号:CN117940893A      公开日:2024-04-26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胡浩茫   王金龙

摘要:一种节点升级方法以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主控制节点本地保存的软件包合集中包括了所有从属节点的升级软件包,当接收到上位机的诊断请求时,从上位机下载软件包合集,并按照节点标识分成一个或多个升级软件包,然后分发给节点标识对应的各个目标节点,由主控制节点负责拆分和识别目标节点,以实现各控制器同时升级,即不需要每个汽车企业定义不同的诊断标识来区分和管控主控制节点和从属节点,降低上位机和从属节点的工作量,节约了研发和生产成本。

制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车辆和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80008348.8      申请日:2022-06-30      公开号:CN117642307A      公开日:2024-03-01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翁子彧   凌铭泽   王广义

摘要:一种制动方法,包括获取车轮的制动扭矩,基于车轮的制动扭矩的变化量确定能量回收制动扭矩的变化量和摩擦制动扭矩的变化量,其中,制动扭矩的变化量等于能量回收制动扭矩的变化量与摩擦制动扭矩的变化量之和。该方法实现了紧急制动过程中摩擦制动和能量回收制动之间的协调控制,能够充分利用能量回收来快速响应制动需求,具有更快的控制响应速度和更高的能量回收率,增强了紧急制动时车辆的稳定性。还提供了一种实现该方法的装置、电子设备和车辆以及存储该方法的可存储介质。

一种显示屏、汽车、背光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0719648.9      申请日:2022-06-23      公开号:CN117311034A      公开日:2023-12-29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庹长富   胡治晋   张译文   梁书海

摘要: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汽车、背光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高了车载中控屏的光效及减少产生白亮污染。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及包括第一微棱镜膜、调光组件及第二微棱镜膜的光场转换装置。第一微棱镜膜包括将导光板出射的散射光汇聚后导出的多个第一微棱镜。第二微棱镜膜包括对所述调光组件出射光线进行调光的多个第二微棱镜。调光组件配置为:第一调光状态下,将第一微棱镜膜出射的光线散射后导出,使经第二微棱镜膜出射的光线形成最大亮度中心位于导光板正上方的第一光场。第二调光状态下,将第一微棱镜膜出射的散射光导出,使经第二微棱镜膜出射的光线形成最大亮度中心位于第一光场的最大亮度中心第一侧的第二光场。

一种基于AUTOSAR的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0726150.5      申请日:2022-06-23      公开号:CN117319261A      公开日:2023-12-29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马松君   孙兆年   刘红军   徐艳琴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AUTOSAR)的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车辆网络技术领域,可以为车辆提供时间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TSN)管理能力,如TSN参数配置、确定性监控、TSN参数升级等,以保证车载系统通信的实时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等,从而保证用户的驾驶安全和车载系统的多样化功能,提升用户驾驶体验。

一种设备部件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0690337.4      申请日:2022-06-17      公开号:CN117295066A      公开日:2023-12-26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丁鹏

摘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部件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用于智能汽车或新能源汽车。该方法包括:第一控制器在被第二控制器认证成功且认证结果可信的情况下,向部件发送控制指令;部件在确定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对该控制指令做出响应。该方案可以将对部件的认证转移到第一控制器,而第一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指令控制一个或多个部件,无需在所有需要认证的部件中预置密钥和植入算法,而只需在少数几个控制器中预置密钥和植入算法,便可对更多部件提供安全保护,满足更丰富的需求,且可以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此外,部件需要在第一控制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对控制指令做出响应,且控制指令需要在第一控制器确认认证结果可信的情况下发出,安全性更高。

一种面向下车场景的主动服务方法及终端设备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0674941.8      申请日:2022-06-14      公开号:CN117261785A      公开日:2023-12-22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任多   周剑辉   宋凯凯

摘要:本申请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下车场景的主动服务方法及终端设备,用以通过车载电脑等终端设备并采用与用户的语音交互控制等方式为用户提供面向下车场景的主动服务,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车体验。该方法中,终端设备检测到所述下车场景;基于一种或多种识别场景和预先配置的主动服务策略,启动主动服务流程;其中,所述识别场景为预先配置的用于表示在下车场景下存在用户忘记事件的场景;终端设备检测并响应于用户对主动服务流程的回复指令,进行主动服务控制;或者,终端设备确定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用户对主动服务流程的回复指令,进行主动服务控制,所述主动服务控制用于基于所述用户忘记事件对车辆进行智能控制。

一种汽车座舱屏幕的操作方法及相关设备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10662846.6      申请日:2022-06-13      公开号:CN117270801A      公开日:2023-12-22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郑江震   王宗波   姜顺吉

摘要: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舱屏幕的操作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车机设备获取座舱内多个屏幕中的第一屏幕上的操作的属性信息;车机设备根据属性信息,从多个屏幕中确定出第二屏幕;车机设备在第一屏幕上显示第二屏幕的镜像界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操作座舱内不同的屏幕时,只需要切换不同屏幕的镜像即可,无需用户改变位置,从而能够提升汽车座舱内屏幕操作的便捷性。另外,无需增加物理硬件来实现对座舱内不同屏幕的操作,能够降低硬件成本投入。

一种整车控制方法及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80095344.8      申请日:2022-05-31      公开号:CN119137029A      公开日:2024-12-13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赵福   胡国杰

摘要:一种整车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管理模块向第一业务模块发送第一协商请求,以咨询第一业务模块是否同意将车辆的状态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并接收第一业务模块基于第一协商请求发送的第一协商反馈。实施本申请,现了与车辆状态的切换相关的功能的分解,降低了车辆功能之间的耦合度,有利于降低车辆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提高整车控制的稳定性。

一种电芯检测装置、方法、电池包、底盘总成和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280007330.6      申请日:2022-05-31      公开号:CN117501080A      公开日:2024-02-02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昌庆江

摘要:一种电芯检测装置(300)、方法、电池包(130)、底盘总成(500)和车辆,涉及传感技术领域,电芯检测装置(300)包括:扣板(310),扣板(310)的第一表面(311)包括第一安装部(312);第一光纤传感器(320),第一光纤传感器(320)设置于第一安装部(312),且第一光纤传感器(320)的第一端从第一安装部(312)的第一端引出;其中,第一光纤传感器(320)包括N个第一检测点,N为正整数,第一检测点用于检测电芯。不需要对电芯进行破坏性改动,即可实现对电芯相应传感数据的检测,电芯检测装置(300)易于安装拆卸,因此,当检测到电芯发生故障时,可以直接将电芯检测装置(300)拆卸下来,使电芯的更换更为方便。可以应用于智能汽车或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