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身(3)、底盘(1)和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底盘(1)的上方的食品厢(2),所述底盘(1)包括电驱动装置(4)以及与所述电驱动装置(4)电连接的动力电池总成,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食品厢(2)通信连接的通信接口,以使所述食品厢(2)通信连接至整车控制系统(5),所述电动车辆还包括与所述整车控制系统(5)通信连接的食品厢控制按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电动车辆能够解决食品厢单独控制导致的操作不便和装卸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驻车操纵系统和车辆,所述驻车操纵系统包括手动驻车操纵机构(1)、电动驻车操纵机构(2)以及切换机构(3),所述切换机构(3)构造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切换机构(3)能够建立所述手动驻车操纵机构(1)与制动器之间的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切换机构(3)能够建立所述电动驻车机构与所述制动器之间的传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驻车操纵系统能够兼具电子驻车功能和手动驻车功能,能够更加安全可靠地实现驻车制动。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采暖装置和车辆,用于车辆的空调采暖装置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内设置有换热水套;前暖风芯体,前暖风芯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水路,第一换热水路的一端与换热水套的进水端相连,第一换热水路的另一端与换热水套的排水端相连;第一后暖风芯体,第一后暖风芯体内设置有第二换热水路,第二换热水路的一端与换热水套的进水端相连,第二换热水路的另一端与换热水套的排水端相连;排气换热器,排气换热器内设置有与发动起的排气端相连的排气通道和与排气通道相邻的第三换热水路,第三换热水路的一端与换热水套的进水端相连,第三换热水路的另一端与热水套的排水端相连。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气门室罩盖、发动机及车辆,所述气门室罩盖包括罩盖本体(10),所述罩盖本体(1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下凹以形成有凹陷区域(11),该凹陷区域(11)开设有用于安装喷油器油封(100)的喷油器安装孔(111),所述罩盖本体(10)的上表面还形成有导油槽(12),所述导油槽(12)的始端与所述凹陷区域(11)连通,所述导油槽(12)的末端延伸至所述罩盖本体(10)的周向边缘,以形成供机油流出所述罩盖本体(10)的豁口(1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气门室罩盖能够及时将自身外侧积存的机油导出,保证喷油器油封的使用寿命。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和用于驱动车轮的传动机构,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仅与该传动机构传动相连;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电池包、多个电驱装置和多个电气执行件,所述电池包用于为所述多个电驱装置提供电能,所述电驱装置与所述电气执行件一一对应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电气执行件运行。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仅与驱动车轮的传动机构相连,而除了动力系统之外的电气系统通过电池包提供能源,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发动机的负荷,节约大量油耗;并且,将电气执行件通过电池包提供动力,则无需依附于发动机安装,能很大程度上简化发动机的结构,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制造和维修成本。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水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中水热管理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冷却系统以及整车供暖系统,水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同时接入到燃料电池堆冷却系统和整车供暖系统中,以使燃料电池堆冷却系统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给整车供暖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燃料电池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器交换给整车供暖系统中的冷却介质,保证燃料电池发动机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燃料电池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提升乘客舱中的温度。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杯托总成及车辆,杯托总成包括第一杯托和第二杯托,分别绕两个平行的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并具有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第一杯托和第二杯托分别具有用于容纳杯具的容纳部和与第一转轴相连的安装部,至少一个杯托的容纳部的侧壁具有插槽,在收回位置,另一个杯托的容纳部插入到插槽中以在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上至少部分的重叠,在展开位置,两个杯托的容纳部相互脱离以用于分别容纳杯具。通过在至少一个杯托的容纳部的侧壁上设置插槽,在处于收回位置时,另一个杯托的容纳部可以插入到该插槽中以在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减小两个杯托占用车辆的使用空间,提高车内的空间利用率并提高驾乘人员的乘车舒适性。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的前下防护装置和车辆,该前下防护装置包括前防撞杠(2)和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竖直方向上具有彼此相对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所述上端部分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车辆纵梁(1)的前端固定连接的装配部,所述下端部分与所述前防撞杠(2)连接为允许所述前防撞杠(2)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离地距离能够调整,并且,所述连接件(3)的前侧形成有用于安装前保险杠的前保险杠安装部(331)。由此,本公开提供的前下防护装置的离地距离可调,且能够用于安装前保险杠,结构简化。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制动系统和车辆,该系统应用于车辆,包括:进气装置、电子驻车阀、驻车制动装置和后轮行车制动装置,该进气装置通过输气管依次与手刹设备、该电子驻车阀和驻车制动装置连接,且,通过输气管依次与制动总泵、该电子驻车阀和该后轮行车制动装置连接;该电子驻车阀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使该车辆保持行车制动状态;和/或,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将该车辆切换为驻车制动状态。能够在该车辆的制动踏板和手刹设备未被触发的情况下控制该车辆的制动状态的切换,避免了驾驶员对制动踏板或手刹设备进行重复操作的过程,减小了车辆制动状态下的安全隐患或制动系统磨损,提高车辆驾驶的方便程度。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中滑门、车身结构及车辆。车身结构包括中滑门(100)、侧围外上板(111)和挡水条(140),挡水条(140)包括基体(141)以及分别与基体(141)连接并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发泡管(142)和防水唇边(143),基体(141)沿车辆前后方向倾斜地安装于侧围外上板(111)的下边缘(1111),中滑门(100)的内侧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安装面(1021),发泡管(142)用于与安装面(1021)相贴合,中滑门(100)与发泡管(142)、防水唇边(143)共同围成排水槽(200),中滑门(100)的上边缘与侧围外上板(111)之间具有与该排水槽(200)连通并位于其上方的第一间隙。该车身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中滑门容易渗水淋湿乘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