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411309.9      申请日:2023-04-18      公开号:CN116541954A      公开日:2023-08-04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马明辉   杜伟娟   王宁   王月   徐安杨   刘启龙   杨涛

摘要: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仿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包括前端框架网格划分、前端框架参数设置、根据前端框架使用规范进行性能评价,最后将分析结果和目标值进行比较,针对不满足目标的部分进行结构优化或者料厚优化或者材料优化;本发明通过有限元的分析方法结合试验的标准模拟前端框架各个固定点刚度、X、Z向扭转刚度、锁机构的使用强度来评价前端框架的使用性能。

一种汽车车门横向刚度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396505.3      申请日:2023-04-14      公开号:CN117191412A      公开日:2023-12-08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季贤聪   高猛   丁晓东   周文超   徐传广   马文龙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门横向刚度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铰链安装板支柱、铰链安装板、锁固定点支柱和锁固定点连接夹具;铰链安装板支柱、铰链安装板和锁固定点支柱固定在固定板上,锁固定点连接夹具与锁固定点支柱连接。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样件的检查确认;安装铰链;测点选择;布置加载机构、测量装置;试验并进行数据处理。本方法实现了在台架试验上检测车身横向刚度性能,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试验装置普适性强,易于安装,且横向刚度试验方法易于实施,计算合理;通过模拟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汽车车门横向刚度造成影响的情况施加载荷,使用试验装置模拟了车门在车身上状态,保证了横向刚度测量的精准度。

一种汽车集成立柱横梁的制造工艺、装配方法及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399030.3      申请日:2023-04-14      公开号:CN116534161A      公开日:2023-08-04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孙超   陈才   李志平   温泉   温德新   薛健   宋子利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集成立柱横梁的制造工艺、装配方法及汽车,集成了立柱横梁零件,线束、气帘、控制器等件可在立柱横梁上实现分装,集成度较高利于提升总装效率,扩大乘员舱整体空间,减小内饰护板护面尺寸,避免了传统风道软,装配变形等原因导致的漏风风险;以带状碳纤维为基材,通过三维立体编织机,按照设定形状进行编织,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集成立柱横梁;集成立柱横梁结构与风道、出风口配合形成的隐藏式风道方案,降低了开发阶段的布置难度,避免了传统风道软,装配变形等原因导致的漏风风险。

一种汽车方向盘振动评价方法及系统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376997.X      申请日:2023-04-11      公开号:CN117268775A      公开日:2023-12-22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邓建交   李彬   毕金亮   荣万崇   崔国垲   曹春雨

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方向盘振动评价方法及系统,确认方向盘的振动工况;对目标车辆方向盘振动问题进行客观测试,获得整车状态下方向盘三向振动加速度数据;对获得的方向盘振动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电磁激振台模拟整车状态下方向盘振动问题并进行主观评价;再进行客观测试后的实车进行方向盘振动复现,并进行主观评价;将方向盘振动问题进行关联性分析:建立整车状态下方向盘振动客观测试与主观评分关联表,本发明建立方向盘振动客观值与主观评分关联表,以快速定义出车辆方向盘振动问题水平,从而指导后续开发工作方向。

一种行人保护头型试验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378731.9      申请日:2023-04-11      公开号:CN116796497A      公开日:2023-09-22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晓霞   王士彬   籍龙波   冯德宇   娄方明   朱晓辉   王洋   冯悦   马博帅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人保护头型试验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属于汽车碰撞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通过行人保护头型仿真分析,获取头型性能所有撞击点的得分;选取头型撞击总点数三分之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头型碰撞点位,按照网格点法或均分区域法进行行人保护头型性能的试验及评分。其中,行人保护头型性能的试验验证,具体是按照网格点法或均分区域法进行头型试验及评分。该方法在工程设计阶段进行行人保护头型仿真分析工作,可以提前评估性能得分,并进行性能优化,以确保行人保护头型性能得分的达成通过性,避免了试验车辆结构在头型二百多次的撞击试验后存在较大变形导致后期的试验结果准确度及可信度都下降的问题。

行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383217.4      申请日:2023-04-11      公开号:CN116572963A      公开日:2023-08-11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谭宇皓   隋清海   官浩   闫鲁平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当前车辆状态;其中所述车辆状态包括车速与行车趋势,所述行车趋势为车辆保持加速或减速行驶状态;基于当前车辆状态确定车辆当前工况;其中,所述工况包括车启动工况和停车工况;从预测模型中确定与所述车辆当前工况匹配的目标行车方案;其中,所述预测模型用来描述不同工况与行车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行车方案是用来抑制制动噪声产生的方案;基于所述目标行车方案控制车辆行驶。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依据准确确定的车辆当前工况,从预测模型中找出适配的目标行车方案,从而依据目标行车方案控制车辆行驶,从而实现了抑制由于车辆低速制动产生的噪声。

一种智能鸣笛控制方法、系统和具有智能鸣笛功能的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374512.3      申请日:2023-04-10      公开号:CN116587976A      公开日:2023-08-15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焦博涵   陈鹏   韩冰   宋太威   雷超   齐林   赵永航   高建龙   宋宪磊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鸣笛控制方法、系统和具有智能鸣笛功能的车辆,基于车端设备对车辆周边的交通参与者和/或车辆所处空间位置进行识别;车端设备获取车辆周边的交通参与者以及车辆所处空间位置的传感信息,通过预设的融合模型进行信息融合,生成融合信息;车端设备对融合信息进行信号处理,根据周边的交通参与者和/或车辆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对车辆鸣笛的音量进行修正,生成对应不同的警示音。本发明基于车端设备对车辆周边的交通参与者和/或车辆所处空间位置进行识别,生成融合信息并对对车辆鸣笛的音量进行修正,生成对应不同的警示音,实现了根据车辆所处的不同区域控制鸣笛音量大小的功能。

一种车辆控制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333317.6      申请日:2023-03-30      公开号:CN116461530A      公开日:2023-07-21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伍庆龙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其中,整车控制器包括:数字量输入接口、模拟量输入接口和开关电源转换接口;其中,通过数字量输入接口分别与钥匙点火开关、制动开关、发动机后熄火开关、驾驶模式选择开关及限速行驶开关连接;通过模拟量输入接口分别与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及两个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连接,分别用于采集对应制动踏板和对应油门踏板的电压信号;通过开关电源转换接口分别与启动机继电器及后熄火开关继电器连接,分别用于控制启动机继电器和后熄火开关继电器的通断。本发明实现了通过整车控制器直接控制开关以及传感器的信号传输,从而提高了整车控制器对各个开关或传感器的控制效率。

车辆的驾驶监测方法和装置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323604.9      申请日:2023-03-29      公开号:CN116552541A      公开日:2023-08-08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马世童   陈兴   高仕宁   李超   朱静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驾驶监测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驾驶过程中获取用户的生理数据、行为数据以及车辆行驶数据,其中,生理数据包括用户生理监测数据和历史病理数据;通过对生理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行为模式分析,得到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定行为模式,其中,预定行为模式用于表征在生理数据和行为数据作用下的用户存在的行为模式;通过对至少一个预定行为模式和车辆行驶数据进行驾驶状态分析,得到用户驾驶车辆的驾驶状态,并对驾驶状态进行预警响应,其中,驾驶状态用于表征用户存在危险驾驶行为。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车辆的驾驶监测的安全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一种升压系统、方法及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310322600.9      申请日:2023-03-29      公开号:CN116461445A      公开日:2023-07-21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卜凡龙   李婷   王彦文   顾家闻   姜磊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压系统、方法及车辆,它包括:充电座、动力电池、动力电驱、升压模块、高压线束、冷却模块、冷却管路,将充电座固定在车身侧围上,通过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相连,为汽车进行充电,动力电池将电池、配电盒、DC/DC、充电机、BMS等进行了集成,还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并缩短了高压线束长度,解决了兼容当前低功率充电桩问题,同时快速缩短充电时间;通过冷却系统对升压系统进行冷却控制,提升了升压系统的充电过程稳定性,防止温度过高时车辆产生起火现象,解决了充电的安全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