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
摘要: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双叶轮双涡线独立流道双层流蜗壳箱结构,包括壳体和分体式双叶轮,分体式双叶轮在壳体内呈水平向布置,且壳体被分体式双叶轮分隔成具有分别容纳分体式双叶轮中的左叶轮和右叶轮且相互独立的左涡线蜗壳腔及右涡线蜗壳腔;左涡线蜗壳腔和右涡线蜗壳腔的上口呈水平向前后设置,左涡线蜗壳腔和右涡线蜗壳腔的下口呈竖向上下设置。本发明通过采用分体式双叶轮、双涡线独立流道设计形式,实现了双层流节能模式,并区别于传统合体式上下层叶轮涡线同步流道的设计理念,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偏置式合体式叶轮竖向布置结构空间大,结构复杂的难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箱。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热管理实验台架,属于汽车热管理系统测试领域,包括压缩机安装部、水冷冷凝器安装部、外置换热器安装部、电池冷却器安装部、空调箱安装部;设该电动车热管理实验台架沿相互呈90度布置的正三轴坐标系XYZ三轴设置;能够做到完全模拟实车的布置,包括压缩机、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空调箱、电子膨胀阀的坐标位置,更真实的模拟实车的各换热器的工况,使其验证性能和实际更贴合。能够提前优化规避,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能够独立管理并控制冷却液回路的防冻液的温度与流量,提高试验数据的精确程度,能够分区管理高低压线束的走向与连接,保证试验的安全性。
摘要:本发明属于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媒回路、电池回路、电机回路、暖风回路;其中冷媒回路中设有冷媒,所述电池回路、电机回路、暖风回路中均设有冷却液。本发明中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通过冷媒回路、暖风回路、电池回路、电机回路的相互关联耦合,充分利用电机等余热,可实现乘员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电机热管理独立或相互关联运行不同功能场景,达到热管理系统的冷却和加热功能需求。该热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用场景全面,成本较低,系统简单、便于控制。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冷媒流动噪音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汽车空调系统噪音测试领域,该装置包括焓差性能台,以及设于其内的采集与分析系统、减噪系统和被测空调。焓差性能台包括相互隔离设置的第一蒸发室、第二蒸发室和冷凝室,以及设置在第一蒸发室、第二蒸发室或冷凝室外侧的制冷/制热系统及其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制冷/制热系统向第一蒸发室、第二蒸发室和冷凝室提供环境温度和湿度,从而在噪音测试时保证环境底噪较小的同时,引入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因素,更加真实地模拟实车运行中冷媒流动出现噪音的情况。
摘要: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能量流热管理系统,属于电车能源管理领域,包括第一回路、第二回路、第三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外置冷凝器、HVAC总成、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回路与水冷冷凝器相连,包括高压水暖PTC,经第一三通水阀连通至电池冷却器,并通过第一水泵回流至水冷冷凝器;所述HVAC总成包括蒸发器芯体、暖风芯体、鼓风电机;所述第三回路与电池冷却器相连,经与外置冷凝器并列设置的LTR散热器连接PDU,经第三水泵回流至电池冷却器。本发明的创造点在于回路之间的组合利用,使整车的能量流能得到有效的分配和管理,为整车节能降耗。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属于汽车空调领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回路、电池热管理回路及电驱系统散热回路;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回路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电动压缩机、四通阀、外置换热器、储液罐、HVAC总成、气液分离器,以及与HVAC总成并联布置的电池冷却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四通阀及电动压缩机分别连通;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连接在电池冷却器上并与电驱系统散热回路相连通。本发明旨在简化热管理系统,减少零件使用,降低成本,降低冷媒流动音风险,增加热管理系统功能场景,实现整车能量的回收利用。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湿空气分层流动空调通风系统,属于汽车空调领域,包括空调箱以及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空调箱内部的叶轮、过滤器、蒸发器、暖风芯体;所述空调箱内设有贯穿叶轮、过滤器、蒸发器、暖风芯体设置的内隔板,用于将空调箱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所述进风壳体上设有车外新风风道、除霜风道,吹面风道、吹脚风道、车内回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连通车外新风风道,另一端连通除霜风道及吹面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连通车内回风风道,另一端连通吹脚风道。本发明可以实现干湿空气分区,缩小空调系统的轴向尺寸,实现空调系统的小型化。
摘要:
摘要: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领域,涉及一种中置式内外气双层流进气单元及进风箱总成。包括进风箱及蜗壳,所述蜗壳与进风箱相连;所述蜗壳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内循环风道与外循环风道;还包括开度设置在进风箱上的内循环风门及外循环风门;所述内循环风门与外循环风门分别独立地并列布置在进风箱上,其轴心共线;所述内循环风门与内循环风道相匹配、所述外循环风门与外循环风道相匹配。本发明解决了中置式双层流空调箱内外气无法同步进气的难题,降低制热热负荷的换气损失,提高制热效率,节能增效,并提高驾乘的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