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21852.5      申请日:2019-07-10      公告号:CN112216879B      公告日:2022-05-13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蒙   李世彩   周青   甘永青   焦晓朋

摘要: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21846.X      申请日:2019-07-10      公告号:CN112216878B      公告日:2021-11-12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世彩   王蒙   焦晓朋   李向辉   甘永青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重复单元包括按照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第一隔膜和负极,负极包括在充电时彼此无电接触的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第一负极包括活性材料层、导体层和绝缘层;负极中,活性材料层、导体层、绝缘层、第二负极、绝缘层、导体层和活性材料层按照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且能够克服现有电池中锂枝晶导致的安全问题。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21851.0      申请日:2019-07-10      公告号:CN112216812B      公告日:2022-02-08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世彩   王蒙   甘永青   江正福   焦晓朋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重复单元包括按照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第一隔膜和负极,负极包括在充电时彼此无电接触的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第一负极包括活性材料层、导体层和绝缘层,导体层含有无机多孔导电材料,绝缘层含有第一无机化合物;负极中,活性材料层、导体层、绝缘层、第二负极、绝缘层、导体层和活性材料层按照所述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且能够克服现有电池中锂枝晶导致的安全问题。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21180.8      申请日:2019-07-10      公告号:CN112216877B      公告日:2021-11-12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蒙   李世彩   张百爽   胡栋杰   韩晓燕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该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包括按照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第一隔膜和负极,负极包括在充电时彼此无电接触的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第一负极包括活性材料层、导体层和绝缘层,导体层含有无机多孔导电材料,绝缘层含有第一固态电解质;负极中,活性材料层、导体层、绝缘层、第二负极、绝缘层、导体层和活性材料层按照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第二负极涂覆有绝缘材料。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且能够克服现有电池中锂枝晶导致的安全问题。

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及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0613367.3      申请日:2019-07-09      公开号:CN112208371A      公开日:2021-01-12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滕景翠   刘宇   梁树林   王超

摘要: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及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线圈、第一桥臂变换器、第二电机线圈和第二桥臂变换器;外部直流充电口分别与第一电机线圈、第一桥臂变换器、第二电机线圈、第二桥臂变换器连接;第一电机线圈与第一桥臂变换器连接,第二电机线圈与第二桥臂变换器连接,第一桥臂变换器与第二桥臂变换器并联后与外部电池连接;外部交流充电口分别与第一电机线圈、第二电机线圈连接;将该装置应用于交通工具时,能够使四驱车辆的电机驱动和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复用第一电机线圈、第一桥臂变换器、第二电机线圈和第二桥臂变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四驱电动汽车零部件集成度低、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出风口导风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16040.1      申请日:2019-07-09      公告号:CN110341439B      公告日:2021-03-26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贺宗贵   刘忠奎   肖振华   刘恋

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口导风结构。出风口导向结构有第一极限状态和第二极限状态,在第一极限状态下,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平行向出风口一外侧摆动到极点位置,第三叶片向出风口另一外侧摆动到极点位置,此时第三叶片与第一叶片或第二叶片成喇叭口状;在第二极限状态下,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平行向出风口中部摆动到极点位置,第三叶片反向向出风口中部摆动到极点位置,此时第三叶片与第一叶片或第二叶片成八字形状;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可处于第一极限状态到第二极限状态过渡中的任意位置。发明能改变传统出风口风向单一问题,适应更多人群。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09241.9      申请日:2019-07-08      公告号:CN112193047A      公告日:2021-01-08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费学安   刘华朝   华煜   储昭伟   潘世翼

摘要:本申请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及电机,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机构及主减速器;所述输出轴在中部断开为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所述同步装置由多个同步器构成,其中一个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断开位置并连接或断开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的动力结合与动力断开,可实现多个不同的动力传递路径。由于输出轴的断开位置设置有连接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并用于控制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动力结合与动力断开的同步器,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利用较少同步器实现多个挡位,且轴向尺寸较短,对电机的轴向尺寸要求不高。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1062087.X      申请日:2019-07-08      公告号:CN210390752U      公告日:2020-04-24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刘华朝   费学安   华煜   储昭伟   潘世翼

摘要:本申请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及电机,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机构及主减速器;所述输出轴在中部断开为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所述同步装置由多个同步器构成,其中一个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断开位置并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的动力结合与动力断开;所述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均为斜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所受的轴向力方向相反且均指向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断开位置的同步器。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利用较少同步器实现多个挡位,且轴向尺寸较短,对电机的轴向尺寸要求不高。

副仪表板及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1057398.7      申请日:2019-07-08      公告号:CN210390780U      公告日:2020-04-24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志凯   巴叶红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装饰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仪表板及车辆,该副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上盖总成及副仪表板下支撑结构,所述副仪表板下支撑结构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所述副仪表板上盖总成固定在所述副仪表板下支撑结构的上方,所述副仪表板上盖总成及副仪表板下支撑结构为独立的两个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副仪表板,副仪表板上盖总成及副仪表板下支撑结构为独立的两个结构,形成分体式副仪表板。对于不同配置车型,副仪表板下支撑结构无需改动,只需要在副仪表板上盖总成上做局部更改即可,配置灵活性较大,整体通用性高,节约了开发成本。

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铝合金结构件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0602893.X      申请日:2019-07-05      公开号:CN112176229A      公开日:2021-01-05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杨阳   郭强   王孝东   廖梦觉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铝合金结构件,基于所述铝合金的总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铝合金包括:9‑12%的Si;8‑11%的Zn;0.5‑1.5%的Mg;0.2‑0.8%的Cu;0‑0.6%的Fe;0.08‑0.25%的Mn;0‑0.10%的Sr;0‑0.05%Sc;0‑0.5%的Er;及73.2‑82.22%的Al。该铝合金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导热性能和压铸性能,可以满足对导热、强度要求高的结构件的使用要求,适宜用于3C产品结构件、汽车散热器、涡轮盘、照明设备等的制造。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