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控制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63104.3      申请日:2019-07-22      公告号:CN112277671B      公告日:2022-05-13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陈登   万家伟   李帅辉   冯雪燕

摘要:

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1149423.4      申请日:2019-07-18      公告号:CN210390639U      公告日:2020-04-24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朱小磊   韦佳   刘辉跃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驱动桥包括:左车轴;右车轴,所述右车轴与所述左车轴同轴设置;左车轮,所述左车轮与所述左车轴相连;右车轮,所述右车轮与所述右车轴相连;差速器,所述左车轴和所述右车轴均与所述差速器传动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差速器动力耦合,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左车轴和所述右车轴垂直;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差速器动力耦合,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左车轴和所述右车轴垂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具有驱动方式灵活、驱动能力强等优点。

用于导电轨的接头装置以及导电轨系统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1136727.7      申请日:2019-07-18      公告号:CN210390850U      公告日:2020-04-24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姚强   袁清辉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导电轨的接头装置以及导电轨系统。接头装置包括;两个接触轨以及限位连接组件,限位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接触轨相连,至少一个接触轨相对限位连接组件可移动,可移动的接触轨与限位连接组件之间设有滚动轴承。本实用新型的接头装置,通过限位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接触轨连接,在两个接触轨相对移动时,移动的接触轨与限位连接组件之间形成滚动配合,从而使得接触轨与限位连接组件之间的滑动摩擦改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接触轨移动时的摩擦阻力,同时减小了限位连接组件和接触轨间的磨损,降低了接头装置的起始滑动力,消除了接头装置会出现卡滞的风险,即使在曲线段也能顺畅的滑动。

车辆及车辆的控制系统、方法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45245.2      申请日:2019-07-17      公告号:CN112238855A      公告日:2021-01-19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磊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车辆的控制系统、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感应设备,用于获取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控制器,用于若车辆周围在下雨或下雪,且车辆的牵引力和制动力不会引起车辆打滑或空转,则控制车辆进入预雨雪模式;或者,若车辆周围未在下雨或下雪,车辆所在路面或轨面上存在积水、积雪或结冰现象,且车辆的牵引力和制动力不会引起车辆打滑或空转,则控制车辆进入预雨雪模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车辆所处的环境信息,以及车辆所在路面或轨面上是否存在积水或积雪,提前判断是否会出现空转或打滑,有效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提升了乘客体验。

车辆的驾驶位安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1124742.X      申请日:2019-07-17      公告号:CN210390870U      公告日:2020-04-24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纪绪北   雷发荣   刘艳   潘亚南   秦欢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驾驶位安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车辆的驾驶位安全装置包括:固定架;滑动架,滑动架与固定架沿纵向滑动连接,且滑动架的前端相对于固定架向前凸出;座椅安装座,座椅安装座安装于滑动架,且用于安装座椅;转向系统支撑梁,转向系统支撑梁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架,且转动轴线沿横向,转向系统支撑梁与滑动架相连,且连接位置位于转动轴线的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驾驶位安全装置,通过固定架、滑动架、座椅安装座、转向系统支撑梁的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发生碰撞时,可以使驾驶员随着座椅安装座向后方移动远离碰撞位置,且增大驾驶员与方向盘间的距离,防止方向盘对驾驶员的挤压伤害,进而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电机壳体、电机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0641909.8      申请日:2019-07-16      公开号:CN112242770A      公开日:2021-01-19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华小聪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壳体、电机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壳本体以及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壳本体连接;其中,所述壳本体上形成有第一轴承室,所述端盖上形成有第二轴承室,所述第一轴承室周向边沿和/或所述第二轴承室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多个加强部,多个所述加强部限定出多个消音空间。由此,一方面,通过在第一轴承室周向边沿和/或第二轴承室的周向边沿上设置多个加强部,以使多个加强部显著增加壳本体和/或端盖的结构强度,从而显著增加电机壳体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多个加强部限定出多个消音空间,以降低电机的工作噪音。

一种转绕轴机构、安全带卷绕装置及车辆 [实用新型 ]有效

申请号:CN201921100299.2      申请日:2019-07-15      公告号:CN210591788U      公告日:2020-05-22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鑫   涂俊

摘要: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转绕轴机构,包括卷带筒,卷带筒两端开口,卷带筒第一端设置凸缘,凸缘上设置卷带筒孔;限力轴,限力轴贯穿卷带筒,弹性圈将限力轴的第二端固定于卷带筒第二端;止锁齿轮,止锁齿轮固定套设于限力轴,止锁齿轮上设置止锁齿轮孔;限力针,限力针穿包括限力针本体和限力针头部,限力针本体穿过卷带筒孔和止锁齿轮孔,限力针的头部限位于锁止齿轮孔内。限力轴一端被与止锁齿轮固定,另一端通过固定件与卷带筒固定,形成扭转限力结构,提高对限力轴的定位强度和定位精度。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21177.6      申请日:2019-07-10      公告号:CN112216876A      公告日:2021-01-12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世彩   王蒙   韩晓燕   胡栋杰   焦晓朋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重复单元包括按照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第一隔膜和负极,负极包括在充电时彼此无电接触的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第一负极包括活性材料层、导体层和绝缘层,导体层含有无机多孔导电材料,绝缘层含有第一固态电解质;负极中,活性材料层、导体层、绝缘层、第二负极、绝缘层、导体层和活性材料层按照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且能够克服现有电池中锂枝晶导致的安全问题。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1910621166.8      申请日:2019-07-10      公告号:CN112216875B      公告日:2022-02-08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蒙   李世彩   焦晓朋   江正福   甘永青

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重复单元包括按照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第一隔膜和负极,负极包括在充电时彼此无电接触的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第一负极包括活性材料层、导体层和绝缘层,导体层含有无机多孔导电材料,绝缘层含有有机多孔隔膜材料;负极中,活性材料层、导体层、绝缘层、第二负极、绝缘层、导体层和活性材料层按照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第二负极涂覆有绝缘材料。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且能够克服现有电池中锂枝晶导致的安全问题。

汽车的发动机起动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1910620812.9      申请日:2019-07-10      公开号:CN112211765A      公开日:2021-01-12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徐建栋   王睿   臧奥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发动机起动方法、系统和汽车,所述汽车的发动机起动方法包括:获取电源的电量信息;若所述电源的电量大于目标电量,开启起动机来驱动发动机;在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达到第一目标转速时,关闭所述起动机并开启BSG电机来驱动所述发动机;在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达到第二目标转速时,于目标时间后关闭所述BSG电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兼顾了起动机的寿命和发动机的起动速度,可以有效缩短起动机的工作时间,使得起动机的使用寿命长且发动机的起动时间短。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