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动客车,包括:前车厢(1),该前车厢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车桥(11)和第二车桥(12);中车厢(2),该中车厢设有第三车桥(13)并通过第一铰接连接组件(4)连接至前车厢的尾端;后车厢(3),该后车厢设有第四车桥(14)并通过第二铰接连接组件(5)连接至中车厢的远离前车厢的一端;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包括电池包(6)和电连接至该电池包并传动连接至第一车桥、第二车桥、第三车桥和第四车桥中至少一者上安装的车轮(7)的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客车包括多节车厢,有效增大了乘车空间,提升了单车载客量,具有环境友好、经济性高等优点。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走行轮组件,走行轮组件与车体相连;第一导向组件,第一导向组件与车体相连,第一导向组件在导向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可移动,车辆在铁轨上行走时,走行轮组件适于支撑于铁轨行走,第一导向组件处于导向位置且与铁轨相配合以进行导向;第二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车体,车辆在轨道梁上行走时,走行轮组件适于支撑于轨道梁行走,第二导向组件与轨道梁相配合以进行导向。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在公路、铁轨和轨道梁上行走,一车三用,多功能集成化,大大提升了车辆行驶的便捷性以及车辆利用率,减少了空间侵占和浪费,提升了经济效益。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轨道车辆,所述取流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于车体;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地相连;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相连以使所述连接杆朝第一方向预紧;取流件,所述取流件与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相连,且适于与所述轨道车辆的授流装置电连接。本申请的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弹性件可使取流件朝向授流装置压紧,以与授流装置有效地接触,保证轨道车辆在充电时具有安全、可靠的取电状态,且不会造成与授流装置的刚性接触,提高取流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头装置以及导电轨组件。接头装置包括过渡连接组件以及两个接触轨,两个接触轨沿接触轨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两个接触轨的端部设有第一斜面,过渡连接组件包括限位件和滑动调节件,限位件分别与两个接触轨滑动配合,滑动调节件可移动地设在限位件上,滑动调节件的两端均设有接触侧面,两个接触侧面分别与两个接触轨的第一斜面一一对应接触,每个接触侧面与相应侧的第一斜面滑动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装置,在两个接触轨相对移动时,滑动调节件在限位件上移动,并使得两个接触侧面与两个第一斜面形成滑动配合,从而保证滑动调节件能始终与两个接触轨相接触,以实现滑动调节件与接触轨之间无断口的效果。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间接头装置以及导电系统。中间接头装置包括:两个接触轨,两个接触轨分别设有滑动空间;中间轨可滑动地设在滑动空间内,中间轨与滑动空间之间设有容纳空间,两组导电件分别设在两侧的容纳空间内,每组导电件的两端分别与接触轨和中间轨相连;中间轨和相应侧的接触轨之间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接触轨和中间轨中的其中一个固定连接且与接触轨和中间轨中的另一个滑动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接头装置,通过中间轨与滑动空间的滑动配合,使中间轨与接触轨之间的滑动配合更灵活,将导电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使导电件在容纳空间内进行伸缩,以减少中间接头装置的零部件的占用空间,使得中间接头装置的体积更小。
摘要: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中需要使用膨胀接头以补偿因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接触轨伸缩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缝复合补偿轨道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缝复合补偿轨道,包括轨道本体;所述轨道本体包括导电盖和基体,所述基体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导电盖复合在所述基体的顶面;所述基体的底面中部形成有薄弱部,所述薄弱部两侧的基体分别为第一轨端和第二轨端;所述薄弱部和第一轨端和第二轨端之间分别连接有补偿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缝复合补偿轨道,其无需再额外设置膨胀接头,真正实现了在不切断接触轨的状态下补偿其热伸缩量,受流面不会额外产生断口或接缝。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和制动控制单元以及轨道交通系统,所述制动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器包括制动模块和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和制动模块隔离设置在处理器中;制动模块分别与输入/输出接口和通信模块连接;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制动模块发送制动指令和车辆上传感器检测的检测数据,以及向车辆的制动组件输出制动指示和紧急制动信号;通信模块,用于向制动模块发送整车的状态数据,以及向车辆的相关制动部件输出制动指示和紧急制动信号;制动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数据和/或整车的状态数据,确定紧急制动信号,并发送给输入/输出接口和通信模块。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控制单元,不仅能够实现制动功能,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摘要:本发明属于汽车前照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透镜、车灯透镜系统及汽车。所述透镜的截面呈弯月形,所述透镜包括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其中一个为二元面,另一个为光滑表面;所述二元面包括基底面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底面上的相互间隔的多个锯齿。该透镜可消除色散,改善截止线附件偏红或偏蓝的问题,同时可使透镜的边缘处不产生杂散光,大幅提高光效。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总成和汽车,其中,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用于产生电能的发电设备和用于将所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设备;其中,所述发电设备的外壳和所述电动设备的外壳集成为一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升动力总成的结构紧凑性,降低动力总成的安装布置难度以及汽车整车热管理的难度。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上发电机的固定结构、一种发动机、一种发电机以及一种汽车;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沿着平行于所述发动机轴线的方向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的外侧壁上的第一固定件、沿着平行于所述发电机轴线的方向形成于所述发电机的外侧壁上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连接以沿着平行于所述发电机轴线的方向将所述发电机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结构有助于提高发动机和发电机之间的轮系对齐度,提高轮系耐久性、可靠性,改善发动机和发电机的NVH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