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车辆越障方法、电子设备、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69055.X      申请日:2024-06-28      公开号:CN119796183A      公开日:2025-04-11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庞晨   胡志明   张皓发   叶健俊   吴治江

摘要:本申请提出车辆越障方法、电子设备、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当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轮按照当前行驶路径行驶将遇到障碍物时,控制该至少一个车轮依次执行抬起动作,以使该至少一个车轮依次越过所述障碍物。如此,实现车轮单侧越过障碍物,在抬起车轮的时候并保持车辆不悬空,不仅有利于减小车轮爆胎以及陷入沟壑的风险,还能确保在车轮越过障碍物的同时满足驾驶员的操作需求,进而有利于保证车辆安全,提升驾驶员驾驶体验。

车辆漂移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68513.8      申请日:2024-06-28      公开号:CN118701060A      公开日:2024-09-27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吕海军   廖弘   吴挺伟   陈强   刘世强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漂移控制方法、车辆漂移控制装置、车辆漂移控制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漂移控制方法包括:接收开始指令,控制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接收漂移等级指令,控制车辆的漂移等级;获取车辆的当前信息;根据当前信息确定目标漂移参数;根据漂移等级、当前信息和目标漂移参数确定车辆漂移策略,以控制车辆进行漂移,其中,在车辆漂移策略中,车辆通过独立转向与独立驱动融合控制车辆的多个前轮和/或多个后轮;接收停止指令,控制车辆退出漂移模式。如此,可以灵活地对车辆的多个前轮和/或多个后轮的扭矩进行分配,易于车辆起漂,且起漂平顺。

动力总成、车辆前舱结构以及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65130.5      申请日:2024-06-28      公开号:CN119795887A      公开日:2025-04-11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丹   牟晓龙   陈静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总成、车辆前舱结构以及车辆,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和电机组件;发动机设于所述电机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发动机沿第一方向的正投影与电机组件沿第一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错开,发动机和/或电机组件用于输出动力至车辆的传动轴。在本申请中,通过将发动机设于所述电机组件结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并且发动机与电机组件沿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错开,这样,便于动力总成在车辆前舱中沿第一方向的灵活布局,同时,使发动机与电机组件的位置错开设置,也便于在发动机上安装其他部件,从而提升动力总成的集成度,减少动力总成整体需要占用的车辆前舱空间。

线束组件及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64680.5      申请日:2024-06-28      公开号:CN119796082A      公开日:2025-04-11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易磊   高成   孙国勋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组件及车辆,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本体至少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限位部;线束;以及第一紧固件;所述线束穿设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内,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接,以通过第一紧固件将所述线束紧固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内。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组件,第一紧固件通过与第一限位部的卡接,使得第一紧固件能够向线束径向施加力,从而能够将线束抵压在第一限位部内,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将不同线径的线束紧固于第一夹持部内,从而适配不同线径线缆的夹持。通过特殊的设计和改进,该线束组件能够实现对不同线径线缆的有效固定,同时避免对线缆造成损伤。这不仅可以提高线束的固定效果和稳定性,还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和库存压力。

一种接触器烧结检测电路、方法、电池系统及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67819.1      申请日:2024-06-28      公开号:CN119749246A      公开日:2025-04-04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艾凤杰   李申   黄楷欢   史银龙   王裕柳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烧结检测电路、方法、电池系统及车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接触器烧结检测电路、方法、电池系统及车辆,第一检测电路通过间接连接的方式对接触器进行烧结检测,为接触器的烧结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方式。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67002.4      申请日:2024-06-28      公开号:CN118769901A      公开日:2024-10-15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闫磊   李申   疏宇进   袁帅   程威

摘要: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车辆的充电口盖的开关状态和所述车辆的漏电状态;根据所述开关状态和所述漏电状态对所述车辆进行充电口防触电防护。

杯托装置及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68151.2      申请日:2024-06-28      公开号:CN118700914A      公开日:2024-09-27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贾俊珂   姚玉坤   孟海洋   吴信银   方富明

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杯托装置及车辆,杯托装置包括杯桶、外盖以及触发构件。沿上下方向,所述外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杯桶内,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外盖适于承托物体。触发构件设置于杯桶的底部,配置为由位于第二位置的所述外盖触发。根据本申请的杯托装置的外盖不会影响到灯光组件及其触发结构的布设,且外盖本身构成对灯光组件的触发,简化了对灯光组件的触发设置,使得杯托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可以使得杯托装置适用范围更大。

一种安全预警系统、方法及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73564.X      申请日:2024-06-28      公开号:CN118700926A      公开日:2024-09-27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田洪生   程飞   卿明浩   任严   陈志新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安全预警系统、方法及车辆,所述系统应用于车辆,包括:预警装置,所述预警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位置;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用于获取故障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信息控制所述预警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预警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预警装置的高度为第一高度,所述预警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预警装置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控制所述预警装置启动以进行预警。本申请具有对后方车辆做出有效预警的效果,能够提升驾驶安全性。

驱动桥、传动结构、车轮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50476.8      申请日:2024-06-27      公开号:CN119821032A      公开日:2025-04-15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韶关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韶关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许县忠   何箕焕

摘要:本发明属于车辆转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驱动桥、传动结构、车轮驱动系统以及车辆。该驱动桥包括驱动机构、差速机构、第一减速机构及第二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减速机构及所述第二减速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差速机构包括第一差速件以及第二差速件,所述第一差速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差速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差速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差速件的第二端啮合。该驱动桥取消了现有的差速器的使用,可降低成本和减少噪音,同时可提高驱动桥的横向空间利用率。

均衡电路、方法、系统、介质、控制器及车辆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410870913.2      申请日:2024-06-27      公开号:CN119749351A      公开日:2025-04-04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闫磊   蓝钟灵   李涛   周蒙萌   邱泽鹏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均衡电路、方法、系统、介质、控制器及车辆。该均衡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储能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池包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池包的负极,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通过所述储能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池包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池包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一电池包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包的正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储能元件中至少一者为车辆中其它功能电路中的元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