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体阀机构的座椅减震器,设置在所述叉臂上的一体阀机构,一体阀机构前端铰接在所述叉臂的前端,一体阀机构后端的铰接在叉臂的中央铰接点上;所述一体阀机构和拉线机构配合控制所述气囊的充放,从而实现座椅减震器高度的分挡位调整,同时还控制气囊自适应的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下吸收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一方面,通过档位的调节机构,可以严格的控制进气量和出气量,使人能准确的控制高度。且在行驶中也可以准确的调节高度,而不会出现对标专利中容易过高或过低位置。另一方面,通过一体阀机构,减少零件设计中产生的累计公差,使得成本降低,结构轻量化,同时通过扣接的形式进行安装,还降低了工时提升了生产效率。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缠绕式固定线束机构,包括固定基座、线束导向部件、线束,固定基座与旋转座椅的定盘固定,且固定基座的旋转轴与座椅转动轴同轴,线束导向部件可旋转地套设在固定基座上,线束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基座及线束导向部件固定,线束的中部围绕在旋转轴外。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线束平铺收纳于旋转轴与线束导向部件之间,便于改变线束转弯半径;固定基座与座椅无相对运动,座椅旋转时,线束导向部件带动线束共同旋转,从而避免发生线束损伤、线束外露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便于大批量生产;体积小、容线量大,便于支持座椅更多功能配置的优点。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电动翻转机构,包括后排座椅、电机调角器组件、支撑结构,后排座椅的后端两侧与车身之间,各采用一套电机调角器组件连接,后排座椅的前端与车身的接触位置处设有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双侧电机调角器组件与支撑结构的配合,取代了需要外置锁止机构的现有技术,使座椅重量更轻、机构件更少更简单的同时,也提供足够的锁止强度,避免座椅发生晃动。
摘要: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桌板,包括:设置在一导杆机构一端的桌板机构;与所述导杆机构另一端相连的驱动机构;所述导杆机构被所述驱动机构驱使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桌板机构推出或收合,完成桌板机构的旋转开合运动。本发明通过一导杆机构,从而实现桌板机构的翻折、旋转和伸缩收纳功能。
摘要:本发明公开的座椅角度补偿机构,包括:卷收器、传感器补偿机构,其还包括:坐垫角度感应拉索、固定在坐垫骨架上的底座、铰设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一弹簧。当坐垫骨架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坐垫骨架上的机械角度机构,将坐垫骨架的角度变化转化为直线距离变化,通过坐垫角度感应拉索再将直线距离变化转化为角度变化,再通过机械机构来调整传感器补偿机构的位置,确保卷收器上重力感应块处在工作位置。单调节靠背时,上述座椅角度补偿机构又不影响卷收器自带的传感器补偿机构的补偿功能。
摘要:本发明公开的后排座椅电动翻折兼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电机总成、齿板动盘、齿板定盘、限制块、拉索驱动轮、解锁拉索、锁总成和舒适型调节机构,其中,电机总成驱动拉索驱动轮转动,通过解锁拉索对锁总成进行解锁,在锁总成解锁后,电机总成驱动电机同步杆齿轮与齿板动盘和齿板定盘啮合,实现靠背骨架在使用状态与翻平位置之间的翻折。另外在锁总成将靠背骨架锁止在舒适型调节机构上后,舒适型调节机构的驱动端能够驱动靠背骨架翻转,进行舒适性调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座椅。本发明能实现锁总成解锁后,靠背一键翻折抬起,同时实现一个电机驱动锁总成解锁和靠背翻折,以及实现锁总成上锁后,对靠背进行舒适性角度调节。
摘要: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坐垫调节机构,包括:左、右坐垫侧板、前管、后管、左、右前下连杆、同步杆、左、右后连杆、高调电机组件。在进行坐垫高度调节时,所述高调电机组件带动所述左后连杆、右后连杆、左前下连杆、右前下连杆、左前上连杆、右前上连杆运动,实现五连杆联动,使得坐垫在调高过程中,角度不会被动发生变化。
摘要: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碰撞快速回位的零重力座椅,包含:侧板、安装底板,安装底板的后侧铰设在所述侧板中间偏后位置上;其还包括:至少一上连杆和至少一复合连杆,该复合连杆包含基础连杆、吸能连杆和锁止与解锁机构,基础连杆的第一端通过一调角器与安装底板铰接,吸能连杆的第一端与上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基础连杆与吸能连杆铰接,锁止与解锁机构安装在基础连杆上并对吸能连杆进行锁止与解锁;在基础连杆与吸能连杆之间设置有吸能结构,在锁止与解锁机构对吸能连杆解锁后且在基础连杆与吸能连杆相互转动过程中,吸能结构发挥吸能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锁止与解锁机构,使得座椅在零重力位置发生碰撞时,能够快速回位,保护乘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