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预防电机过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属于电机控制领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从CAN总线上获取车速或转速、电机温度、电池剩余电量以及踏板开度,并根据踏板开度得到车辆的需求扭矩,其中,车辆为两驱混动汽车或四驱混动汽车;根据车速或者转速作为发动机驱动的判断依据,并根据电机温度、需求扭矩和电池剩余电量确定车辆的工作模式,再根据不同工作模式的要求控制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车辆的动力性提升加速爬坡、脱困等能力;安全性,降低损坏电机的风险。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凸轮轴驱动结构,其包括活塞、内连杆、底轴、外连杆、顶轴、传动机构;所述活塞置于燃油发动机的燃烧室内;所述内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与底轴连接;所述底轴通过外连杆与顶轴连接;所述顶轴包括顶轴横杆和顶轴弯曲杆;所述顶轴弯曲杆的一端与外连杆连接,另一端与顶轴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轴横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带动凸轮轴转动。本发明还包括一种采用上述凸轮轴驱动结构的燃油发动机。本发明结构简单,能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上,无需设置曲轴就能实现凸轮轴的转动,能量传输损耗低。
摘要: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线车型检测识别系统及方法,属于车型识别领域,利用光电开关采集的车身立面造型特征点信息识别车身立面造型;利用超声波探头采集的车身平面造型特征点信息识别平面造型;利用摄像头采集的车身局部地板图片识别地板造型;根据车身立面造型、平面造型及地板造型确定最终车型。本发明采用光电开关识别车身立面造型,超声波识别平面造型,图像技术识别局部地板造型。仅需少量光电开关、超声波探头及1组低精度的摄像头,即可对所有车型进行识别,投资低,通用性好。
摘要: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台架用的水温及流量控制系统,包括水温控制箱,设置于所述水温控制箱中的散热器,与所述水温控制箱连通的回水管路,用于控制水温的电磁阀及控制器,所述回水管路中设置有回水水泵,所述水温控制箱中设置有散热器补水口和散热器除气管,膨胀水箱,通过补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补水口连通,以及所述膨胀水箱与所述散热器除气管连通;所述水温控制箱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上方,所述散热器为热交换器。本发明公开的发动机台架用的水温及流量控制系统,能够提高针对整车冷却系统测试验的准确度。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PF碳载量分区预估方法,将GPF划分为同轴布置的n个区域,n≥2;通过GPF排气温度计算GPF每个区域的分区温度;根据GPF每个区域的分区温度计算每个区域的碳载量。本发明先对GPF实体进行分区,然后单独计算分区温度,最终计算得到分区燃烧速率和碳载量,有效的提高了GPF中的碳载量的预估精度、防止GPF堵塞或烧毁。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大直径圆柱体中心的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机械测量技术领域,定位装置包括连杆机构、第一光源组件、两个第二光源组件和调节机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杆件、底座和两个第二杆件,底座平行于第一杆件设置;第二杆件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第一杆件可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二杆件与底座之间的夹角相等;第一光源组件用于沿第一杆件与底座的中点的连线方向投射光线;两个第二光源组件分设于两个第二杆件上,并用于沿第二杆件的轴线方向投射光线;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杆件与底座之间的夹角,以使两个第二光源组件所投射的光线共同形成的平面与待测圆柱体的端面平行,且两个第二光源组件所投射的光线与待测圆柱体的柱面相切。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增加电机余热回收功能,在不同环境下,对电机热量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确保电机热量尽可能被整车利用,降低热管理系统能耗,可以实现车辆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整车能量利用的最大化。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根据电机水温、电池温度、乘员舱温度综合判断,通过冷却液系统将热量进行合理分配。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动态环路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属于汽车线束安装领域,方法的实现包括:获取线束段与第一部件的第一连接点和线束段与第二部件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柔性线圈在静止状态下的初始长度L0;基于汽车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柔性线圈的电流曲线,确定在不同时刻时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柔性线圈的长度Lt;根据初始长度L0及不同时刻的长度Lt确定汽车线束预留长度L=maxLt‑L0。本发明利用柔性线圈在滑片夹持的位置不同,电阻不同,通过电阻的物理量来反映长度的变化,可以真实的反应动态环在路试的各个路况下,动态环真实的相对最大距离,为设计线束余量提供依据。
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及机油携带量试验方法,属于汽车领域。其包括循环水槽;机油收集瓶的下部设置在循环水槽中,机油收集瓶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支架,低阻力吸油棉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第一进气管的一端穿过低阻力吸油棉,并处于低阻力吸油棉的下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软管,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油气分离器出口;出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机油收集瓶,且处于低阻力吸油棉上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连接于第二进气管。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曲轴箱通风系统机油携带量试验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