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摘要: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下车体布置结构,包括下车体托架、电池包和排气管,电池包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电池包固定支架,两个电池包固定支架分别固定于下车体托架的左右两侧,至少一个电池包固定支架内开设有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供排气管通过的导槽。本发明将电池包固定在白车身的两边门槛梁下部,在现有的白车身上只新增固定点,可以在白车身前地板改动量最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优化电池包的Y向空间,增加了电池包系统电量,降低了成本,也使得车身重心更为稳定,改善了备胎槽处的后部空间,最大化利用了下部车体空间,便于其它系统布置。在电池包X向设置一导槽结构,便于排气管路通过,也能很好的保护排气管免受磕碰。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变速器轴的扭转疲劳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混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固定支架、用于与混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并测量其扭矩的输入轴扭矩测量机构和用于与混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并测量其扭矩的输出轴扭矩测量机构;输入轴扭矩测量机构包括可与混动变速器的输入轴同轴固定的输入测量轴和与输入测量轴连接的输入扭矩传感器,输出轴扭矩测量机构包括可与混动变速器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的输出测量轴和与输出测量轴连接的输出扭矩传感器。本发明可适用于输入和输出不同轴的汽车混动变速器,对输入和输出的力矩进行实时监控,可检测齿轮间隙及功率损失,试验结果更准确,可靠度高。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排气冷热冲击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控制电路和3个冷却风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电路与3个冷却风机连接,控制模块与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效解决排气歧管冷热冲击耐久试验能力,降低试验开发成本,提升开发效率,有效保证了试验室高压用电安全,防止试验人员高压触电事故发生。
摘要: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向可调节减震防雷座椅,包括固定在车身上的立柱撑杆和安装在立柱撑杆上的若干个座椅,座椅包括座椅安装骨架,座椅安装骨架通过导向锁止机构安装在连接臂上,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转向锁止机构安装在立柱撑杆上。本发明多向可调节减震防雷座椅,能够满足军车整班乘员的人机工程布置,实现不同乘员坐姿方向朝向的多角度调节,提升乘坐舒适性的要求,满足座椅对乘员的二次减震保护,并可极大的释放车内有限且被长期占据的空间。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双极板涂层结合力的简便测试方法,将金属双极板置于烘箱中,采用加热烘烤的方式,测试金属双极板涂层的结合力。具体原理为,将金属双极板加热烘烤时,金属双极板表面的涂层和金属双极板本身基体金属不同的热膨胀系数会使涂层和基体之间产生变形差异,从而产生应力使涂层剥落。本发明能够快速的测试涂层的结合力,无需精密设备,测试方法普遍可用,且测试结果可对比且参考性极好。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连杆后悬车辆合装时后悬四轮定位调整装置,其包括主体框架、后悬夹固单元、轮边运动单元、轮边前束外倾角度检测单元、自动调节单元、控制器;后悬夹固单元固定在主体框架上,用于夹固多连杆后悬车辆的托架,模拟实车与车身装配状态;轮边运动单元安设在主体框架上;用于夹固制动盘后,模拟多连杆后悬车辆的车轮跳动;并模拟车辆下线时轮心和车身高度;轮边前束外倾角度检测单元安设在轮边运动单元上;用于实时监测多连杆后悬车辆的轮边前束、外倾角度;自动调节单元安用于调整多连杆后悬车辆的后悬前束和外倾角。本发明能解决整车合装完成后后悬架前束、外倾调节困难,耗时较长的问题。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安装支架总成,涉及车辆电池包技术领域。本安装支架总成包括插接件安装板和安装支架,插接件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预挂槽,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第一支架部用于设于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模组之间,并用于支撑固定BMS,第二支架部设于第一支架部靠近插接件安装板的一端并沿电池模组的外侧延伸设置,第二支架部用于与预挂槽匹配,以预挂固定插接件安装板。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总成,结构简单,几乎不占用空间,在不影响电池包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实现在狭小严苛的电池包空间中安装接插件安装板,解决相关技术中安装插接件安装板时占用空间过大及破坏电池包整体结构强度的问题。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湿式离合器活塞装配的装置,其包括:主体;压板,其安装于所述主体,且所述压板可相对于所述主体上下移动;外活塞压紧工装,其设有用于固定外活塞的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当下压外活塞时,与所述外活塞紧密固定;当所述外活塞压装至预设位置后,与所述外活塞解除固定;内活塞压紧工装,其具有用于抵压内活塞与卡簧的压装部;所述外活塞压紧工装与所述内活塞压紧工装择一的安装于所述压板。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用于湿式离合器活塞装配的装置,能够避免外活塞装配过程中的倾斜造成的唇口划伤及装配不良,以及后安装卡簧操作空间小,效率低的问题,且能够实现多种用途。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变排量机油泵气蚀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机油泵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气蚀发动机转速范围以及气蚀机油泵排量范围;获得气蚀发动机转速范围中各发动机转速、对应的机油泵排量限值以及对应的机油泵电磁阀占空比阈值之间的气蚀对应关系表;获取对应的当前机油泵排量限值和当前机油泵电磁阀占空比阈值;当前机油压力值未达到目标机油压力值时,通过降低当前机油泵电磁阀占空比来增大机油泵排量;当前机油泵排量已达到机油泵排量限值,且主油道机油压力值下降到油压报警阈值时,发出机油警示信息。本申请通过控制变排量机油泵实时调节机油泵电磁阀占空比,限制机油泵达到易产生气蚀的排量,避免机油泵运行在气蚀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