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专利

0

一种快速准确的燃烧噪声分离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58716.9      申请日:2020-09-30      公开号:CN112254970A      公开日:2021-01-22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志明   柳琦   张社民   洪帆   张文龙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准确快速的燃烧噪声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1)根据发动机测试的需求,将发动机运行至预定工况,待发动机整机达到稳定状态;2)在发动机整机达到稳定状态后,监测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当发动机的当前温度达到稳定状态时,控制发动机停转,并关闭火花塞点火功能;然后让发动机在非点火状态下,吸进预定量的由空气和汽油形成的混合气;3)在完成步骤2)后,发动机为热机状态,进行单缸点火,依次测量每一个单缸的传递函数;4)根据步骤3)中的燃烧噪声传递函数和缸压,即可得到真实运行工况下的燃烧噪声。本发明方法利用发动机自身引入的可燃混合气,进行点火,持续期更长,大大提升燃烧噪声计算精度。

一种半导体器件散热结构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63223.4      申请日:2020-09-30      公开号:CN112310017A      公开日:2021-02-02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霍达   胡磊   郭俊   徐刚   周坤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散热结构,属于散热结构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在拧将母排连接在IGBT模块上的螺栓时易对IGBT模块接线端子造成不良影响的技术问题。该半导体器件散热结构包括主体和隔板,主体内设有用于填充冷却液的空腔以及用于裹持IGBT模块的夹层,IGBT模块的接线端子伸出主体顶端,主体的顶端连接有若干块隔板,每相邻两块隔板之间形成线槽,连接于IGBT模块上的母排铺设在线槽内,隔板隔设于母排和接线端子之间。通过上述结构,隔板将IGBT模块的接线端子和母排隔开,当拧将母排连接在IGBT模块上的螺栓时,隔板对接线端子起到防护作用,因此可减小或者消除拧螺栓的操作对IGBT模块接线端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种具有抗振结构的动力电池包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063112.3      申请日:2020-09-30      公告号:CN112290148B      公告日:2021-12-14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怀慧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振结构的动力电池包,涉及动力电池包的技术领域,该动力电池包包括:两个水冷板、两个电池模块组以及至少一个抗振组件;两个所述水冷板间隔设置,并固定在电池包下壳体上,两个所述水冷板均包括水冷板竖直部;两个电池模块组并排设置,并分别与一个所述水冷板竖直部的侧面连接。至少一个抗振组件设于两个所述电池模块组的同一侧端部,且与两个所述电池模块组连接。本发明的具有抗振结构的动力电池包,两个水冷板固定在电池包下壳体上,通过抗振组件将分别固定在两个水冷板上的两个并排设置的电池模块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电池模块组在汽车前进方向的抗振能力。

一种驱动轴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063111.9      申请日:2020-09-30      公告号:CN112339554A      公告日:2021-02-09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晓强   马书林   林栋   吴锦   顾书东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轴系统,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驱动轴系统包括:驱动轴,其上套设有支撑轴承和轴承止动护圈,轴承止动护圈的外圈设有扇叶结构;固定支架,其包括与发动机总成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连接的支撑部,支撑部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支撑轴承的通孔,支撑部侧壁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进气孔和排气孔,排气孔朝向发动机总成设置;扇叶结构用于随驱动轴转动,将进气孔引入的冷空气吹向支撑轴承。本申请的驱动轴系统,在不增设其他散热结构的前提下,利用轴承止动护圈的扇叶结构与进气孔和排气孔的配合,形成一套自带的降温结构,可在不影响支撑轴承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对支撑轴承进行散热。

用于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分布式三电机驱动力分配策略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65439.4      申请日:2020-09-30      公开号:CN112172788A      公开日:2021-01-05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念   史建鹏   赵春来   秦博   张泽阳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所述的用于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分布式三电机驱动力分配策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驾驶员油门踏板输入,得出驾驶员期望的总目标转矩;采用正比于轴荷的分配方式对总目标转矩进行前后轴驱动力矩分配;以方向盘转角和后轴驱动总力矩为输入,将理想横摆角速度与实际汽车横摆角速度差的作为控制量,通过控制器得到实际控制量偏差;通过控制器决策控制横摆力矩,控制横摆力矩通过差扭力矩分配模块实现后轴左右侧轮毂电机驱动力分配;通过力矩限制模块后,最终分配给后轴两个轮毂电机。本发明使转弯半径受纵向加速的影响很小,操纵性较好;即使在极限工况下也能兼顾一定的侧向稳定性,保证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一种远程车载故障排查和修复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056948.0      申请日:2020-09-29      公告号:CN112146885B      公告日:2021-11-23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刘辉   刘鹏   王伟   杜佳正   隋明明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车载故障排查和修复的方法及系统,当车辆故障报警时,确认是否进入故障排查模式;进入故障排查模式后,在车辆处于安全环境时,进入设定的故障排查工况,同时根据当前故障信息采集车辆上对应系统的工况数据;故障排查工况完成后结合工况数据远程给出故障维修建议,根据维修建议进行现场故障维修。本发明远程故障诊断方法更直接、更高效,根据故障码信息唤醒对应采集模块大大减少了数据流,并且提示司机进入特定故障再现工况,可快速查找问题,减小数据量,有效避免数据冗余及数据丢失风险,实现快速排查分析故障的目的。

一种双出风口壳体的连接结构 [发明 ]有效

申请号:CN202011056724.X      申请日:2020-09-29      公告号:CN112124042A      公告日:2020-12-25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君丽   李福龙   张捷   彭好奇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出风口壳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出风口壳体和第二出风口壳体,所述第一出风口壳体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壳体相对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一出风口壳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壳体固定的销套结构和销轴结构,所述销套结构包括固定销套和插销,所述销轴结构包括与可同轴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固定销套内的固定销轴和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销孔板,所述插销与所述插销孔板可相互配合组成防止所述固定销套与所述固定销轴松脱的防脱机构。圆柱销套和插销的集成结构,使两者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减少了布置空间,使结构标准化,降低设计风险。

冷却液流向可控电池包、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52607.6      申请日:2020-09-29      公开号:CN112151912A      公开日:2020-12-29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龙曦   朱禹   吴胜杰   李文志   姜洋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液流向可控电池包、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电池包壳体和设置于电池包壳体内的液冷板,电池包壳体上设置有电池包进水口和电池包出水口,液冷板包括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一液冷板管接口和第二液冷板管接口,第一液冷板管接口和第二液冷板管接口之间设置有冷却液流道,电池包壳体内还设置有与第一液冷板管接口和第二液冷板管接口通过管路连通、可改变冷却液在冷却液流道内流动方向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包括与电池包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的装置进水口和通过管路与电池包出水口连通的装置出水口。本发明消除了长期存在的温度分布的固定性,降低了电池包单体散热的差异性,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一种具有储液、排液及液位监测功能的电池包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52636.2      申请日:2020-09-29      公开号:CN112140910A      公开日:2020-12-29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孙章勇   龙曦   朱禹   李文志   赵晓凤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储液、排液及液位监测功能的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所述电池包壳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池包壳体内部连通的储液结构,所述储液结构表面设置有可将所述储液结构内液体排出的排液结构,所述电池包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储液结构内液位的液位监控结构,所述电池包壳体内表面上设置有可将电池包壳体内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储液结构内的导流结构。通过电池包中的导流结构、液位传感器、电子电路等结构设计,将冷凝液液位信号及时反馈到BMS、VCU控制系统以及驾驶舱仪表盘并将冷凝液集中至储液槽座内,驾驶员能及时掌握电池包异常状况并进行及时维修和排液,有效提高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一种高淬透性渗碳齿板用钢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1046344.8      申请日:2020-09-29      公开号:CN112159941A      公开日:2021-01-01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刘傲帆   李勇   李万江   陈虎群   刘玉龙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淬透性渗碳齿板用钢,其特征在于它的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 0.25~0.29%,Si 0.20~0.30%,Mn 0.50~0.90%,P≤0.025%,S≤0.020%,Cr 1.52~1.58%,Ni 1.42~1.47%,Mo 0.24~0.26%,Cu≤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同时,满足淬透性因子Fh数值范围为3.2~3.31%。本发明的高淬透性渗碳齿板用钢,通过对渗碳钢配方中各组分含量的合理设计,尤其是对淬透性因子Fh的数值范围进行限定后,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淬透性和淬硬性,以符合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燃烧齿板对淬透性的性能要求。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