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

按区域查找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0

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动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817180.8      申请日:2020-08-14      公开号:CN112046238A      公开日:2020-12-08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于艳翠   赵桓   沈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循环管路、电池循环管路和电机循环管路,热泵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及电池换热器,通过第二换热器能够对车内或室内进行制热或制冷,电池换热器的部分还设置在电池循环管路上,以使得热泵循环管路和电池循环管路能在电池换热器处进行换热,第一换热器的部分还设置在电机循环管路上,以使得热泵循环管路和电机循环管路能在电池换热器处进行换热。根据本发明将热泵循环管路、电池循环管路和电机循环管路有效地结合,使得电池系统和电机系统工作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实现整车的热量管理,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

热管理系统、电动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817609.3      申请日:2020-08-14      公开号:CN112046242A      公开日:2020-12-08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于艳翠   赵桓   沈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车厢制冷剂循环子系统、电池载冷剂循环子系统、电机载冷剂循环子系统,车厢制冷剂循环子系统包括管路并联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与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形成管路串联的第三换热器,电池载冷剂循环子系统通过第二换热器与车厢制冷剂循环子系统形成热交换,电机载冷剂循环子系统通过第三换热器与车厢制冷剂循环子系统形成热交换。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电动汽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电机及电池余热补偿低温工况下车厢制热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电池控温的精度及速度,提高电池能效降低电池温差。

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动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817169.1      申请日:2020-08-14      公开号:CN112046237A      公开日:2020-12-08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于艳翠   赵桓   沈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循环管路、电池循环管路和电机循环管路,热泵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及电池换热器,通过第二换热器能够对车内或室内进行制热或制冷,电池换热器的部分还设置在电池循环管路上,以使得热泵循环管路和电池循环管路能在电池换热器处进行换热,第一换热器的部分还设置在电机循环管路上,以使得热泵循环管路和电机循环管路能在电池换热器处进行换热。根据本发明将热泵循环管路、电池循环管路和电机循环管路有效地结合,使得电池系统和电机系统工作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实现整车的热量管理,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和电动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817167.2      申请日:2020-08-14      公开号:CN112046236A      公开日:2020-12-08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赵桓   于艳翠   沈军

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和电动汽车。该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制冷剂回路和载冷剂回路,空调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和中间换热器,载冷剂回路包括载冷剂换热管路、调节支路、电池支路、电机支路和车外支路,车外支路包括并联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载冷剂换热管路与第一换热器换热连接,第一管路上设置有车外换热器,载冷剂换热管路的第一端能够选择地与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连通,载冷剂换热管路的第二端能够选择地与调节支路或电机支路的第一端连通,调节支路、电池支路、电机支路和车外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四通阀相连。根据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能够合理分配整车热能,提高整车能源利用率,提升续航里程。

一种驻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驻车空调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795140.8      申请日:2020-08-10      公开号:CN111959230A      公开日:2020-11-20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艾超   苗岑岑   羡浩博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驻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驻车空调,所述驻车空调具有蓝牙模块,包括:当所述驻车空调处于开启状态时,检测所述蓝牙模块与用户端蓝牙设备的连接状态;根据检测的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用户端蓝牙设备的连接状态控制所述驻车空调的运行。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驻车空调无需开启的情况下及时关闭驻车空调,节能省电。

风道转换结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797574.1      申请日:2020-08-10      公开号:CN111942104A      公开日:2020-11-17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凯   项建   袁阳阳   黄冠翔   李珂   罗宏斌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风道转换结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汽车。风道转换结构包括回风风箱、送风风箱以及并联接设在回风风箱与送风风箱之间的上连接风道和下连接风道。回风风箱设有总回风口、新风口以及向回风风箱外出风的出风口,总回风口处设有第五风阀,新风口处设有第六风阀;送风风箱设有向送风风箱内进风的进风口。上连接风道与送风风箱的连通路径上设有第一风阀,上连接风道与回风风箱的连通路径上设有第二风阀,上连接风道设有上风口,上风口位于第一风阀与第二风阀之间;下连接风道与送风风箱的连通路径上设有第三风阀,下连接风道与回风风箱的连通路径上设有第四风阀,下连接风道设有下风口,下风口位于第三风阀与第四风阀之间。

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788230.4      申请日:2020-08-07      公开号:CN111917222A      公开日:2020-11-10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张小波   汪汉新   郭长光   贾金信   肖意南   刘淼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其中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以及轴承拉板,所述轴承座上构造有轴承室,所述轴承拉板盖设于所述轴承室的开口端面上,所述轴承拉板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具有凹凸结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轴承拉板与轴承座开口端面之间具有的凹凸结构,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提升了两者的结合力,有效提高轴承拉板的抗变形能力。

一种电池均衡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782834.8      申请日:2020-08-06      公开号:CN112026587A      公开日:2020-12-04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牛高产   李立   黄奇卉   钟国翔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均衡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的荷电状态和所述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平均荷电状态;根据每个单体电池的荷电状态和所述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平均荷电状态,确定是否进行限流均衡控制或主动均衡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避免电池因过度放电或过度充电而导致损坏,实现单体电池之间的能量转移。

一种车载DC-DC变换装置、方法和汽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750275.2      申请日:2020-07-30      公开号:CN112039336A      公开日:2020-12-04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雷龙   宋泽琳   方明占   翟志伟   郭岩   瞿浩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DC-DC变换装置、方法和汽车,该装置包括:第一级变换单元,用于以汽车的高压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作为输入电压,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第一级降压变换处理,得到中间电压;第二级变换单元,用于对所述中间电压进行第二级降压变换处理,得到低压电压,以供汽车的低压负载工作。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解决车载电源的电源效率低的问题,达到提升车载电源的电源效率的效果。

风道结构、客车空调及客车 [发明 ]审中

申请号:CN202010728356.2      申请日:2020-07-24      公开号:CN111959234A      公开日:2020-11-20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陈付齐   邹建煌   李珂   曹雷   曹锋   耿付帅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客车空调及客车,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上风道、前风道、下风道;上风道设置在客车车厢的顶部,前风道设置在客车车厢的前部,下风道设置在客车车厢的底部;上风道设有朝向车厢内部的第一风口,前风道设置朝向驾驶位的第二风口,下风道设有朝向车厢内部的第三风口。本发明的风道结构,上风道、前风道、下风道在车厢顶部、前部、底部形成全方位的送风体系,既能解决冷气下沉、热气上浮的问题,也能解决车厢前部因风力衰减无法获得充足冷量或热量的问题,保持车厢内的温控均匀性,提高客车空调的使用体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岳鹏

dyp@sae-china.org

86 130 8071 6230